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海嘯救災中的政治盤算 我彰顯民本外交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6日 10:07)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網1月6日消息 在印尼蘇門答臘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在人們關注災區救援情況的同時,一些分析家開始分析這次國際救災中的大國外交。
美國:推行新馬歇爾計劃
英國《獨立報》援引美國分析人士的話説,美國應該利用這次海嘯創造的機會,在亞洲積極推行類似于二次大戰以後對歐洲進行援助的“馬歇爾計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積極參與災後重建,改變這個地區對美國的不滿情緒,提高美國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
該報指出,負責運送緊急救援物資的直升機從停靠在蘇門答臘島附近的“林肯”號航母上飛赴亞齊省,這是自越戰以來,第一次看到美國航母和飛機在這個地區展開如此規模的行動,載有緊急救援物資的數十艘艦艇和飛機正從世界各地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進發。
《獨立報》説,最初海嘯發生時,美國在救援方面顯得異常吝嗇,很不讓人滿意。隨後,美國調整政策,擺出了一幅全力救災的架勢。這種變化不是沒有理由,從吝嗇到慷慨,這一微妙變化其目的就是通過人道援助向世人展示,美軍除了打仗,還有幫助他國人民的意願。該報強調,美國這樣做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緩解自伊拉克戰爭後與這個地區的各國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
一些美國國際事務分析家認為,華盛頓可以利用這個“天賜良機”向世人説明,美國之所以發動戰爭,完全是打擊恐怖主義和推翻獨裁政權的正義之舉。通過在救援中的積極表現,美國可以改變世界大多數地區由於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而對美國所持的不滿態度。
分析家們説,通過展示仁慈的一面,美國可以重新贏得印度、泰國、索馬裏以及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支持,為下一步打擊恐怖主義打下基礎。或許這就是美國對救災的反應突然加速的原因。12月31日,布什總統表示,將援助力度提高到最初計劃金額的十倍,增加到3.5億美元。另外,布什還採取了一個象徵性舉措,派他的弟弟、佛羅裏達州州長傑布 布什隨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前往受災地區進行視察,對災情進行評估。
《獨立報》説,最近一段時間,布什對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將是對這次海嘯受災地區的援助。1月1日,布什總統表示,蘇門答臘海嘯造成的災難乃史上罕見,美國將下半旗一週,對那些死難者表示哀悼。這一舉措極具人情味,同樣可以改善美國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在災區重建中,美國將擁有足夠的發揮空間。所以,海嘯發生後,美國肯定要考慮今後在與這些受災國進行的長期外交中應該的戰略。
該報説,“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與了歐洲的重建工作,當時全歐洲的難民多達3000萬人,美國對此制定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外交界因此提出,美國可以借鑒推行馬歇爾計劃的經驗,在亞洲重打這張外交對話牌。
“林肯”號上的“海鷹”直升機運送的是美國提供的第一批救援物資,美國海軍向災區派出的第二個艦隊已從南中國海駛向受災地區。消息人士稱,這批救援的目的地很可能是斯裏蘭卡海岸。與此同時,另一個小型艦隊從美國關島海軍基地向印度洋進發。船上裝運的是救援物資、卡車、重型建築設備和衛生器械。此外,美國在泰國的烏塔保空軍基地還設立了一個由美軍向機構的代表組成的協調中心,對救援工作進行協調。這些舉措清楚地表明,美國在亞洲推行“新馬歇爾計劃”並非空穴來風。
日本:金錢鋪路 自衛隊出海
印度洋海嘯發生後,日本承諾向災區提供5億美元的援助。與此同時,日本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4日根據《國際緊急援助隊派遣法》,向日本部分陸、海、空自衛隊發出派遣命令,要求他們做好前往海嘯災區執行救災任務的準備工作。由21名自衛隊官兵組成的先遣隊已于4日傍晚從成田機場乘民航班機前往泰國首都曼谷。
一些亞洲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是想利用這次救災增加它在這個地區的影響。
防衛廳已經抽調了900多名自衛隊官兵組成國際緊急援助隊。在待命出發的部隊中,陸上自衛隊有200多人,主要由負責醫療、防疫的醫務人員以及直升機運輸部隊組成;海上自衛隊有600多人,主要由負責救災物資和陸上自衛隊運輸的護衛艦和補給艦組成;航空自衛隊有100多人,主要由C-130運輸機的機組人員以及地勤人員組成。
日本自衛隊將根據先遣隊的調查結果,在本週內開赴災區開展救援行動。據悉,陸上自衛隊主要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區從事醫療和衛生防疫工作,航空自衛隊主要以馬來西亞為中轉基地運輸救災物資和救災人員。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廳28日作出決定,將派遣此前派至印度洋的海上自衛隊2艘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前往泰國南部的普吉島援助蘇門答臘海域地震海嘯災害的救災活動。
中國:彰顯民本外交
中國在海嘯發生後即向受災區提供了2163萬人民幣的物資和外匯援助,並迅速派出了衛生救援隊和DNA專家組前往災區救災,隨後,中國又增加了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
國務委員唐家璇4日下午前往正在為地震海嘯遇難者舉行弔唁活動的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和斯裏蘭卡駐華使館,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沉痛悼念地震海嘯中遇難的兩國人員。唐家璇説,作為友好鄰邦,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周邊國家遭受的災難感同身受,已經迅速行動起來,向包括兩國在內的有關受災國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並將積極參與災後防疫和重建工作。
香港大公報5日刊登文章説,中國的援助彰顯了民本外交。
文章説,海嘯災難後的重建工作已進入了實質操作階段。中國的救災物資和援救人員也正陸續抵達災區,幫助救災國的民眾。中國對東盟國家的無私援助,是睦鄰、安鄰的具體體現,無疑將極大地鞏固雙邊友好關係。這對於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文章説,對於印度、斯裏蘭卡等南亞鄰國,中國也同樣地伸出了援手。中印雙方今番在救災上的合作,亦將加強兩國間的政治互信,為國家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埃格蘭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亞洲國家在不久前發生的印度洋海嘯災難中作出了及時有效的救災努力。 他説,中國和印度對此次國際援救努力幫助極大,兩國除捐款外,還捐助了大批救援急需的物資。(米奇)
責編:劉雅虹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