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建立海嘯預警系統 關心世界各地難民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5日 15:46)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英國《衛報》網站1月4日發表博客文章,網民們紛紛評論最近媒體關於印度洋地震海嘯的報道。以下摘引部分網民的觀點:

  * 捐錢的人需要知道他們的錢都做了什麼,還需要再做些什麼。如果人們能從不斷的報道中獲知進展情況,那麼他們就會繼續進行捐助。但是,從總體看,目前的情況是媒體報道集中在災情上,而不是災區重建家園上。如果能報道災區現在的情況和人們的生活是如何改變的,那麼媒體的報道就可以得到平衡。

  * 難道只有在發生大災難之後我們才會慷慨援助嗎?我們要更多關心其他人,每個月在非洲死亡的難民人數都超過這次地震海嘯在聖誕節後第一個工作日造成的死亡人數(8700人)。讓我們發起運動阻止戰爭吧,因為戰爭耗資巨大,死傷人數眾多。進行戰爭的錢如果省下來,可支付東南亞災區未來20年的重建費用。

  * 在世界每個沿海地區都建立有效的海嘯警報系統需要花費多少錢呢?更為重要的是,下一場巨大災難何時發生?我們能否提前花幾百萬以便節省災後需要花費的鉅資呢?我們的精力過多地被戰爭所耗費,人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關心人類自己。在未來50年,死於艾滋病的人數將超過自然災害和戰爭導致的死亡人數。

  * 911事件之後,政治家們在媒體上反反復復提及這場災難。這種方法也能讓人們記住印度洋的地震海嘯,媒體為什麼不反復強調12月26日之後世界發生的變化呢?

  * 彼得普雷斯頓(《衛報》前任編輯,曾發表專欄文章評論媒體如何報道印度洋地震海嘯)指出全世界持續關注這場災難帶來的長期影響,他的做法很正確。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人們對這場災難的關注影響了人們對世界上其他地區發生災難的注意力。媒體大量報道這場海嘯引起的廣泛深遠影響,促使人們紛紛解囊相助。但是,這將把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從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衝突、饑荒和疾病中轉移開來。

  * 來自澳大利亞的評論員正確地指出,對災區的救助不僅僅是人道主義援助,也可以阻止該地區成為“伊斯蘭激進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溫床”。現在我們的國家安全意識同人道主義精神是一致的。(歐葉)

責編:陳卓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