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深度撞擊”探測器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4日 13:43 來源:CCTV.com
    專題:人類探測器首次撞擊彗星

  CCTV.com快訊:美國宇航局證實,北京時間4日13時52分左右,“深度撞擊”撞擊器成功與坦普爾1號彗星發生相撞。
















  

  

央視直播人類探測器首次撞擊彗星(文字實錄)

  主持人:收看中央電視臺“深度撞擊”的探測器撞擊彗星的特別報道,今天來參加我們的節目的是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還有我們同聲傳譯的譯員曾志宏,首先請譯員介紹一下前方的最新的情況。

  同傳曾志宏:大家好,根據前方的情況,所有的機器正在運轉正常,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最新消息。

  主持人:焦教授,您給我們介紹一下,從今年12月美國發射這個探測器以來,整個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焦維新:在昨天下午1:52分,它執行了第一個重要的操作把撞擊機從母航上分離出去,這個應當是很成功的,有兩個圖象,一個是母船拍攝到的撞擊器裏面的圖象,我們看到畫面上已經有,這兩張圖片説明,撞擊器工作是正常的,在分離之前給它一個指令要激活這個電源,現在它已經發回圖象了,説明這個電源正確運作了。

  主持人:預計會在下午13:52分進行撞擊。我們看一下大屏幕,這個是撞擊過程,您給我們説明一下?

  焦維新:等到距離撞擊兩個小時之前,自動導航系統就開始工作了,不斷地修改自己的軌道,保證能夠準確地撞擊到彗核上,為了準確的撞擊到,我們在圖上看到有三次軌道調整,一個是在撞擊之前的第90分鐘,這是一次,第二次是在撞擊之前的35分鐘,還有一次撞擊之前12.5分鐘。也就在最後一次的撞擊實際上當時在13:39分。也就是説在撞擊之前還有一次軌道調整。

  主持人:現在我們看到大屏幕上有最新的圖片,請同傳來解釋一下?

  同傳曾志宏:我現在還不清楚照片上畫的什麼,我們再離近看一看。

  焦維新:這個是彗核的圖片。

  同傳曾志宏:這個是我們通過照相機觀測到的彗核的圖片。

  焦維新:這個彗核是不規則的圖形,拉長的圖形,長度大概14公里,粗細大概是4.6公里這樣的大的彗核。但不知道這張圖片是撞擊器本身拍攝的,這是母船發射的,撞擊其本身有拍攝的功能。

  同傳曾志宏:我們現在從圖片看到彗星有關的結構,不斷的移近。

  主持人:那邊説是飛船還是探測器?

  同傳曾志宏:這個説是高分辨率的照相機拍攝的。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心的控制室,應該是所有的圖片應該是傳回到控制室裏面。

  同傳曾志宏:我們在等待5分鐘之後的圖片能夠發回來,撞擊之前的最後一個撞擊之前的圖片。

  主持人:從畫面上看大家都胸有成竹。我想整個撞擊計劃耗時半年的時間,為什麼有很多的星體不選擇,而選擇了彗星,給我們解釋一下?

  焦維新:因為人類探測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第一個了解行星和小行星天體的起源和衍變,第二個我們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衍變,以及在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第三我們要了解一下對地球有危險的小星體的分佈。再一個了解包括火星和金星的的衍變,説一探測彗星跟這四個目的都有相關的,彗星別看小,但是是老壽星了,它保存了一些物質,我們通過對彗星的探測,可以了解探原器起源是什麼狀態。

  主持人:曾經我們的記者採訪過一些相關的天文學家,他們解釋説“深度撞擊”也是要探尋太陽系的起源。

  焦維新:對,因為彗星帶有很多物質,當彗星從太陽的邊緣,把揮發性的物質帶到地球和行星,對行星和大氣層都形成了影響。另外彗星本身有很多的有機物,也有可能對地球生命的起源帶來了很多有機物的分子,所以跟生命的起源演化也有關係,另外一些其他的彗星和小天體跟地球的軌道比較相近,存在著撞擊地球的危險性,當然並不是説這個彗星,這個彗星沒有危險性,但是有些彗星還是有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的,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研究這個彗星。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看看片子,大家知道民間老説明彗星是掃帚星,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坦普爾一號彗星,我們看看天文學家是怎麼解釋的。

