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伊朗核問題:老問題與新威脅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7日 13:33)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10月14日):
主持人(方靜):
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現場直播的《國際觀察》。最近一段時間伊朗核問題的升溫,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今天有兩條關於這個問題的消息:一個是伊朗將在下一週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附加議定書的問題,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會談,這應該算是一個好的消息,而另一條卻充滿了火藥味,以色列已經制定了秘密偷襲伊朗六大核設施的計劃,可以説老問題又面臨了新的威脅,那麼這些動向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期就是我們今天的觀察點,今天在演播室參與我們討論的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研究員李紹先先生和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
首先我們還是通過短片來了解一下有關事件的最新進展。
短片:
10月13號伊朗官方通訊社宣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將於10月16號訪問德黑蘭,就簽署不擴散條約附加議定書的問題于伊朗舉行會談。伊朗將在會談中全面陳述本國的立場。8月26號,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的呵斥中發現了可能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濃縮鈾的痕跡。在兩個星期之後9月12號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31號以前徹底澄清其全部核活動,並儘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國際社會普通希望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妥善解決核問題。10月14號俄羅斯宣佈,將推遲幫助伊朗建立核電站的計劃,近來成為不安定因素的伊朗核問題顯示了得到解決的積極跡象。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9月12號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做出了這個決議,就是要求伊朗在10月31號以前澄清他的所有的核活動,而且儘快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在這之後,伊朗當時馬上態度非常強硬,表示了拒絕。但是隨後很快伊朗就表示同意簽署這個附加一定書,怎麼樣解讀伊朗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
李紹先:實際上是這樣的,長期以來伊朗在簽署附加議定書這個問題上,他的態度前後應該説是一致的。剛才您講到的那個9月12號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想通過這個會議,伊朗覺得這個決議實際上相當於一個類似于最後通牒,當時他的大使以退場表示抗議,而且國內反映也比較強烈。
張郇:實際上是對最後通牒的這種方式錶示抗議。
李紹先:但是他始終對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或者始終對伊朗願意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這個問題上他態度前後是一致的。那麼半年多來,那麼國際原子能機構派上伊朗的前核查團前後一直到現在還有一個在德黑蘭,有6個核查組先後進入了伊朗。巴拉迪這一次10月16號對伊朗的訪問是第三次,2月份一次、7月份一次、10月份一次,總體來講伊朗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
張郇:國際社會要求他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這個伊朗提出要有一個談判,就是説具體怎麼實施,他不願意在不知道具體怎麼實施或者完全主動權在別人手裏的時候,他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
主持人:所以還要舉行多次的談判。現在我覺得有必要跟觀眾朋友交代一個背景,就是關於這個附加議定書具體有哪些內容,我們的編輯做了一個圖板,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公布於核能研究和開發的地點報告和原料産量的位置和儲藏量和年出産産品,提供境內任何與核活動有關的信息。國際原子能機構有權進行環境取樣,放射度檢測和突擊性檢查。
現在世界上簽署了這個附加議定書的有多少個國家?
李紹先:是這樣,有幾十個這個附加議定書本身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一個附加的部分。197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開始生效,簽署這個條約的是52個國家。那麼對於無核國家來講,就是簽署這個條約意味著兩點,第一就是你放棄發展核武器的權利。那就是説你只要簽署這個協議、條約,你就承諾不發展核武器。第二,和平利用核能,你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是這麼一個。
