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洲頭條]馬哈蒂爾今卸任 新總理即將就職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31日 11:56)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擔任馬來西亞總理長達22年的馬哈蒂爾今天正式卸任,將總理職務移交給現任副總理巴達維。交接儀式計劃于北京時間下午3點舉行。馬哈蒂爾昨天正式辭去了總理職務。

  【新聞特寫】最後的告別


  近兩天,對於執政長達22年的馬哈蒂爾來説,許多曾經例行的活動都成為了具有特殊意義的最後一次。

  29號,馬哈蒂爾在吉隆坡的總理府主持了最後一次內閣每週例會。從馬哈蒂爾1981年7月16號就任馬來西亞第四屆總理起,這已經是他主持的第883次內閣每週例會,在當天的例會開始前,馬哈蒂爾在總理府大廳同內閣部長們拍下了一張具有紀念意義的全家福。隨後,即將接任馬哈蒂爾總理職位的副總理巴達維代表內閣成員向馬哈蒂爾22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敬意與感謝。

  作為告別,昨天,總理府各部門的官員和工作人員還將一面繡有數字“883”的布質牌匾送給了這位與他們朝夕相處了22年的上司。

  昨天,馬哈蒂爾在他總理任期的最後一天,在國會下議院做了最後一次例行的經濟報告,這場報告由電視進行了全國直播。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報告中。馬哈蒂爾肯定了近五年來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並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前景做出了樂觀預測,他還呼籲民眾支持未來的政府。

  近日,吉隆坡還舉辦了一場馬哈蒂爾照片展,一幅幅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記錄了馬哈蒂爾領導馬來西亞人民走過的難忘歲月。

  馬來西亞學生説:“我很難過,因為我覺得沒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他很偉大,他在治理國家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做法。他領導馬來西亞走向繁榮,使世界了解了馬來西亞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新聞人物】充滿傳奇與爭議的馬哈蒂爾


  在帶領馬來西亞“長跑”22年後,馬哈蒂爾終於準備停下來休息了,“馬哈蒂爾的時代”已接近尾聲,隨之而去的是他22年執掌總理生涯中的種種傳奇和爭議。

  “重要的是我正在做什麼,而不是我成功與否。”

  穆罕默德馬哈蒂爾于1925年12月20日出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首府亞羅士打。家境貧寒的馬哈蒂爾自幼聰敏、勤奮好學,中學畢業後曾開過咖啡店,賣過水果和手工藝品。

  馬哈蒂爾成長的階段,正是馬來西亞尋求獨立的艱難歷程。動蕩的年代激發了馬哈蒂爾的愛國熱忱和改變這個國家的決心。青年馬哈蒂爾毅然決定棄醫從政,加入了“馬來民族聯合機構”(巫統),邁出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步。初涉政壇的馬哈蒂爾以其敏銳的思想、勤奮的工作而著稱,並迅速成為巫統的新銳人物。1981年7月,他出任巫統主席,接替因病辭職的侯賽因奧思,成為馬來西亞總理。

  國家頭號商品推銷員

  馬哈蒂爾上任後,敢做敢為,實行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使馬來西亞發展成為一個比較富強的國家。他很重視發展高科技,鼓勵馬來西亞人為了使國家立於不敗之地,多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馬哈蒂爾在國際商界也頗有號召力,他利用每一次出訪的機會,自動擔當“國家頭號商品推銷員”,積極主動地融入國際經濟。1997年,席捲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使得東南亞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在馬哈蒂爾的領導下,金融危機五大受災國中惟一沒有接受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援助的馬來西亞,2000年經濟增長率居然達到了8.5%的驕人成績,超過東南亞其他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受援國,使馬來西亞成為東南亞經濟復蘇進程最快的國家。


  我不是個友善的人,我喜歡表明我的意見,所以不受人歡迎。

  但是在受國人愛戴的同時,馬哈蒂爾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劍客般的人物。馬哈蒂爾的鐵齒銅牙在國際上出了名的。他勇於坦率地提出批評意見,而無論對方是誰。馬哈蒂爾自己坦言,“我不是個友善的人,我喜歡表明我的意見,所以不受人歡迎。” 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馬哈蒂爾敢於對西方説“不”,是一個讓西方特別是美國很頭疼的人,與布什唱反調,弄得布什也無可奈何。他的勇氣不僅為他自己,更為他的國家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就連西方媒體也公認他是一位有著人格魅力和堅定信念的領導人。

  今年已經78歲馬哈蒂爾仍然個人魅力十足,他在很多人眼中依然英俊瀟灑,很有風度。在談到退休後的打算時,馬哈蒂爾説,他可能會出本書,談談自己的政治生涯。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説,我只想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我並不在乎歷史上人們把我看作是好人還是壞人,重要的是馬來西亞實現了發展和繁榮。

