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分析:巴以上演生孩子大戰 以色列難抵擋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0日 16:34)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舊金山紀事報》報道,中東局勢越來越令人擔憂是否會爆發新的中東戰爭。其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已經上演了一場新型戰爭,這就是人口大戰。在巴勒斯坦人看來,以色列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巴勒斯坦人只有"小米加步槍",巴勒斯坦民族要想在這場你死我活的較量中生存下來,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多生孩子。

  生育成為一種武器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中,特胡拉亞伊什貝爾揮舞著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孩子。35歲的特胡拉亞伊什貝爾有13個孩子,年齡從20歲到10個月不等。儘管她沒有錢供他們全部上學,儘管她幾乎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但她對此沒有任何怨言,她還打算再生更多孩子。

  伊什貝爾解釋説:“我要生好多好多的孩子,這樣的話,巴勒斯坦人才能超過以色列人。”伊什貝爾是加沙市最大醫院産房的清潔工,每週可以掙37美元。而就在這家醫院的産房中,數十名巴勒斯坦婦女為了保證巴勒斯坦最終戰勝以色列,正在以特有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場戰爭的武器不僅有F-16和自殺式炸彈,而且還有尿布和奶嘴。

  自從以色列1948年建國以來,他們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摩擦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猶太人一直擔心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所稱的“生物炸彈”。在以色列境內以及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那裏的阿拉伯人出生率是猶太人出生率的兩倍。海法大學的教授阿諾恩索菲爾説,以色列有540萬猶太人,只佔這個地區(以色列境內以及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人口的一半多一點,而阿拉伯人在未來20年無疑會超過猶太人。到2020年,位於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的地區將分別生活著850萬阿拉伯人和640萬猶太人。

  以色列回避人口大戰

  除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否則阿拉伯人的不斷增長可能會造成兩種局面,一種是以色列不再作為一個猶太人國家獨立存在,另一種是以色列被迫建立一種“種族隔離”式的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人口占少數的猶太人統治人口占多數的巴勒斯坦人。

  索菲爾警告以色列領導人,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我們的國家會在17年內走向滅亡,徹底崩潰。”然而,也有人説,這種人口威脅論言過其實,因為和索菲爾理論一樣的研究並沒有將一些重要因素考慮進去,比如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還在不斷地向以色列移民。

  有專家指出,巴勒斯坦人的不斷增長會迫使以色列放棄土地,尤其是約旦河西岸的土地,而且這種情況曾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出現過。以色列阿裏爾政策研究中心的尤拉姆伊丁格爾説:“1948年就曾發生過同樣的事情,當時,一些統計學家出於同樣的原因,敦促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裏安不要宣佈獨立。他們根據已知人口數字預測,到1969年,阿拉伯人將超過猶太人。不過歷史證明,他們的預言並不準確。”

  有關人口至上的爭論正愈演愈烈,不過看上去現在以色列方面正落後於巴勒斯坦。由於以色列國內經濟不景氣,以色列政府被迫減少他們對大家庭的補助,以色列財政部長本傑明內塔尼亞胡最近指出,以色列窮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他們不要生太多的孩子。內塔尼亞胡説:“只要一個男人喜歡,他能夠也應該擁有一個有許多孩子的家庭,不過他必須明白,他最基本的責任是養活他們,為他們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都是人口惹的禍

  可與此同時,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婦女卻在不停地生育。加沙地帶生活著100多萬巴勒斯坦人,這裡已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4.5%的增長率足以讓巴勒斯坦的人口在未來15年內翻一番。

  加沙的心理學家哈拉薩拉基説:“許多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被以色列士兵打死,所以他們才會再去生。”自2000年以來,已有超過2400名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被打死。哈曼希馬德有切身體會,她説,2年前她21歲的兒子加維達德向以色列士兵扔石塊時被他們開槍打死。加維達德是希馬德9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