  (大屏幕)

  解説:專家還表示,除了研究太陽系初期的物質形態,“深度撞擊”還對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有一定科學意義。

  朱進:(天文學家)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生命最開始的形式是通過小星體的撞擊從地球以外帶進來的,這個還是比較有可能的。

  主持人:剛才專家解讀了為什麼選擇彗星。坦普爾一號彗星從形體上和其他方面跟其他的彗星都沒有特別之處,為什麼會選擇坦普爾一號彗星?

  (大屏幕)

  解説:專家分析,之所以選擇坦普爾一號彗星,經濟因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選擇好幾年才能出現的彗星要花費很多,而且飛船到達坦普爾一號彗星只需要一年。

  朱進:選這個彗星是比較合算的,這個彗星比較早的發現,而且比較穩定,它進入太陽系很久,不會有很多新的揮發的東西。第二個從觀測的角度講,比較容易看到表面的情況,發展撞擊以後的情況,所以它是專門設計的。

  解説:坦普爾一號回歸週期是5年半,地球是每一年轉圈,這個差別不大的情況使科學家選擇了此彗星,目前坦普爾一號正處於中年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綜合很多因素,這次彗星就成了此次太空照射的受害者。

  主持人:我們通過片子了解了坦普爾一號彗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探測器和飛船本身有沒有特別的情況跟我們做一些解讀?

  焦維新:在24小時撞擊器發射以後,要改變飛行方向。

  主持人:看一下我們同傳有最新的消息。

  同傳曾志宏:大家可以看到基本的圖片,現在我們看到這幅圖片是高分辨率的圖片,大家可以看到撞擊器的目標位於圖片的中下部分,飛越器從彗星下方掠過,給大家提醒一下,我們還有十分鐘就要看到撞擊了。

  主持人:我們繼續我們剛剛的話題。

  焦維新:他要偏離一定的角度,如果不偏離它也會跟探測器一起撞擊了,它要改變方向,然後在一定的距離內觀測,就是説最後次軌道調整已經結束了,在13:39分,最後一次軌道調整結束了。

  主持人:就是在北京時間13:52分,8分鐘以後。探測器本身的重量大概是多大?

  焦維新:是這樣的,撞擊器本身總的中是372公斤,這裡面有8公斤的燃料,在飛行過程中,要有燃料保證可以撞擊到彗核上,一方面觀察彗星的軌道,同時要跟蹤一個恒星,把恒星的位置跟彗星進行對比,來計算我現在的方向是否正好撞擊到了彗核上,如果有點偏差的話,直接進行調查,這個調整要靠八公斤的推及器。

  主持人:撞擊器有多大?

  焦維新:總的是372公斤,本身重364公斤。根據目前的估計的話,彗星的質量大概是10億噸,沒法比的。

  主持人:相當於一個蚊子鑽進了非常大的物體裏面,應該説不會形成太大的影響。

  焦維新:對它的軌道不會有影響。

  主持人:飛船在釋放出這個撞擊器之後,它和彗星之間有多少距離來進行細緻的觀察和拍攝?

  焦維新:這個飛越飛船和撞擊器有一定的角度,大概距離彗核700多公里,在這個位置上對它進行拍照,再往前飛行過程中相當於實況轉播一樣,把數據隨時傳過來,當它到達一定的距離內,雖然他能夠看彗星比較清楚了,但是也進入了危險期,彗星不斷向外噴射出離子,可能會對航天器的安全造成了威脅,所以進行了屏蔽狀態,不能夠進行拍照了,但是可以把原來接受到的撞擊器的數據發射到地球,再往前飛行,距離彗核最近是500距離,距離不斷的加大,700公里以後,脫離了危險區域,又把相機掉轉一個方向再拍攝。

  主持人:同時撞擊器本身有要發回圖象?