  【新聞背景】二十二載執政歷程 馬哈蒂爾成績斐然


  雖説馬來西亞是個並不很大的國度,但馬哈蒂爾在國際舞臺上卻是個重量級人物。在長達22年的執政生涯中,他不僅為促進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是一個受到廣泛尊重的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代言人。他的卸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對於馬來西亞人而言,馬哈蒂爾在執政期間對國家的政治穩定做出了極其突出的貢獻。

  在馬來西亞,2/3是馬來人,1/4是華人,其餘為印度後裔等少數民族。在歷史上,馬來西亞的民族矛盾一直比較尖銳,並曾經發生過嚴重的衝突。馬哈蒂爾執政之後,採取了加強民族團結,推動共同發展的民族政策,有效地平衡了不同民族之間的利益,從而較好地維護了國內的長期穩定。

  在振興經濟方面,馬哈蒂爾無疑是有著深遠的戰略眼光。

  馬來西亞在傳統上是一個初級産品的出口大國,長期以來橡膠、棕櫚油的出口一直是其經濟的支柱。馬哈蒂爾擔任總理之後,提出了“面向東方”的政策,主張學習日本的高速經濟增長,將馬來西亞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他的主持下,馬來西亞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新制定工業政策,積極打破關稅壁壘,鼓勵外資進入,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經過20多年的經濟改革,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經濟水平不斷升級,電子業、汽車業、建築業和服務業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如今的馬來西亞,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500美元,在亞洲名列第5,被譽為亞洲經濟的一隻小虎。高達451米,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吉隆坡雙子大廈,無疑是見證著馬來西亞的經濟奇跡。1997年,東南亞爆發了嚴重的金融風暴,在馬哈蒂爾政府的領導下,馬來西亞堅持奉行自主切實的經濟政策,在較短的時間裏度過了危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經濟上的崛起和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喚起了馬來西亞國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也使得馬哈蒂爾在國內和國際都獲得了崇高的威望。

  而對於西方國家而言,馬哈蒂爾是個強悍難馴、常常讓他們感到臉紅脖子粗的“麻煩”。多年來,馬哈蒂爾一直以敢於批評西方、維護弱小國家利益而享譽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他的尖銳批評常常令西方國家感到難堪,卻贏得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喜歡。長期以來,馬哈蒂爾一直在各種國際場合批評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為發展中國家爭取經濟方面的權益。對於伊拉克戰爭,他曾多次表達反戰立場和對伊拉克人民的深刻同情。所有這一切,都使得全世界不能不在重大問題上關注馬來西亞的立場。

  【新聞人物】務實的巴達維

  馬哈蒂爾卸任後,他的總理職位將由現任副總理、64歲的巴達維繼任。與馬哈蒂爾的鋒芒畢露相比,巴達維顯得更為務實。


  巴達維出生在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的一個名門望族,文學學士出身。他的父親是馬來西亞主要執政黨———巫統的創建者之一。巴達維深受父親政治理念的影響,26歲就加入了巫統。1978年39歲時,他當選為國會議員;80年代,先後擔任教育部長和國防部長。1991年,他出任外交部長,任職7年,為馬來西亞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因此得到馬哈蒂爾的賞識。

  1999年,在前副總理安瓦爾被捕入獄後,巴達維出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2000年5月,擔任巫統副主席達16年之久的巴達維正式當選巫統署理主席,成為巫統的第二號人物。

  巴達維思路清晰,反應敏捷。熟悉巴達維的人説,他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近兩年,作為副總理兼內政部長,他嚴厲打擊馬來西亞國內的邪教分子和伊斯蘭激進組織,保證了馬來西亞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的穩定局面。作為巫統第二號人物,巴達維率領巫統在幾次州議會的補選中,奪回被反對黨佔領的失地,鞏固了巫統的執政地位,顯示出卓越的政治領導能力。

  處理馬哈蒂爾突然宣佈辭職事件的過程也讓人們領略到了巴達維的領袖風範。2002年6月22日,馬哈蒂爾在巫統大會閉幕式上突然宣佈辭去巫統主席和國民陣線主席的職務,頓時會場大亂,人們個個不知所措,這時巴達維鎮定地走到話筒前高喊“反對 ”。隨後,他召集巫統最高理事會成員開會,通過了拒絕馬哈蒂爾辭職、要求他繼續留任的決議。7月3號,馬哈蒂爾在結束10天的國外旅行回國後對新聞媒體表示,他對巴達維充滿信心,他相信巴達維能夠帶領馬來西亞獲得更大的發展。他説,選擇巴達維作為接班人有3個理由:一、巴達維是巫統第二號人物和副總理;二、他已與巴達維共事多年,他了解巴達維的能力;三、巴達維曾經表示過已作好接班的準備。

  →→進入亞洲報道主頁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