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4日 13:43 來源:
光明日報消息:6月15日,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對外宣佈 “美國總統布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于當天通了電話,雙方就聯合國改革以及是否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布什與普京一致認為,應該在聯合國改革這一大背景下看待安理會的改革,目的是使這一機構更具效力,重要的是在這一問題上達成廣泛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網站6月15日發佈的消息卻只字未提安理會改革問題,只是説“兩國首腦討論了布什總統參加“5 9”慶典期間雙方達成協定的落實情況,俄美領導人對在八國首腦會晤和9月聯合國大會問題上雙方各層面協調立場的努力表示滿意,普京與布什就以上兩大活動日程的相關內容交換了意見。”
此間人士認為,俄對這一消息的處理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客觀地反映了俄在安理會“增常”問題上“超脫”的立場。
俄羅斯的最初立場
早在2003年10月15日聯合國第58屆大會上,時任俄駐聯合國代表的拉伕羅夫在發言時就已表明了俄對安理會擴員的立場。他説,“如果安理會擴員的話,德國、日本、印度和作為非洲國家代表的巴西應是稱職的候選國家。”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改革報告發表後,俄常駐聯合國代表傑尼索夫立即表態稱,安南整個改革計劃為9月聯大首腦會議打下“良好基礎”,但他認為,“人為設置最後期限”還需斟酌。他呼籲,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聯合國所有成員國應“達成最廣泛一致,以避免聯合國出現分裂,否則將對聯合國的未來産生嚴重後果”。傑尼索夫的話比較婉轉,但意思很清楚,即反對在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前接受安南提出的一攬子改革計劃。
俄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也隨即發表談話説,聯合國作為最大的國際組織,應發揮中心作用。包括安理會在內的聯合國全面改革是客觀需要,目的是為了讓聯合國能夠反映當代世界的現實,更加有效地履行該組織的職能。
俄立場逐漸清晰
四國聯盟第一次提出增“常”草案後,俄在觀望的同時已明顯傾向於增加“新常”,至於具體的“人選”,此前,俄已明確表示支持印度、德國和巴西,在日本爭常問題上,俄曾一度明確表態支持日本。今年三月,俄曾向日本允諾,將“盡一切力量協助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後因領土和能源等問題出現矛盾,俄方的口氣有所改變。對此,日本産經新聞的分析是,俄是因為擔心喪失既得利益和降低發言權,才對日本作出允諾,實際是俄對日本的一張“外交牌”。
5月23日,俄外長拉伕羅夫訪日前表示,俄“希望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又特別強調國際社會對此必須達成廣泛一致。俄外長訪日期間,日本首相小泉最擔心俄食言,他不放過每一次機會,反復感謝莫斯科先前作出的支持日本入常的允諾。但莫斯科依然保持原有的“低調”立場,6月8日,拉伕羅夫訪問羅馬時説:“只要國際社會能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俄羅斯準備接受安理會擴員的任何方案。”
俄對否決權的立場在“悄然”後退
2004年12月普京訪問印度時曾説過,“如果聯合國安理會擴員,所有新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應具有否決權,否則,這將不是完全徹底的聯合國改革,因為否決權是檢驗聯合國活動是否有效的工具。如果失去這一工具,將意味著聯合國在國際上的意義和影響力降低”。普京一再強調,這是他的“個人意見”。現在人們注意到,俄領導人對否決權問題已不再提及。
俄一些聯合國問題專家認為,印度、德國、巴西和日本應該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們説,二戰後,依據戰勝國原則形成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制度,已不符合時代要求。也有專家認為,如果不增常,安理會就應解散,與聯合國整個組織相比,安理會還算得上一個沒有徹底失去存在意義的組織。他們還認為,“增常”後,安理會本身可能不會增加任何政治影響力,因為“聯合國的影響力不取決於誰是成員國,是普通成員國,還是常任理事國,而是取決於這一組織手中擁有什麼工具。今天,聯合國手中既無工具,又缺乏政治意志,正因如此,聯合國任何一個改革方案都可能是現實的,因為誰也不指望聯合國能有任何特殊的政治進步。
但是多數專家則認為,安理會的改革雖然不會增加聯合國的政治權力,但可大大鞏固俄的地位。有分析説,實際上,俄羅斯是真心希望四國入“常”,因為這樣,在新的安理會內就可能出現俄、德、法、中、巴、印為一方和美、日、英為另一方的兩大陣營,到那時,俄羅斯的自我感覺會很好。俄專家們認為,四國入“常”可鞏固和促進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而且可使國際關係體系發生質的變化。正是出於這一目的,俄羅斯一直支持安理會擴員的想法,並贊成新的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莫斯科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擴員後的安理會在解決複雜、迫切問題時的權威性。
專家們估計,安理會增“常”進程將會長期拖延下去。在這一問題上,俄外長拉伕羅夫的表態耐人尋味。他説,“如果我們突然給自己提出一個目標——必須在4年內完成一個五年計劃,或者向下一次聯合國大會獻禮,我認為,這一做法是錯誤的。”
責編:陶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