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共同使命:印尼志願者救助班達亞齊災區紀實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5日 10:24)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班達亞齊(印尼)1月15日電 記者 李宣良 “如果沒有食物,無法睡覺,你願意去嗎?”“如果再次發生地震和海嘯,你做好準備了嗎?”“面對傳染病暴發的危險,你會繼續堅持嗎?”

  在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之後,來自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托蘭和58名同伴一起,成為班達亞齊危機救助中心的志願者。他們的工作是與印尼軍方的士兵一道,在海嘯襲擊留下的廢墟上挖掘遇難者的屍體。

  據班達亞齊的災難救援協調中心統計,僅在班達亞齊就有來自印尼全國各地140個志願者組織在行動,志願者總人數接近1萬人。在亞齊省受災最嚴重的班達亞齊市,志願者在人道主義救助、災區恢復重建、傳染病預防等幾乎所有災難救援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亞齊省政府官員13日公佈,亞齊省已報告在海嘯中死亡的總人數為78395人,而挖掘並掩埋其中75500具屍體的工作中,接近一半是由來自印尼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完成的。

  26歲的托蘭和年輕同伴們一起在班達亞齊已經連續工作了12天,他們共挖出並掩埋了近500具屍體。他們找到一種在廢墟中迅速尋找屍體的辦法,摘下面罩和口套,用鼻子深深地嗅幾下,便可以根據氣味的細微變化,大致準確地推斷出屍體的位置。儘管他們知道這樣做很可能會染上傳染病,但為了提高速度,他們還是經常這樣做。

  不幸的是已有志願者為救助別人做出了犧牲。兩名志願者由於在挖掘屍體時沒有戴橡皮手套,雙手與高度腐爛的屍體接觸後染上壞疽病,結果不得不將手臂截肢。為了防止再次發生這樣不幸事件,班達亞齊市救援協調機構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志願者在沒有得到必要的裝備和衛生保障時,不要貿然挖掘屍體。

  當然,大多數志願者隊伍都受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擁有相應防護的裝備,組織也較為嚴密。來自雅加達的24歲大學生扎拉姆也參加了志願者醫療救治組織。他説,通過救助活動,他結識了許多志願者朋友,大家相互鼓勵,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我們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背景,講著不同的方言,為了救助別人的共同使命,我們走到了一起”。

  在災難面前,成為志願者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40多歲的扎奈爾是西爪哇島的一名成功商人,一聽到海嘯造成重大災難的消息,他就告別了妻子兒女,獨自帶著一包行李來到班達亞齊。他説:“我只想儘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只要需要,無論幹多久都可以。”

  扎奈爾目前在國際救援中心工作,為其他志願者、救災工作人員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員以及新聞記者,提供醫療和精神援助。“年齡、性別、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異,在這裡都不重要,”扎奈爾説,“救助別人,重建家園,成了我們共同的使命。”

責編:劉雅虹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