  焦維新:對,撞擊器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把它拍攝的數據傳回來。再一個意義它拍攝的圖象也為了自己的自動的導航,把拍攝到的恒星和彗星的位置進行對比。越接近彗核,拍攝圖象的次數越多,當臨近撞擊彗核前12秒鐘,每0.7秒就要拍攝。

  主持人:就是犧牲之前還在工作。

  焦維新:這時候他拍攝的圖象分辨率非常高,剛開始大屏幕上顯示的,剛開始的有的是100米,有的是70米,以前的分辨率足球場那樣大,現在的分辨率是足球那樣大。

  主持人:之前有很多的報道,火星用著陸者,用著陸的是來探測,這次對彗星採取一種撞擊的方式?

  焦維新:現在我們研究彗星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和衍變,表面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望遠鏡進行觀測和判斷,但是彗核內部的物質,我們人類從來也沒有觀察過,不了解裏面究竟是什麼樣的物質。而這些物質而且是40億年以前形成的,所以它保留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物質的提醒,“深度撞擊”的方法應當説看內部結構比較簡單的方法,現在有一個飛船正在往另一個彗星上飛行,幾年以後會降落在彗星上,會有一個鑽頭,鑽探來了解彗核的結構,現在的方式是比較簡單的,而且是比較可行的,我撞上去了,砸一個大洞,用攝像機看洞裏面是什麼物質。

  主持人: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撞擊有一個難度,如果把難度計算進去,您覺得有多大難度?

  焦維新:難度還是很大的,當撞擊器母船分離的時候,距離彗核是88萬5千公里,彗核比較大,從80多萬公里看,只是一個小點,從遠距離進行打擊的話困難比較大。

  第二個困難是二者的速度都很大,彗核是每秒29.9公里,而撞擊器的速度也每秒20多公里,飛越飛船的速度比撞擊的速度稍微小一些,有的科學家做了比喻,兩個子彈相撞,第三個子彈看熱鬧,兩個子彈相撞是難度比較大的。

  還有一個困難是我們原來沒有料到的,在飛近彗核的時候,發現有揮發性物質,這個以前的望遠鏡拍攝到了,這次飛船也觀測到了,現在我們觀測到在短時間內噴射大量的東西,週期是42小時,每42小時噴發一次,如果仍然保持這樣的頻率的話,在撞擊前4小時是最後一次噴發,噴發對它用什麼影響呢?大的噴發可能會造成彗核的速度有所改變,我們的速度是根據它的速度計算的,如果它發生變化,我們就要重新計算。

  主持人:我們看一下同傳有沒有新的消息?

  同傳曾志宏:還有十秒鐘不到撞擊將進行。我們現在看到的圖片是撞擊之前的撞擊器的形狀。他麼現在所看到的是彗星的外型,飛越器將會同彗星的下方飛越過去,太空傳它的飛行時間不會太長,但是它的運行現在是非常良好的。那麼有關照相機沒有受到損害,分辨率是非常高的。我們現在越來越近了,可能有一些揚塵,彗星本身有揮發程度,現在的圖象的清晰程度有所降低。現在我們的太空船面臨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圓形的圖片,它的分辨率有幾米,現在的這個圖象要好多了,它實際上通過了有關的電腦處理。一會我們從地面看到有關的第一手的照片和圖片。現在這個圖片變得比較忽模糊,還得再來檢查一下,現在的圖片是從實驗室發過來的。現在看起來好象太空船碰到了一些麻煩,速度現在是每秒6英里,環繞整個地球也只要一個小時不到,所以實際上太空船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現在這個圖片的清晰程度還是不太好。我們現在還沒有核實這個撞擊是不是會推遲,我們現在收到的信號要進行核實,把所有的圖象和照片放在一起分析。我們現在核實這個撞擊已經按時進行的。(歡呼)現在現場是非常的興奮,剛才看到的景像是非常感人的。真是令人驚嘆不已。有關的圖片已經傳回來了,可以看到現場是非常的熱烈,大家可以從圖片上面看出來,撞出了一個坑。我們已經收到了有關的證實沒有任何問題。看起來我們最後得到這種核實這個圖片告訴我們一切,各位現在看到的是已經經過核實的圖片,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有關的圖片確實是非常非常壯觀的。現在這個圖片已經顯示撞擊是非常精確的,我們將會不斷收到照片,13分鐘之後,我們會得到其他的照片,以及從飛越器上傳回來的有關圖片。大家看看這樣一幅圖片,我們起初以為這個撞擊的影響是比較小的,3.7秒,大家可以看到幾個樣品,有關撞擊的過程已經結束。

