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海地危機:總統去留成焦點 國際態度是關鍵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3:15)

  專題:海地反政府武裝叛亂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新華社哈瓦那2月18日電 5日,海地反政府組織以武力佔領了海地第四大城市戈納伊夫,由此引發的一場動亂迅速蔓延到十幾個城鎮,暴力活動持續升級。隨著流亡海外的兩位反政府組織領導人相繼回國,反對派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政府警察部隊已難以控制混亂局勢,這個加勒比小國陷入了空前的政治危機。

  對此,海地總統阿裏斯蒂德17日宣佈,為儘快結束國內的武裝衝突,政府已向國際社會尋求支持。

  反對勢力同時發難

  16日,反對派武裝“海地進步與發展陣線”奪取了位於首都太子港西北的林奇市,使近日來稍有緩和的海地政局再度緊張。該組織與目前控制戈納伊夫的“阿爾博尼塔抵抗陣線”是海地反政府武裝的兩股主要勢力,其成員大部分是前軍隊成員。此外,海地還有一個文人反對派組織“民主綱領”,是一個廣泛的反對黨派聯盟,不贊成反政府武裝的暴力活動。

  “阿爾博尼塔抵抗陣線”曾是阿裏斯蒂德的政治盟友,在2003年9月其主要領導人阿米奧梅塔耶遭暗殺身亡後,才站到了總統的對立面。“海地進步與發展陣線”被阿裏斯蒂德視為“宿敵”,曾于1991年發動政變,暗殺過包括政府要員在內的400多名阿裏斯蒂德的支持者。“民主綱領”則因爭奪議會席位,而成為阿裏斯蒂德的主要政治對手。

  儘管這幾股反對派勢力政見各異,但在政治危機爆發後,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即推翻阿裏斯蒂德政府。而海地政府未能在動亂爆發之初迅速控制局面,導致反對派武裝力量日漸強大,形成了目前很難挽回的動蕩局勢。

  貧富矛盾根深蒂固

  阿裏斯蒂德是1990年上臺的海地首任民選總統,次年因軍事政變流亡國外。1994年,阿裏斯蒂德在美國的支持下重掌政權,16個月後期滿卸任。2000年11月,阿裏斯蒂德再次當選總統,但反對派指責選舉存在舞弊,由此引發了國內的政治衝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已持續近4年的海地政治危機實際上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海地駐古巴大使康斯坦17日在哈瓦那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指出,在阿裏斯蒂德就任民選總統之前,海地一直處於獨裁統治或軍人政權的控制之下,富人和軍人是海地政壇的主導者,這導致海地50%的國家財富掌握在1%的有錢人手中。

  康斯坦指出,阿裏斯蒂德當選後面臨國內國外的雙重壓力,頒布的政令難以實行,國家常年遭受制裁,經濟受制於人。但他代表了佔海地人口80%的貧困人口利益,得到廣大社會底層人民的支持,從而與既得利益的富人和軍人階層産生了矛盾。

  總統去留成為焦點

  阿裏斯蒂德總統的去留是持續數年的海地動蕩局勢的關鍵所在。主要反政府武裝勢力和反對黨派聯盟均要求阿裏斯蒂德立即下臺。他們同時反對加勒比共同體本月初提出的由總統重新任命一位新總理、在6個月內舉行大選的動議。

  但阿裏斯蒂德本人則多次申明,在2006年2月任期屆滿之前不會辭職。他説:“一夥恐怖分子正在破壞民主秩序,我們有責任運用法律和對話方式,採取和平手段鎮壓叛亂。”

  康斯坦認為,各反對派之所以要求阿裏斯蒂德立即辭職而反對進行大選,是因為他們知道,阿裏斯蒂德所領導的“拉瓦拉斯運動”仍是海地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團體,如果近期舉行大選,阿裏斯蒂德將穩操勝券。

  目前的海地局勢表明,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干預,海地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暴力衝突愈演愈烈

  阿裏斯蒂德1994年解散了海地軍隊,只保留了4000人的警察部隊,已難以遏制日益強大的反政府武裝。截至目前,反對派武裝與警察部隊以及阿裏斯蒂德支持者之間的衝突已造成至少56人死亡。

  自“阿蒂博尼塔革命抵抗陣線”佔領戈納伊夫市後,武裝暴動迅速向海地北部和西部蔓延。多個城市已出現嚴重的食品和醫療物資短缺,當地民眾生活面臨危機,並已發生多起鬨搶物品事件。此外,由於缺乏燃料,控制在阿裏斯蒂德總統支持者手中的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的電力仍未恢復,停電狀態已持續一週多。

  在位於首都太子港西北70公里聖馬克市,反對派武裝焚燒了該市警察局,並在主要道路上設置路障,以阻擋警察部隊的進攻。附近地區居民舉家出逃,場面十分混亂。16日,約50多名反對派武裝分子佔領了海地中部城市安什,殺死該市警察局長,並釋放了被關押的犯人。反對派武裝同時聲稱,流亡多米尼加的前警察總監吉菲利普和“海地進步與發展陣線”領導人路易斯—若代爾尚布蘭已返回海地,並帶來了新的增援力量,他們下一步的目標是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和首都太子港。

  國際社會態度關鍵

  海地政局動蕩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加勒比共同體成員國領導人本月初與阿裏斯蒂德舉行會晤,提出解決危機的一攬子方案。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3日與加拿大外長以及加勒比共同體成員國代表就海地局勢達成共識,反對用兵變等非法方式強迫阿裏斯蒂德下臺,並表示不準備對海地局勢進行軍事干預,而是將與國際社會一起尋求海地衝突的政治解決方案。

  美國駐海地大使詹姆斯福利17日在太子港表示,美國不會承認一個靠武力奪取政權的海地政府,他同時呼籲阿裏斯蒂德和反對派達成“偉大的歷史性共識”,儘快結束衝突。這無疑給海地反政府武裝希望武力推翻現政權的企圖沉重一擊,也為美洲國家組織和加共體實施干預鋪平道路。

  阿裏斯蒂德此前由於擔心借助別國力量打擊反政府武裝將使海地的國內衝突國際化,曾多次拒絕國際社會派遣維和部隊或警察的動議。但鋻於目前的混亂局勢,阿裏斯蒂德14日表示,同意接受美洲國家組織的警力援助,但該組織必須事先與海地政府簽署有關確定派駐部隊職能的協議。

  目前,海地政府正與幾個國際組織就援助問題加緊進行磋商。國際社會的干預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海地政局的前景和該國歷史上首位民選總統的政治命運。(記者 趙凱)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