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二戰克裏米亞戰場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8日 16:58)
專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新華社莫斯科5月8日電(記者 李鼎鑫)克裏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南端,是連接歐洲和中近東的重要海上通道。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即令其南方集團軍儘快攻佔克裏米亞,並通過刻赤海峽進入高加索。直到1944年,克裏米亞半島幾經易手,德國法西斯和蘇聯紅軍對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半島的激烈爭奪幾乎貫穿整個衛國戰爭。最後克裏米亞半島于1944年被蘇聯紅軍徹底解放。
在戰後被授予“英雄城”稱號的13個前蘇聯城市中,克裏米亞半島就佔了兩個——塞瓦斯托波爾和刻赤。他們名字可能不為世人所熟知,但其功勳可與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得堡)比肩。時光荏苒,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日前夕,記者來到這兩個曾經飽經戰火的英雄城市,尋覓那場空前慘烈的戰爭遺跡。
塞瓦斯托波爾是烏克蘭南部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的海濱城市,位於克裏米亞半島西南端,瀕臨黑海。它是烏克蘭唯一的直轄市和黑海的天然良港,也是烏俄兩國共管的黑海艦隊的主要戰略基地。這裡不僅是天然良港,而且擁有先進的指揮、防空、通訊和供給系統。黑海艦隊以這裡為基地,可以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出口及黑海西部和中部地區。衛國戰爭期間,德國法西斯從1942年6月至7月對塞瓦斯托波爾進行了一個月的圍困,激烈的戰鬥使這座城市幾乎淪為廢墟。
曾經在前蘇軍黑海艦隊服役、現在一艘擺渡輪船上當水手的亞歷山大説,他出身於紅軍世家,祖父參加過一戰,父親參加了1942年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據他父親説,當時城市的每一平方米土地都被德軍炸彈翻過一遍,對城郊的十幾個永久要塞群的爭奪更是激烈,每一個碉堡和戰壕,都經過了浴血苦戰。德軍指揮將領曼施泰因後來回憶道:“無論是大型據點,還是小型碉堡,蘇軍常常打到最後一人一彈為止。”
城市東南的高地——薩蓬山曾是德軍的防禦重點,1944年5月7日被反攻的蘇軍拔除。山上高聳的“薩蓬山激戰英雄紀念碑”的下面還保留著當年攻防戰的遺址。記者看到,一輛銹跡斑斑的坦克和四門已經“殘肢斷臂”的自行火炮和迫擊炮被廢棄在近千平方米的戰場遺址上。
從昔日戰場遺址再回到市中心,站在港口邊的納希莫夫廣場上,讓人有時空倒錯的感覺。沿黑海岸邊延伸開來的濱海大街雅致而繁華,衣著靚麗的年輕姑娘和小夥子們在堤岸邊呷著啤酒海闊天空地聊著。從他們洋溢著微笑的青春面龐上看不到這座城市英雄而悲壯的歷史痕跡。但當記者問幾個觀海的年輕人關於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的歷史時,他們紛紛如數家珍地給我講起那英雄的事跡。一位叫謝爾蓋的九年級學生説,“我們為自己的英雄城市而驕傲。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像先輩一樣不惜生命保衛自己的家園”。
這是記者在敖德薩到塞瓦斯托波爾,再到克裏米亞半島東端刻赤的近千公里採訪中,不斷聽到的話語。 刻赤是亞速海通往黑海的咽喉要道,是通往高加索的捷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衛國戰爭期間兩次被德軍佔領,直到1944年才被蘇軍徹底解放。1942年12月15日,在德軍發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爾進攻戰的前兩天,蘇聯海軍陸戰隊在刻赤半島登陸迅速粉碎德軍包圍圈,第一次攻防戰以德軍全面失敗收場。在刻赤灣岸邊,來自該市二中的學生在老師帶領下參觀那次登陸戰中殉難士兵的紀念碑。米哈伊洛娃老師説,在那次登陸戰中蘇聯海軍陸戰隊作戰英勇,把法西斯打得潰不成軍,由於他們身穿黑色水兵服,德軍稱他們為“黑色死亡”。 在紀念碑的對面、刻赤灣的邊上就是刻赤烈士山,走完300多級臺階後,就來到了高聳在山上的刻赤解放烈士紀念碑旁。從那裏放眼整個城市,可以看到刻赤像很多原蘇聯城市一樣整潔、寧靜,但刻赤灣內的貨運碼頭卻是一派繁忙,因為這裡是黑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煤運碼頭之一。
山上沒有遊客,只有紀念碑不遠處擺著一個照相攤,旁邊一位老者在刻赤灣吹來的寒風中來回踱步。“我每天都按時來到這裡。如果我不來,那些前來瞻仰烈士並希望留影紀念的人們怎麼辦?我不能讓他們在英雄城裏失望。”這位老者動情地對記者説。
責編:劉棣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