  給大家提醒一下,在半個小時之後,我們還會得到有關的進一步具體和詳細的消息。

  主持人:我們同傳剛才説了非常不錯,非常成功,大家看了整個撞擊的過程和傳回來的畫面,也是非常的興奮,我們是一個外行,怎麼樣看待成功與否,怎麼樣看待這個圖片和撞擊之後的像蘑菇雲一樣的圖片?

  焦維新:從這個圖片上面是成功的,工程人員歡呼的是57分,説明這個撞擊比以前預計提前了,原來預告説13:52加減2分鐘,電磁波傳到地球7分27秒,這個時間也是在計算的誤差之內的,這是一點。

  從剛才的畫面來看,撞擊時候,噴發的物質非常高,原來是很小的核,撞擊之後有很大的噴射。之前大家有很多預測,第一個是彗核是彗星的原始物質組成的,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或者説外界的影響比較小,內部的結構有石頭、顆粒很多物質組成的,會有大量的這樣的噴射物噴射出來。

  從現在這個圖象上看,説明第一種可能性,可能不存在。當時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噴射出來的物質不是很多,這種可能性太多了,我們看到的是比較高的。

  當時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太松了,撞擊器撞上去之後,就鑽進去了,並沒有多少噴射物。

  主持人:現在這種結局是最好的?

  焦維新:這是大多數的科學家預見的,這個彗核保持了形成時期的特點,這個是用理論説明了的。主要有冰、顆粒、塵埃組成的,冰除了水冰之外,還有氨水結成的冰,還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還有一些顆粒,總得來看還是比較鬆散的。我們設想一下,打在一個小行星上,它是岩石性的物質,就不會打出那麼多的物質。應當説從技術上來講,完全實現了。

  主持人:具體的撞擊計劃以前曾經有很多種傳説,説彗星有可能撞擊地球,這次是人造天象第一次,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第一次,我們人工發射的撞擊器撞擊了彗星,是不是意味著將來如果有哪顆彗星將要對地球造成威脅的話,人類可以認為形成一個天象,發射一個撞擊器把彗星撞擊偏離軌道,有沒有這種可能?

  焦維新:有這種可能,現在人類正在進行大量的研究,也找出了問題的辦法,比如一種辦法是我們打上一個核彈。用什麼樣的核彈就要了解它的內部結構,是非常堅硬的一塊,還是鬆散的,假如説非常堅硬,你用一個核彈把它炸壞了,可能不會很碎,很多大的碎塊會向地球飛來,如果有很多鬆散的話,變成很小的碎塊,炸了之後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核彈,要看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當然不止是這樣的,人類也提出其他的方法,有的想法很奇怪,我們發現小行星有撞擊地球的危險,我們在附近爆炸一個核彈,這個核彈爆炸産生了推力,使彗星或者是小行星偏離他的軌道。還有人提出,在彗核上安裝巨大的太陽斑,按照壓力使它逐漸改變軌道,也有人發射一個激光器,用激光器照射,這麼熱量集中一點,導致它本身發生爆炸,這樣的話原來是比較大的天體,碎塊也減少了。

  主持人:這是第一次探索還是非常成功的。説到這次撞擊,可能會避免以後的彗星撞擊地球,或者是什麼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具體到這次撞擊會不會威脅到地球的安全呢?

