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環球時報]英國倫敦連續發生爆炸案為何能得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3日 11:06 來源:環球時報
    專題:倫敦地鐵再次發生事故

  環球時報消息:英國倫敦7月7日連續發生的4次爆炸迄今已造成49人死亡,25人失蹤,700余人受傷。英國媒體説,這是二戰以來,英國遭到的最大的攻擊,也是英國歷史上受到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爆炸造成了倫敦的直接損失,對整個西方造成的精神打擊則更大、更嚴重。一連串尖銳的問題橫亙在世界面前:倫敦是西方的重要堡壘,八國峰會期間防範尤其嚴密,恐怖分子怎麼還能突破進來,而且打得這樣準、這樣狠?如果倫敦都防不住恐怖分子,那麼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城市敢於稱自己是絕對安全的?

  9日,新的恐怖威脅降臨到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頭上。警方迅速將約兩萬人撤離市中心。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驚嚇劇是否要在西方大城市中一一上演?

  三組織宣佈負責,美英決定從伊撤軍

  7月9日上午,倫敦警方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了調查的初步結論。4起爆炸可能意味著至少16人參與了準備工作。炸彈均採用普通烈性炸藥,每枚重約4.5千克,裝有定時裝置,放置在背、提兩用的旅行包內。地鐵內3枚炸彈當時被安放在3節車廂尾部地板或座位下面。恐怖分子離開地鐵後,所有炸彈幾乎同時爆炸,前後間隔總共不過50秒。至於30路公交車爆炸案,英警方稱,很可能是恐怖分子在地鐵通道被封鎖後,慌亂中登上了公交車。炸彈可能是在轉移過程中自行爆炸的,也可能是恐怖分子引爆的。

  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英反恐和情報專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執行恐怖襲擊的很可能是英國人。英外交大臣斯特勞還指出,爆炸事件有“基地”組織的一切特徵,並顯示出兇殘性。警方曾懷疑一個叫加布茲的英籍摩洛哥人。該人現年45歲,1974年進入英國,1994年獲得英國國籍。他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受本拉登之命于2003年在卡薩布蘭卡製造爆炸事件,還涉嫌策劃馬德里火車爆炸案。

  截至目前,已經有三個組織聲稱對倫敦爆炸案負責。7日,“歐洲基地聖戰秘密組織”在網上發表聲明對爆炸案負責,要求意大利和丹麥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8日,另一個此前默默無聞的“阿拉伯半島基地聖戰組織”宣稱爆炸案是他們幹的,並威脅襲擊意大利首都羅馬。9日,一個名為“阿布哈夫斯馬斯裏旅”的與“基地”有關的組織在網上發表聲明,稱爆炸是該組織所為。

  英國《星期日郵報》7月10日報道説,英國國防部一份被洩露的文件稱,英國計劃于明年上半年之前將駐伊兵力規模由目前的8500人減少至3000人。據美聯社報道,英國考慮在今年年底之前完全撤軍。美國則打算將目前的15.5萬名駐伊軍隊削減到6.6萬人。

  其實,自“911”事件以來,英國就不斷受到恐怖威脅,並採取種種措施反恐,首都倫敦更是戒備森嚴。然而,倫敦為什麼難逃一劫呢?

  首先,眾多恐怖分子在英國的長期存在是不爭的事實。有媒體稱,倫敦是他們可以避難、籌集資金、從事宣傳和招募新人的“天堂”。“911”事件前,本拉登在倫敦設有辦公室。近年來,“基地”組織殘余分子逃到英國後,居然還享受到了英政府的種種福利待遇。有超過1000名英國極端穆斯林通過各種渠道前往阿富汗、車臣、伊拉克參加“聖戰”。有許多英國人到伊拉克的“新訓練營”接受恐怖活動訓練,其中有200人已在受訓後返回英國。這些人一接到命令,就迅速“甦醒”,採取行動。《星期日泰晤士報》10日還報道稱,“基地”組織正在英國大學中秘密招募穆斯林青年,尤其青睞那些工程學和電腦專業學生。

