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小泉內閣何以對華態度日趨強硬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2日 10:15)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消息:自日本小泉內閣組成以來,在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爭端、能源資源開發、日美軍事“合作”及台灣等諸多問題上,對華姿態日趨強硬,但手腕極其巧妙,善於使用後發制人、軟硬兼施、耍兩面派等手法謀求本國利益。
強硬姿態的種種表現
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的最初意圖是實現其"政治信念"--內閣成員的"正式參拜"。四年來,每當中國就這一問題表示嚴正立場後,小泉便針鋒相對地宣稱,"將繼續參拜"。不僅如此,日方還把它當作對華外交上的一張牌,企圖迫使中國認同其"參拜靖國神社不影響中日關係"這一邪説。正式參拜靖國神社並不是孤立的個案。它與篡改歷史教科書、修改"教育基本法"與"和平憲法''等一樣,是日本政治右傾化的重要步驟和里程碑。考慮到三十年前自民黨向國會提交的"靖國神社國有化法案"在參議院被迫作廢這一歷史,如果由於中國的妥協退讓而讓日本實現了"正式參拜",就會成為小泉個人作為政治家的歷史功績,而且將標誌著日本在復舊道路上跨上了新的臺階。
近年來,日本在能源資源問題上公開向中國提出挑戰。其主要表現是:第一,破壞了中俄關於敷設安大線輸油管道的合作計劃;第二,在東海油氣資源問題上,制定週密的行動計劃,在強行對中間線附近進行三維物理探測之後,得寸進尺,進而要進行鑽探調查,姿態日趨強硬。日本的如意算盤是,堅持強硬立場,以利於在同中國進行談判時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同時利用這一事件,煽動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惡化中國形象。
日臺關係自小泉內閣成立以來有了明顯進展,雙邊關係正逐步升級;日方課長級官員訪台已經不受限制;其駐臺機構--亞東交流協會駐台北辦事處負責人由退役少將擔任;2003年,日方不顧我方的嚴正交涉,在台灣舉行首次天皇生日招待會。所有這些都踐踏了中日兩國建交時日方所作的同台灣只進行民間交流,而不發展官方關係的承諾。在軍事方面,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明來暗往更是接連不斷。
口蜜腹劍的外交手法
日本在外交上經驗豐富,手法老練。在對華外交上,它採取了後發制人、軟硬兼施、搞兩面派等手法。中國方面認為,小泉內閣上述種種惡化中日關係的做法,導致了中日關係目前出現"經熱政冷",使中日關係"處於相對困難和複雜的時期"。日本方面則認為,現在的日中關係並不怎麼壞,顯示了與中國不同的認識。例如前外相川口順子去年訪問中國期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便以近年來兩國的人員往來迅速增加、經貿關係迅速發展等為由,説"日中兩國的關係越來越好,越來越密切"。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輸油管線的建設上,明明是日本在美國支持下跳出來故意攪局,企圖打亂中國確保能源供應的戰略部署,以達到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目的,但在公開場合卻高唱日本與中國"在能源領域有著廣泛合作的可能性","希望東海成為'友誼之海',而非"爭端之海"等等。
在劃分200海裏專屬經濟區方面,早已有國際法規。由於海域寬度有限,中日兩國在劃線問題上需進行協商,以求得合理的解決。但是,日方卻不經協商,擅自以中間線劃界,將中方在中間線中國一側進行的油氣田開發視為侵犯日本的權益,一再無理地要求中國提供有關數據,在強行對中間線東側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物理探測之後,甚至以主張按照200海裏劃線威脅中國。
在東亞經濟合作的問題上,在東盟10+3、中日韓首腦會談等場合,日本公開表示要與中國等進行合作。但是在其"自由貿易戰略"時間表中,卻把中國排除在外,至少在2012年與東盟、韓國等建成"經濟夥伴關係"之前,無意與中國進行合作。其公開的理由是,中國在實踐加入WIK)的許諾方面尚有不確定性等。
小泉連續四年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中國等亞洲鄰國人民的自尊心和感情,並且執意要中國接受"正式參拜"這一事實,卻自稱是"日中友好論者"。在小泉最近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表示了"要慎重考慮"的態度之後,日本政界接連 不斷有人強烈主張,必須繼續參拜,不能給人以屈服於中國壓力的印象。
日本最近在對華外交方面使用的另一個有分量的砝碼是減少甚至停止ODA(政府開發援助),即以減少和停止ODA相要挾,逼迫中國改變對日政策,特別是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向日本做出讓步。因為它相信,中國對日本的ODA抱有極大的期待,停止對華ODA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
日本的ODA不是免費午餐,絕大部分是長期低息日元貸款,並且幾乎都是帶有附加條件的,例如必須購買日本的機器設備等。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産生了積極效果,但是日本也因此而獲得了極大的實惠。其實,日本毫不隱諱地公開聲稱——向別國提供ODA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他國的發展與強大。它在認為于本國無益時,就會停止提供。大平內閣時期開始提供ODA,原有對侵華戰爭進行反省和補償的意義,到如今,卻成為日方強迫中國向日本感恩戴德甚至在政治上讓步的手段。
對中日關係的近期展望
日本對華顯示強硬態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於它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乃至軍事威脅。"中國威脅論"最早産生於日本並非偶然。小泉上臺後組織智囊團-對於外政策特別小組,制定"21世紀日本外交基本戰略",就明確把中國確定為最主要的對手。
小泉一度要就參拜靖國神社作"適當判斷",顯示了軟化姿態。但是,在自民黨內,如於事長武部勤、幹事長代理安倍晉三等,都主張今後應該繼續參拜。因此,日本政要能否停止參拜是個未知數。可以説,真正解決靖國神社問題的前景不容樂觀。
中日關係近期內很難再現友好相處、風平浪靜的局面。
責編:陸玨如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