張郇:對,實際上在伊朗這個問題上,附加議定書關鍵的是突擊性檢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突擊檢查。對伊朗講起來它很擔心的是落得像伊拉克這樣的檢查,沒完沒了,隨後到處,有的報告就是説,伊朗它就是不願意接受那種任何一個辦公室,任何一棟樓都會被外國人進去翻箱倒櫃的那種境地。現在就是説,伊朗有三個核設施還從未進行過檢查,那麼伊朗説這個完全是跟武器無關的,但是原子能機構還堅持要檢查的。可能在這一次巴拉迪到德黑蘭去就這些檢查總的原則,跟伊朗的高層有一個確定,當然可能技術上的問題,可能還需要下面的專家一層繼續也一個會談來確定這一次行動。
李紹先:附加議定書的要害在於什麼?它就是説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基礎上,1997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搞出這個附加議定書,那就是要堵塞和平利用核能的這些國家,試圖建立或者已經是有核武器的國家走向核武器。它要阻斷這個路,它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你比如説它是簽約國,如果你一旦簽署附加議定書的話,那麼你要承諾,你的所有的和核有關的這些場所,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認為有或者可能有核材料的場所,那麼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有權利進行檢查。
主持人:就是我們説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
李紹先:實際上就是這兩個。
張郇:這可能很要命,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李紹先:所以這種條款對於像伊朗目前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在盯著它,特別是美國在盯著它,它就感覺非常要命,他可以原因伊拉克的先例,伊拉克就是無休止地核查最後導致了戰爭,伊朗非常擔心這個。
主持人:核查的過程可能對這個國家造成很多的影響。剛才你説伊朗實際上在簽署議定書這個問題上,他們的立場得是一貫的,他們得同意簽署,但是為什麼這麼幾年一直沒簽。李:伊朗有自己的擔心,一方面剛才我們已經講了,它怕擔心陷入一個惡性的怪圈,最後會被認為打擊的對象,他認為伊拉克是一個先例,這是一點。第二,伊朗的擔心是什麼?它擔心的是我簽署了附加議定書,但同時我又沒有得到我和平利用核能所擁有的全部的權利。所以,它這一點,這是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討價還價的一個點。
張郇:他要求我有權利來進口一些設備,和平利用設備的高技術,最新的技術,但是這技術實際上是把控在美國手裏,對它是採取一種封鎖的(態度),他説我既然簽了你就要支持我這個,但是這一點實際上美國現在沒有跟伊朗有一個直接的談判,也沒有確定下來。
主持人:而且我們還發現一點,阿拉伯國家好像都沒有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
李紹先:對,是在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52個國家中,有一些是沒有簽署。包括過去我們説的印度、巴基斯坦這些都沒有簽署,印度、巴基斯坦是在90年代末期是強行地劃過了後門檻,成為了世界上擁有了核武器的能力。所以實際上現在美國也好,或者是西方也好,它是擔心伊朗存在這種意圖,但是伊朗公開的表態是,我發展這個核,完全是和平的,完全是為了發電。
張郇:剛才説到中東這些國家沒有簽署附加議定書,有一個背景是跟以色列相關,很多國家就是認為,實際上以色列現在是擁有核能力甚至於核武器,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是這些阿拉伯國家説它能這麼做,我們為什麼還還沒有的時候就簽一個隨時接受人家檢查的這麼一個協定呢,是這麼一個背景。
主持人:現在大家都把關注的目標投向在後天巴拉迪的這次伊朗之行,具體的來説巴拉迪到伊朗要和他們談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李紹先:我想是這樣9月12號國際原子能機構做出一個決議,類似最後通牒,把伊朗接受附加議定書,也就是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全面的關於核問題核活動方面的報告,以及停止生産這個濃縮鈾,作了一個最後的期限。那麼10月31號,如果在這個之前,伊朗滿足不了這個條件,那麼國際原子能機構將把伊朗核問題提交到聯合國安理會。那麼安理會有可能就此對伊朗進行制裁,重大制裁,伊朗不願意這樣,實際上很擔心這樣。
主持人:這次此行對於解決這個問題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紹先:你從時間上可以看出來,它實際上是比較關鍵的。10月16號巴拉迪去伊朗訪問,它將跟伊朗進行很關鍵的談判。
張郇:實際上是最後期限到之前一個最後的機會,相信它之所以現在決定去了,也應該説它看到了一些能夠妥善解決的一種可能,就是説它實際上是去通過這次訪問,能夠把這些可能變成某種現實。
李紹先:應該説是巴拉迪這次訪問伊朗它是有鋪墊的。10月14號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實際上雙方已經進入了附加議定書,伊朗一旦簽署附加議定書意味著什麼,他的尺度執行起來,尺度是什麼樣子,整個概念,這個範圍是個什麼樣子,雙方已經達成了共識。所以説它是有基礎的。而且到目前為止,國際原子能機構還有一個核查團在伊朗。所以,從這些情況來看,巴拉迪這一次去可能是不虛此行,我個人是這樣認為。
主持人:從目前的局勢來分析,伊朗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紹先:我認為是相當大,因為怎麼説呢?伊朗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認為它處於兩難的態度,簽署吧,不僅有損於主權、尊嚴而且確實還有危險,不簽署吧,它冒的風險太大了。所以,這個權衡利弊。
主持人:他如果不簽署的話會面臨什麼後果?
