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外媒:中美建立戰略對話機制增信釋疑意義重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2日 09:35 來源:新華網
    專題:中美首次戰略對話8月1日在京舉行

  新華網參編消息:國際媒體評述中美啟動定期戰略對話機制,認為這是中美建交以來首次舉行這類對話,其最大意義在於通過有效的溝通機制增信釋疑。定期高層對話機制的確立,顯示美國已經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並決定把與中國相關的問題提升到新歷史高度處理。


8月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右)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左)在對話前握手。當日,首次中美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佐利克率團參加此次對話。

  法新社的報道援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姆凱西的話説:“此次對話旨在全面評估各方利益,討論如何更好地消除分歧。”分析人士認為,預計此次對話的內容將涉及反恐、中國貨幣制度以及台灣問題。中美兩巨頭將設法重新評估以及確定兩國關係的性質。

  建立定期對話機制的意向首先來自中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日發表的文章説,中美兩國高級官員將從今天開始舉行首次中美定期“高層對話”,全方位就兩國關係及其他國際與區域課題直接對話。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第一次舉行如此級別的例行對話,因此備受矚目。預料中國軍力問題、臺海關係、中日關係都可能是對話題目。美國政府代表、副國務卿佐利克已于7月31日抵達北京,中國總理溫家寶隨即會見了他。由於布什總統多次以“非常複雜”來形容中美關係,美國學界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對談的最大意義在於,通過有效的溝通機制,使雙方能更好地相互評估,以避免因誤判産生危機。另一方面,中國學者則將例行對話機制,視為中國向美國“增信釋疑”的平臺。也有分析人士提出,目前中國對外政策的最大挑戰,就是消除他國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根據中國媒體報道,建立中美定期對話機制的意向,首先來自中國政府。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智利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1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向布什總統提出“加強兩國戰略對話”的建議。事後,雙方同意每半年輪流在兩國首都舉行一次對話。一般相信,定期高層對話機制的確立,顯示美國已經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並決定把與中國相關的問題提升到新歷史高度處理。

  美報:兩國有很多互補之處 美採取聰明一致的對華政策對雙方有益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31日發表前美國商會中國分會會長詹姆斯麥格雷戈撰寫的文章:中國的優勢。文章認為中國政府對美國的了解程度遠超過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了解,因此,中國政府處理美國問題遠比美國處理中國問題高明。中國的領導階層、外交官和官僚體系在如何看待美國的問題上有明確的架構,對美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有重點且很一致。相比較而言,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沒有重點,內部意見分歧,而且普遍缺乏充分的資訊,白宮、國會、國防部內部對中國都有不同看法,加上不妥協的內部政治文化,使美國幾乎不可能制定出協調一致的對華政策。美國對中國有安全方面的擔心,但不應將這方面的憂慮上升到破壞美國經濟安全的程度。美國的國內政治問題不應擴散到境外。美國內部在對華政策上發生惡鬥時,忽略了中美之間的歧異本是可以處理的,也忽略了兩國有很多互補之處。如果美國採取聰明且有一致性的對華政策,將可協助中國,也幫助美國自身。其實,除非中國要收購的美國公司擁有真正先進的軍事科技,否則中國的公司要並購美國的公司就讓它們並購,但美國應以此為籌碼,同樣也收購中國公司。例如中海油想要收購優尼科石油公司的問題,美國不應予以排斥,而應利用這種機會要求中國開放加油站投資,並改善外國石油公司在勘探和開採方面的投資條件。美國應採取可行的科技出口政策。中國想要任何商業科技,幾乎都可以從日本、以色列、俄羅斯或歐盟取得。美國對科技出口的管制只會削弱美國科技業者的實力及其研發能力,進而危及美國本身的國家安全。美國還應將重點放在知識産權的保護上面,長期而言這對中國及其貿易夥伴都有利。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