  第二,恐怖分子找到了倫敦的“軟肋”。英國反恐專家指出,地鐵、機場和隧道(“歐洲之星”火車開往法國巴黎的必經海底隧道)是英國易遭恐怖分子襲擊的三大“軟肋”。其中,地鐵又是最軟之處。倫敦地鐵擁有12條線路,車站270多個,日客流量300萬人次,是人們上班、旅行首選交通工具。然而,由於客流量大,根本無法對乘客進行任何安檢。乘客僅憑當日客票,就可在地鐵各線暢通無阻。上午9點左右車廂內人滿為患,擠得像沙丁魚一般,誰也不會去關心放在角落的物品。恐怖分子帶小型爆炸物混進地鐵很容易。

  第三,恐怖分子改變戰略,精心策劃。2004年以來,恐怖分子多次警告英國不要抱有幻想,本拉登亦在去年發出通牒,稱如果多國部隊不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將要為此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但英國不僅拒絕撤軍,還向那裏增兵。恐怖分子決定改變戰略,在英國開闢新的戰場。英國軍情5處一資深情報人員稱,這樣的恐怖活動,一般要準備半年以上時間。

  第四,英國本身放鬆了警惕。政府“聯合恐怖主義分析中心”6月降低了恐怖威脅等級,理由是恐怖分子不具備在英發動協調一致襲擊的能力。

  

  安全機構的消息來源説,偵破專家正在觀看地鐵線路6000多個攝像頭拍攝的內容,從各個炸彈爆炸現場搜尋證據,儘快辨認嫌疑人。英國各地機場和港口也高度戒備,防止炸彈襲擊的兇手逃離英國。英國內政大臣克拉克説,恐怖分子可能再次發動襲擊。英安全專家謝布裏奇稱:“現在關鍵是儘快逮捕幕後黑手,要搶在他們再次行動之前。”警方10日表示,伯明翰所受到的恐怖襲擊威脅“真實和非常可信”。該市昨晚可能遭受的襲擊時間和地點都非常具體,“我們從未經歷過如此程度的險境”。

  《泰晤士報》報道説,襲擊發生後,倫敦的聲音變了,沒有了以往的車水馬龍,取而代之的是警笛聲、直升機螺旋槳的轉動聲以及倫敦人的腳步聲。恐怖襲擊發生後的倫敦街頭雖然混亂,但沒有恐慌,沒有絕望,這顯示出倫敦人仍然有承受創傷的內在力量。《每日電訊報》頭版刊登了英國女王在醫院探望爆炸受傷者的照片。女王説,恐怖襲擊不會改變英國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倫敦市中心的公共汽車在當天傍晚已經恢復。記者8日從蘇格蘭格拉斯哥乘火車返回倫敦,可以感覺到,進入倫敦的人一點也沒少。9日,倫敦公路恢復了往日的擁擠與塞車。

  金融方面,倫敦爆炸的消息傳出後,金融時報指數在90分鐘之內下跌了大約3.5%,這是自從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股票價格的下跌令倫敦股市共損失大約440億英鎊。不過,在星期四交易末段,倫敦股市已經有回升的跡象,最後,閉市時只下降了1.4%。在投資市場經歷了過山車般起落後僅一天,英國和歐洲的股票價格已經止跌回升,不過,英鎊匯價仍然疲軟。

  此次事件中英國警方、消防隊以及救護等部門的迅速反應,讓人們對英國應付襲擊的能力增加了信心。《泰晤士報》報道,7日第一次爆炸發生後,倫敦醫療系統就進入高級戒備狀態。所有參與救助的人員都經過充分的訓練。

  災難中的故事

  每次災難都會誕生許多故事。一位阿爾巴尼亞小夥子愛德蒙德每天都乘30路公共汽車去他工作的雜貨店上班。星期四早晨,因為和女朋友通電話出門晚了,當他來到大街上時,一輛車都沒有了,他非常生氣。後來聽説了爆炸事件才意識到,這其實是他的幸運。一輛30路汽車在達維斯托克廣場附近爆炸,死亡13人。