張郇:剛才説到的就是遞交到聯合國,因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決議已經是通過了,已經是在這個組織通過了,他如果不簽署,順理成章這個問題就到聯合國安理會去了,聯合國安理會從專業的角度,從聯合國核查原子能機構這個角度來看已經把這個現實放在安理會那,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又盯著伊朗,它就有可能通過一個類似像制裁一樣的決議。這是伊朗不願意看到。
李紹先:同時把伊朗整個核問題整個搞成一個國際社會關注。同時還有一點,不願意,怎麼説呢?它沒有其他選擇了。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如果真正不簽署的話,很有可能最終會發展會軍事打擊,它有這種風險。
主持人:所以,從現在來分析就是伊朗簽署這個附加議定書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就在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出現了希望的時候,我們同時又聽到了這樣一個非常驚人的消息,就是以色列秘密炮製了一個先發制人的計劃。而目標所定的就是伊朗的六大核設施,這個密密的計劃究竟是什麼?德國的明鏡週刊和還有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郵報刊出了大篇幅的報道,詳細披露了以色列軍方和以間諜機構摩薩德制定的偷襲的計劃,我們這裡也有一個圖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媒體披露的計劃,首先我們來看德國《明鏡》10月11號報告,為了組織伊朗研發核武器,以色列軍方和摩薩德間諜機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對伊朗核設施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的絕密行動計劃,這些計劃已經交給了以色列空軍。
這個是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10月12號的報告,以色列政府制定了摧毀伊朗所有核設施的詳細計劃,由於以色列和伊朗相距1300公里,以色列空軍的F15戰鬥機一直在進行遠程奔襲的演練。
我們注意到消息來源是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而且在其中據説披露得非常詳細,有很多的細節,我們是不是可以肯定這是以色列方面故意洩露出來的。
張郇:我注意到一點是絕密的偷襲計劃,絕密的偷襲計劃怎麼會上報紙呢?所以這個肯定是知情人透露出來的,知情人為什麼透露出來,現在這個消息一齣來以後報道很多,其中有一篇報道就是説,輿論界普遍認為,這是摩薩德的一個劑量,什麼伎倆呢?把這個消息透露出來,讓伊朗的核問題跟軍事打擊或者説跟某種戰火相聯絡引起國際社會的更高關注,同時對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這是一種説法,但是不管而怎麼説,這個肯定不是偷出來的。因為同時在這兩篇報道出來的時候,美國的洛杉磯時報也報出一篇來,這可以説是無獨有偶。他是説的另外一回事,是什麼呢?是兩名美國的官員跟一名以色列的官員在華盛頓和特拉為同時證實,以色列已經具備了在潛艇上發射核導彈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它可以在陸海裏面,就是立體的隨時,因為這個潛艇可以進入離伊朗更近的地方,那麼對它進行打擊。那麼也講得很詳細,是通過改進美國的某種導彈,隨後加大了射程,這也是一種説法。但是同時這兩個官員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明確地説,這個時候我們説這個信息,就是為了警告伊朗。所以説,你這麼對應起來地看,這個事情透露出來不是偶然的。
主持人: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洩露出來這個消息?
李紹先:這個是直接和伊朗核問題現在處於一個關鍵時刻,是息息相關的。這個消息肯定是,可以説是不只是透露,它是有意地洩露出來的,這樣它是要達到一種威脅的目的,這樣一點我覺得是比較清楚的。另外從一個方面來講,以色列實際上軍方在以往,在最近幾年中不斷地放出風來威脅伊朗,諸如此類,比如伊朗如果要是執意要發展核武器,以色列將保留或者不排除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軍事供給的可能性,它不斷地在威脅,但是這一次的威脅應該説走得最遠,有鼻子有眼,而且制定詳細的計劃。
張郇:其是一個計劃,不光光是一句話。
李紹先:所以,以色列透露出這個消息,除了威脅部分這個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時刻直接相關,還有一個它自己的他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説它實際上是把這個輿論已經造得基本接近於好像是有鼻子有眼要成為事實了。也就是説有朝一日以色列真正要打的話是一個很好的鋪墊。
主持人:以色列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對他們的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在技術上是否是可行的?