  希馬德後來又有身孕,今年夏天,一架以色列戰機向她家(位於加沙東郊)附近投彈,希馬德逃命時不小心被絆倒,幾週後,她流産了。儘管希馬德今年已經39歲,但她仍不打算放棄。她説:“我要生好多好多孩子,這樣的話,我們就有更多的人,才能把猶太人全部趕出去。”她的這番話得到了其他婦女的贊同。

  如果除去地中海和加利利海,似乎沒有更多的理由讓兩個民族的人民為了一塊像新澤西州一樣大的土地進行這麼久、這麼艱苦的鬥爭。兩千多年前,阿拉伯牧羊人把以色列人從沙漠地帶趕走。18世紀末,在遭受長達幾個世紀的迫害後,猶太複國主義者宣佈,他們的目標是讓世界上盡可能多的猶太人在《聖經》中的祖國(巴勒斯坦)定居。

  從此,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衝突便沒有停止過,而人口則可能在這場衝突中永遠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當時巴勒斯坦領土上生活著6萬猶太人。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敵意越來越嚴重,這種情緒最終在1921年雅法衝突中達到頂點。47個猶太人在那次衝突中喪身。不過直到"二戰"後,猶太人才大批涌入巴勒斯坦。當時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開始進入巴勒斯坦。到1948年,大約有65萬猶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而就在同一年,以色列宣佈建國,阿拉伯國家也立即對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宣戰。

  以色列曾經鼓勵生育

  伴隨著戰爭,另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開始了。然而時至今日,有關阿拉伯人是否應該按照他們領導人的吩咐離開以色列的爭論仍非常激烈,按照大多數猶太歷史學家的説法,他們答應巴勒斯坦人在不久後會讓他們返回,而按阿拉伯人的説法,他們是被猶太人士兵趕出巴勒斯坦的。

  但不管怎樣,70萬巴勒斯坦人背井離鄉,前往巴勒斯坦鄰國或當時接受埃及管制的加沙地帶,或者前往當時接受約旦管制的約旦河西岸。法國研究員菲利普法古斯在2000年有關地區人口戰爭的研究報告中説:“與大多數殖民計劃相反,以色列人的殖民計劃想要以一個民族取代另一個民族。”

  早在英國統治時期的1943年,巴勒斯坦地區的一位拉比(猶太人的學者)便敦促猶太人家庭要多生孩子。1948年後,猶太人對人口的需求大增。阿裏爾政策研究中心的尤拉姆伊丁格爾説:“眾所週知,600萬猶太人在納粹大屠殺中死亡。因此在猶太人宣佈獨立後,每個猶太人都時刻感受到,彌補這種損失是我們對未來的責任。當然,在我們談到猶太國的人口需求時,無論是有宗教信仰的,還是沒有宗教信仰;無論是鴿派,還是鷹派,我們的家庭都應該至少生2個,3個,4個或5個孩子。”

  為了鼓勵猶太人多生孩子,以色列在1949年頒布了《本古裏安獎勵法案》,該法案規定,只要猶太婦女生10個孩子,就會受到獎勵。不過由於許多阿拉伯婦女也符合這項法案的條件,因此它在施行10年後終止。

  靠不住的移民潮

  隨著大量移民的涌入,以色列的人口自然增長速度非常顯著。這其中也包括蘇聯解體後,大約100萬猶太人來到以色列。以色列近95%的猶太人都是來自於移民,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話,現在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可能還不到30萬。

  伊丁格爾認為,這種移民趨勢還將持續,而這無疑會抵消巴勒斯坦高出生率所帶來的影響。他説:“現如今,仍有至少100萬猶太人,甚至可能是200萬生活在前蘇聯,600萬生活在美國。我認為,其中一些人會返回以色列生活。還有50萬猶太人生活在法國,50萬在拉丁美洲。”

  由於以色列現在經濟低迷,從經濟角度上來講,美國或西歐的猶太人也沒有什麼動力移民以色列,因為他們現在生活地方的人均收入要比他們在以色列的高。此外,美國猶太人口正呈現下降和老齡化趨勢,即使美國的猶太人回到以色列,他們對其出生率的影響也微不足道。