  科恩的男友松下恐怕沒這麼幸運。“911”事件發生時,今年37歲的美籍日本人松下在曼哈頓金融公司工作。經歷了那場浩劫後,他黯然離開美國,赴越南工作,並在那裏結識了科恩。一個月前他剛剛來倫敦與女友團聚。在爆炸當天他搭地鐵上班,從此音信全無。

  同樣是星期四早晨,阿裏的女友傑恩隨著疏散人群走出地鐵,她立刻打電話給姐姐,説她很安全,準備趕30路公共汽車去辦公室。這是她的最後一個電話。阿裏傷心地説:“當時我的手機關了,沒接到她的電話。”阿裏是穆斯林,傑恩是印度教徒,兩年前他們相識並相愛。恐怖分子在阿裏眼裏都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我和他們一樣信奉安拉,我倒想問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各國紛紛提防

  倫敦爆炸使許多國家跟著緊張。由於被點名警告,在反恐方面有些準備的意大利這次的感覺跟以往收到恐怖襲擊警告時不同。看著美國、西班牙和英國先後遭到恐怖襲擊,意大利人覺得“基地”的下一個目標差不多就是他們了。於是,內政部啟動了反恐戰略協調中心,24小時工作,還確定了全國範圍內1.4萬多個敏感地區,包括國際機場、地鐵、外國使領館、外國機構、軍事基地、梵蒂岡等;另外,還確定了包括總理、部長、議員等在內的700多名要人,24小時不間斷地加以保護。警方在兩天的反恐安全行動中共逮捕了142人。政府還宣佈9月按計劃從伊拉克撤兵300人。

  在丹麥,伊斯蘭武裝組織發出的警告幾個小時內就傳遍了大街小巷。機場、地鐵和主要車站等地出現了巡視的憲兵,警笛長鳴的車輛明顯多於往日。倫敦爆炸第二天,丹麥大報《貝林時報》就在位於市中心市政廳廣場的辦公樓上打出了觸目驚心的大標語:下一個遭受襲擊的目標就是丹麥!大小報紙都議論著這個話題。不過,專家們稱,自從丹麥派軍到伊拉克,“我們就一直是並且今後也依然會是恐怖分子憎恨的對象,只要丹麥不放棄維持和平”。丹麥的口號是:恐怖組織不會贏,我們不會讓他們贏。

  在法國,政府在倫敦爆炸後第一時間召開了緊急部長會議,決定將反恐警戒級別升至紅色。警察和軍人開始增加在重要場所的巡邏和人員檢查,特別是來自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歐洲之星”直達火車,防止恐怖分子借道逃跑。法國外交部長宣佈採取新措施,要求對申請法國簽證的外國人必須留指印。法國國防部也應部長要求加強對戰略重點的防守,並派軍人開始在街道上執勤。不過,法國主流媒體不認為法國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倫敦爆炸案再次繃緊了美國人反恐的弦。參議員希拉裏和舒默8日聯名給國土安全部寫信,要求儘快發放上個財政年度承諾的保安經費,並要求將原來1.1億美元的交通保安費增加到2.2億美元。紐約市長候選人威納8日宣佈了整改地鐵的六大方案,其中包括要求將紐約市的警察人數從目前的不足3.5萬人,恢復到最高峰時期的4萬人。

  日本也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在美國的重要盟友中,似乎只剩下日本還沒有受到太多驚嚇。日方表示,政府將會實行更嚴格的移民措施,並對非法進入日本、特別是來自英國的外國人加強監控。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也承諾在人口密集區增加警力。不過日方表示,不會將部署在伊拉克的自衛隊員撤出。

  據澳大利亞駐英國高級專員公署的統計,截至7月8日20時,有9名澳大利亞人在爆炸中受傷。澳總理霍華德發表談話説,目前尚無情報顯示針對該國的恐怖襲擊迫在眉睫,但澳大利亞為美國的堅定盟友,因此也極有可能成為目標。澳方表示,即便遭受類似的恐怖襲擊,政府的既定方針和政策決不會發生任何動搖,澳方不會從伊拉克撤軍。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