李紹先:絕對是可行的,我相信這一點。因為根據歷史上來講,以色列曾經在1980年和1981年,兩次打擊伊拉克,位於首都。
張郇:第一次不太成功,第二次號稱是經典,巴比倫行動,第二次是成功了。
李紹先:兩分鐘之內把伊拉克整個花費了7年時間搞的核反應堆和核研究的基地毀於一旦。
張郇:當時是81年的6月7號,81年這個核反應堆是法國人跟意大利人一塊幫它建的,準備在7月14號伊拉克大國慶的時候就投産了,這個東西完全是已經做好了。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瞄準核設施發動突然襲擊,這方面以色列非常豐富的經驗,剛才提到了1981年以色列就發動了著名的巴比倫行動計劃,當時是14架戰鬥機前後僅僅用了兩分鐘的時間,就把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徹底的銷毀,我們的編輯也專門編輯了一個小片子,我們也借助片子一起來回顧一下22年前著名的巴比倫行動。
短片:
1981年6月7號下午,14架以色列戰鬥機從當時被以色列佔領的埃及西奈半島的基地上起飛,躲過沙特和約旦的雷達,飛躍紅海,穿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荒漠地帶,經過50分鐘的1000公里的飛行,目標進入了飛行員的事業,這裡就是位於巴格達東南約20公里的烏西拉克核反應堆工地,這個核反應堆是伊拉克以供給石油為交換條件,先後從法國、意大利、巴西等國引進核反應堆技術建造的,原計劃1981年7月14號伊拉克國慶節試運轉,14架只用了兩分鐘的時間,就將及核反應堆徹底摧毀,這就是以色列蓄謀已久的巴比倫行動計劃。
主持人:所以也有人説,如果這次以色列真的實施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的話,真是巴比倫行動計劃的重演。為什麼以色列對於向無伊朗、伊拉克折算的國家擁有核武器這個問題這麼緊張?
李紹先:是這樣,以色列它自己對自己的安全是非常敏感的,它本身是一個彈丸之國,非常之小,周圍得是阿拉伯國家,它自己手裏對擁有核武器它自己是採取模糊。
張郇:也不説有,也不説沒有。
李紹先:但是大家認為它肯定是有。那麼如果説有一個阿拉伯國家,或者説像伊朗這樣的伊斯蘭國家擁有了核武器,那麼以色列手裏的核武器就將失去效應。為什麼?如果説伊朗有它認為伊朗是敵國,伊朗這個核武器打到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將不復存在,因為它太小了。
張郇:這是以色列人的一個安全觀,它認為永遠在它自己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它永遠應該是先發制人,不能讓別人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優勢。
李紹先:這也是在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在的時候它把薩達姆政權看成是頭號敵人,薩達姆政權倒臺之後,它自然地把頭號敵人對準了以色列。
張郇:最近沙龍就已經很明確地説,伊朗現在是以色列最大的威脅。
主持人:如果以色列認為它必須對伊朗的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了,它想動手就可以動手嗎?從國際法的角度沒有人可以管它嗎?
李紹先:當然是這樣,這個問題從道理上是説不過去的,但是事實上應該説是從現在的大環境來看,它是可行的。
張郇:以色列肯定會權衡,就是説它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跟它保持它安全的優勢,它會權衡這個,那麼它到最後一旦它認為恩這個威脅確實存在,它甘願冒著被大家罵幾句的危險。
主持人:現在聽起來也就是被大家罵幾句。
李紹先:實際上咱們可能從它不久前對敘利亞的襲擊來看出這一點來,二、三十年來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基本上是雙方保持著默契,相安無事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它去轟炸敘利亞,而且是轟炸了敘利亞大馬斯格附近的一個地點,那麼轟炸敘利亞的行動,並沒有像大家所預期的可能會産生多麼大的波浪,也就是説阿拉伯國家抗議了一下,敘利亞把一個提案提到了安理會,但是安理會甚至於沒有去投票表決,不需要美國去否決,所以我個人認為在9.11之後,美國在權威範圍內反恐,特別是國際社會現在對反擴散這麼關注的情況下,以色列真要進行一次轟炸伊朗行動的話,我想它可能會認為掀不起大浪。
張郇:但是從根本上講起來,我覺得以色列現在這個時候透露出這個報告,透露報告的本身就是説它還不真正的想動手,它是希望不動手,所以説把它給透露出來。
主持人:但是我們剛才也説過,不排除真的有可能動手這種可能性,如果到了真動手的那一刻,如果真的動手了,那麼會對整個中東地區的趨勢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李紹先:我想這個東西是災難性的,我一直認為是災難性的,即使是它轟炸敘利亞沒有引起軒然大波,但是我覺得是開了一個很惡劣的先例。如果以色列要説再去真正把這種軍事行動付諸於轟炸伊朗的話,我想很有可能在中東地區目前已經很亂的這麼一種情況下,可能在中東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主持人: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下期節目再見。
責編:姚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