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選後對外政策走向:繼續奉行單邊主義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6日 10:42)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本屆美國大選在全世界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下,以現任總統布什的獲勝而降下了帷幕。《紐約時報》指出,布什獲得連任,共和黨在國會兩院佔據多數席位,最清楚地確認了這樣的事實:這是一個中間偏右的國家,雖然有分裂有派別,但是多數美國人還是團結在了布什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激勵下,布什政府會繼續推行現行外交政策,加強美國的領導地位,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但為克服現行政策的某些缺陷所造成的困難和應對新的挑戰,美國的對外政策也會相應做出適當的調整。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繼續推行單邊主義
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大選前後的國際關係格局沒有發生質的改變,現有的國際系統結構和國際制度依舊無法從外部有效制約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可以預計,未來布什政府所推行的全球戰略仍將是:力爭保持其惟一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防止出現任何新的世界或地區性“霸權主義國家”,不容許任何這樣的國家向美國的地位進行挑戰或構成威脅,使美國繼續行使全世界的“領導”作用,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
在布什的新任期內,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徹底消除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威脅依舊是外交、安全政策的首要目標,布什政府將據此判定美國外交議事日程的先後順序,根據反恐戰爭需要劃定敵友。從共和黨的政治理念來看,布什政府是繼裏根政府之後美國歷史上最具保守主義色彩的政府,而這種保守主義在外交上被布什政府簡化為單邊主義,即在國際舞臺上主張“美國例外論”,不顧其他國家甚至盟國的反對,採取單邊行動。
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保持延續性
總統選舉歷來是美國對外交政策進行修正和調整的一個重要契機,它必將推動一些新的外交政策的出臺。一般來説,在總統前四年的任期裏,國際國內形勢都會發生一些重要的變化,同時,美國的國內政治力量對比也會發生一些變動,而選民也會在這一期間提出一些對於內政、外交政策新的訴求,而總統選舉則為一些應對新形勢、滿足新訴求的政策的推出提供了動力和機會。
人事變化將是未來衡量美國外交政策變化幅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布什當選後,新決策核心的人選將對美國外交和安全政策決策産生方向性的影響。媒體報道稱,早在大選揭曉前,布什已開始組閣計劃。現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國務卿鮑威爾可能在布什連任後離開,而替代他們的熱門人選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賴斯和美國新任常駐聯合國代表約翰 丹福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一職則很可能由共和黨鷹派人物沃爾福威茨填補。如果這一猜測屬實的話,美國的外交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延續性,新舊人選的變換將不會在操作層面上産生根本性的影響。布什政府將加大在朝核問題和中東問題上的力度,增大對朝鮮和伊朗等國的壓力,並會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彌補與盟國關係出現的裂痕。
如何對待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和複雜化的臺海局勢
這是布什政府必須審慎處理的重大外交課題。就中美關係而言,自1948年杜魯門和杜威競選總統以來,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首次對美國對華政策持大致相同的觀點。這表明,無論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美國精英對一個繁榮而穩定的中國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從布什第一任期內的中美關係發展來看,通過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反恐鬥爭的促進,中美關係經歷了一些磨合後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恢復了穩定:在政治上,兩國保持著密切而又頻繁的高層交往;在安全領域,反恐為兩國開闢新的合作空間;在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方面,兩國之間的合作獲得了長足發展;在地區安全事務上,兩國在朝核問題上享有重要的共同利益,並共同建立了六方會談的工作機制;在貿易方面,兩國的經濟交往進一步密切,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相互依賴關係。為此,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稱中美關係正處於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最好的時期”。中美關係將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框架內繼續發展。
另一方面,共和黨在此次競選綱領中,雖然表示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但仍然對中國進行了慣常的意識形態和其他方面的攻擊。該綱領要求中國加快民主化進程,批評中國在軍備控制方面未能盡責,並稱中國進行軍事擴張。這説明不論美國怎樣宣稱“歡迎一個強大、和平與繁榮的中國興起”,美國仍會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消除所謂潛在競爭對手的戰略意圖並沒有發生變化。
影響中美關係發展的癥結是台灣問題。長期以來,美國雖鼓勵兩岸進行“和平對話”,但卻一直避免觸及“統一”的問題;美國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但卻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模糊”立場,將會迫於臺海緊張局勢的升級而不得不變得逐漸清晰。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