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線:海嘯災區人民積極自救重建家園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5日 01:31)
專題:東南亞南亞海嘯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印度洋大海嘯發生後,東南亞和南亞一些受災國家的人民積極開展自救,齊心協力,重建家園。以下是新華社駐新德里、雅加達、曼谷和科倫坡記者發回的報道。
新華社駐新德里記者江亞平
1月3日下午4點,印度受災最嚴重的納加帕蒂納姆鎮9名漁民在災難發生一週後終於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推著3艘機帆船重新走向了大海。數千人聚集在海邊為他們鼓掌加油。
雖然納加帕蒂納姆鎮共有6000多人在海嘯中喪生,但災難並沒有摧毀人們對生活的信心。納加帕蒂納姆鎮負責救災工作的哈裏納蘭先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説:“漁民除了打魚沒有別的工作可做。這實際上是一種象徵,一種表率,一種值得提倡的自強自立的精神。”
海嘯發生後,泰米爾納德邦政府立即緊急動員起來,迅速給予災民盡可能的幫助。到目前為止,他們共修建了402座臨時收容所,安置了30余萬難民。另外,他們還向災區緊急派遣了大量醫務人員,救治受傷群眾。救災工作和清理災區現場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記者在災區採訪時發現,大多數受災群眾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他們對記者表示,他們的衣服和食物都得到了充分的供給,沒有挨餓受凍的現象發生。他們對記者説:“我們有能力進行自救,我們也願意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園。”新華社駐雅加達記者余謙梁
遭受地震海嘯災害最嚴重的印度尼西亞,政府、軍隊和民間正齊心協力,奮起救災。在總統蘇西洛的指揮協調下,印尼在災難發生的當天就設立了國難指揮中心,目前在雅加達軍用機場哈裏姆和北蘇門答臘省會棉蘭機場設立了兩個國家級救援指揮中心,主要便於外國援助物資的運輸。蘇西洛還親率部長視察受災最嚴重的地區,現場召開協調會,指揮救災,並指示亞齊軍用機場運輸機優先運送到外避難的難民,每天都有數百名災民搭乘軍用運輸機到棉蘭避難。
印尼民間對救災工作熱情高漲,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志願者目前活躍在最困難的地區。印尼各慈善團體包括華人社團也積極捐錢捐物。印尼慈濟基金會還派出醫療和食品救援隊奔赴災區賑災,並計劃和政府合作,在亞齊為災民興建一個集中居住的大愛村。災區的難民也已經開始在政府和國際救援機構的組織下,幫助軍警清理廢墟,爭取早日重建家園。新華社駐曼谷記者李國田
泰國受到海嘯重創後,各個部門緊急行動,自救抗災。
泰國國會在海嘯發生後不久迅速通過了內閣關於280億銖(約合7.08億美元)的救災款項計劃,用於緊急救助受災的泰南6府、協助外國遊客返鄉和重建貸款。泰國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也決定為遇難者家屬提供50萬銖的撫恤金,同時提供3年低息貸款。
泰國總理他信親自多次南下考察旅遊災區,並責令當地政府儘快恢復容易恢復的災區旅遊業,要求當地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協助下兩個月內恢復普吉島巴東海灘的娛樂業。泰國旅遊局也修訂2005年發展目標,計劃新開設19個觀光點,以彌補遭受海嘯襲擊的6府的旅遊損失。
與此同時,泰國公路局和民間組織正在加快災區道路的重建工作。
新華社駐科倫坡記者陶晨 陳佔傑
印度洋大海嘯給斯裏蘭卡造成了極其慘重的損失,死亡3萬多人,上百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估計高達48億美元。大海嘯發生後,斯裏蘭卡政府積極展開救災,並大力爭取國際社會的援助。目前,災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災區社會秩序大體正常,災後重建工作逐步展開。
斯裏蘭卡政府在災害發生當天成立了救災指揮部,協調全國救災工作。國家電視臺在當晚的電視節目中公佈了捐獻熱線,號召全國民眾踴躍向災民捐款捐物。護士工會要求其所有成員志願向災民提供服務。同時,斯宗教領袖也呼籲公眾向災民捐款。斯政府動員了一切能動員的力量,調動軍隊、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員,搜索現場,掩埋屍體,安置災民,維持秩序。大量志願者也參與到救災行動中。
國際社會也紛紛向斯災區捐款捐物。目前有50個國家已經或承諾向斯提供緊急救援物資和現匯捐贈。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地區向斯裏蘭卡派出了醫療隊。此外,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在海嘯發生後向斯裏蘭卡提供了價值數億美元的物資和現匯援助。
記者在災區現場看到,目前政府正在出動大量人員和重型設備,清理廢墟,為災後重建作準備。災民的食品供應也基本得到了保證,目前尚無大的疾病流行,救災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
責編:趙國臣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