  焦維新:這次不會,因為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測算,這個屏障在300多公里,産生的功能是大概是四點幾公斤炸藥的能量,速度的變化是0.0005毫米,每秒變化這麼一點,所以對軌道的影響是很小的,微乎其微的,有的科學家好比是一個蚊子撞到波音747的飛機上,對飛機不會有什麼影響。

  主持人:同時對地球的安全也不會造成影響。

  焦維新:到那兒,看這個節目的中學生可以算一算撞擊器的動量是多少,彗核質量大約是11噸,用動量定理算一算,這個變化有多少,這是中學生可以算的。

  主持人:很多中學生是科學的愛好者,他們怎麼樣看到這次撞擊的景象?

  焦維新:這次在我們國家不適合觀看,我們國家是白天,直接的觀看是無法看的。地面觀察在西半球比較適於觀測,目前根據報道,全世界20多個國家,60多個地面站同時對這個進行觀測,太空望遠鏡,包括空間紅外望遠鏡和太空的觀測站同時對這個重大事件進行觀測,我們想了解這個過程,可以在網上,很多網站都現場直播這個直播。

  主持人:回過頭來再説,今天這次人造天像是非常成功的,之前我們對彗星的研究有多少,曾經進行過多少次研究?

  焦維新:對彗星的研究,我們有這麼幾種方式,一個是地面觀測,它的優點我可以對地球長年的觀測,由於距離比較遠不能了解內部的結構,只能看到一個亮亮的頭部拉著一個長長的尾巴。

  第二步我們發射了人類衛星,包括一些大的空間衛星,包括像哈波空間望遠鏡也可以對彗星進行觀測,這些望遠鏡是圍繞彗星運行的,大氣的觀測畢竟離彗星太遠,內部的結構,彗核的結構也看不太清楚。

  第三種形式,我們的飛船叫飛越飛船,不是圍繞著彗核轉,也不是打到彗核上,是在離彗核200—300公里,或者是300—400公里進行掠過和拍攝,我們已經得到了表面比較清晰的圖形,像星成飛船的探測,一開始已經顯示了圖形看到了彗核的情況,但是這只是了解了表面的情況,我們最關心內部是什麼,內部有哪些物質,那就是一定要一種方式是今天採取的方式,給他砸一個坑,看裏面是什麼情況,我們根據這個分析裏面有什麼物質。還有剛才我已經提到了,2004年有一個飛船到達這個彗星,落到這兒以後是鑽探。

  主持人:據您所知,我們國家有沒有對彗星的探測計劃?

  焦維新:據我所知我們還沒有探測彗星的計劃,但是很多單位都在著手制定月球的探測計劃,現在學者和一些單位正在討論,制定我們國家的探測火星的計劃,或者是探測其他的星體,比如説金星等等,這還屬於調研階段,還沒有正式形成國家的計劃。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一下我們的同傳那邊有什麼最新的消息。

  同傳曾志宏:剛才根據前方的解説,他的結論就是這次撞擊是非常成功的,精確度是非常高的,甚至達到了一米以內,這個精確度是非常高的,比以往的提高了很多。實際上也是對這個任務小組的人員也沒有預料到有這麼高的精確度。

  第二個從撞擊後的效果看,比科研人員預想到的還要更大,更壯觀。

  主持人:焦老師有沒有最新的可以給我們提示的觀測方面的未來的探測方面的一些消息呢?

  焦維新:探測彗星是我們人類探測整個太陽系其中一部分,原來想探測太陽系,就想探測月球和火星。我們探測彗星可以揭示太陽系的衍變,可以探測小行星,小行星雖然小,但是也是老壽星了,它也保持了一些太陽系形成的一些特點,所以在國際上也有探測小行星的計劃。另外在彗星方面,國際上也制定了計劃,軌道週期是200年以內的彗星大部分起源於我們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地區。

  主持人:非常感謝焦維教授還有我們的曾志宏來到節目現場,之後科學家們會對探測的圖象和物質進行研究,我們會在之後進行非常及時的跟蹤報道,非常感謝大家收看這次“深度撞擊”撞擊彗星的節目。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