  與許多長期擔憂巴勒斯坦生育高峰的以色列領導人相比,伊丁格爾則要樂觀的多。在1969年上臺後不久,以色列總理古爾達梅爾擔心,如果以色列吞併了其在1967年中東戰爭中所奪取的領土,那麼以色列的人口格局將出現重大變化。他説:“我們每天早晨醒來後都要想,一夜之間有多少阿拉伯嬰兒降臨在這個世界上。”

  可如今,以色列從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完全撤軍的計劃正變得遙遙無期。法古斯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治家意識到,人口的快速增長無疑是巴勒斯坦最強有力的武器。”他發現,令人感到荒謬的是,巴以之間持續不斷的衝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巴勒斯坦人的高出生率,這個問題令以色列人十分擔心。

  由於聯合國、伊斯蘭慈善組織以及其他機構的大量人道主義援助,總的來説,巴勒斯坦人的健康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假如巴勒斯坦人不是由於人為因素死亡的話,他們的平均壽命會更長。包括資金,食品和教育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有效緩解了巴勒斯坦人撫養孩子所承受的負擔。按常理,高失業率就意味著低出生率,然而在加沙地帶,這種狀況恰恰相反。在第一次巴以衝突(1987年-1993年)時,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一年內的收入驟降了40%,可他們的出生率卻上升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加沙地帶局勢動蕩,一些巴勒斯坦人很想把他們的女兒嫁出去,他們就降低了“新娘的價格”。這樣導致十幾歲的新娘越來越多,同時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嬰兒降生。

  是男人就要多生産

  特胡拉亞伊什貝爾説她今年35歲,但看上去她要比實際年齡老的多。特胡拉亞重約100磅,身高只有5英尺。一天,在她從學校回家的時候,她纖細的身材引起馬基德伊什貝爾的注意。馬基德高大,帥氣,一頭濃密的黑髮,他在與第一個妻子(育有6個孩子)離婚後,娶了特胡拉亞,在過去20年裏,她為馬基德生了13個孩子,還有3次流産。

  幾年前,馬基德又開始尋覓,這次他把目標鎖定在一位叫馬娜爾蘇丹的漂亮女子身上。馬娜爾蘇丹比馬基德小18歲,她臉上總是洋溢燦爛的微笑。在蘇丹的父親答應這門親事之前,她從未見過馬基德,更別提面對面地接觸了。特胡拉亞對她丈夫再次結婚十分氣憤,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不過半個月後她又回來了。現在,兩個女人,一個丈夫,他們共處在一個屋檐下。蘇丹在談到特胡拉亞時説:“我愛她。”不過特胡拉亞卻説:“我恨她(蘇丹)。”不過對於馬基德而言,他對這兩個女人整天打鬧厭倦不已,他可能考慮再結婚,“但絕不在加沙!”

  根據伊斯蘭法律的規定,伊斯蘭男子可最多娶四個妻子。這種情況主要形成于戰爭時期,當時許多男子死於戰場,這樣的話,只有那些活著的男人娶好幾個老婆,才能平衡當時男女不均衡的狀態。不過,特胡拉亞説:“我認為一個老婆就足夠了。作為女人,我們不能丟下孩子不管,當作為男人,他卻可以丟下孩子,去娶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第四個老婆。”

  由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沒有退休計劃,現在更是自顧不暇,孩子自然成為巴勒斯坦人未來養老的依靠。加沙地帶的巴以衝突持續不斷,那裏60%的巴勒斯坦成年人處於失業狀態,多生孩子成為證明自己具有陽剛之氣的一個途徑。一位社會問題專家指出:“在加沙地帶,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你就得為家人提供衣食住行。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謂真正的男人。不然的話,你就得多生孩子,證明自己是個真正的男人。”(固山)

責編:姚志剛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