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國際觀察]重返的理由
——2003年9月30日《國際觀察》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01日 14:13)

  CCTV.com消息:主持人(方靜):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為您現場直播的《國際觀察》。請看視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聯合國為促進各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機構,然而在19年前,美國則打著機構腐敗和管理不善的藉口宣佈退出了這一組織。而昨天,隨著星條旗在巴黎總部上空升起,美國再次成為了這一國際組織的一員。但是關於美國的退出和重返卻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的疑問,今天我們節目的觀察點就是美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複雜關係。參與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副院長金燦榮先生和新聞觀察員張郇。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先借助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這個新聞事件。

  9月28號,“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和布什離開華盛頓前往巴黎,開始對歐洲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在巴黎,勞拉的首要任務是代表美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一項紀念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儀式。美國于1984年以該組織存在管理不善及反西方偏見等為由退出了教科文組織,2002年9月12號,美國總統布什在第57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發言時宣佈,美國將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析家們稱,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在贏得聯合國在伊拉克問題上對美國的支持,而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重返這個國際性組織,將幫助華盛頓打擊助長恐怖主義的有害意識形態。布什的夫人勞拉則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目標也許多美國人的目標。

  主持人:我們今天談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必然首先談回到19年前,當年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那是1984年,當時是裏根政府。我們剛才也談到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藉口,真實的原因是什麼?

  金燦榮: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當時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非常孤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再75年的時候將以色列開除教科文的歐洲集團。

  張郇:當時説是以色列破壞耶路撒冷古城的原貌跟地位。

  金燦榮: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整個態勢,應該講80年代中期的時候,第三世界的影響確實比較大,他們在兩大陣營之間保持某種獨立姿態,他的政治影響非常大,美國在裏面感到非常孤獨,又趕上裏根政府,裏根政府是比較強悍的政府,當時美國的參議院又掌握在共和黨手裏,共和黨在對外政治上一貫比較狹隘一點,有點像商人一樣,我給你東西你就要有回報,當時美國在教科文組織裏負擔的費用是四分之一。

  主持人:四分之一大概相當於多少?

  張郇:當時經費可能跟現在不一樣,現在在美國重返之前,教科文組織是每兩年開一次大會,預算是五億四千萬美元,當時可能沒有這麼大的數目,反正是四分之一的概念,這次需過重返以後,還是要交會費,就是六千萬,基本上是他的六分之一。

  主持人:第三世界國家當時的力量很強大,這裡面也涉及到一個問題,它的規章是怎麼樣的?

  張郇:它之所以在教科文組織裏美國越來越感到孤立,因為它只有一票,票數是沒有否決權的,所以很多問題的決定上,它表達了反對的意見,但是沒用,投票的時候很多亞非拉國家很多美國不滿意的決議都被通過了。

  張郇:它把以色列開除集團之外,美國有一年不交會費了,我花了錢你們做主,所以他們應該説很惱火,除了安全的問題之外,美國在國際跟各國的關係中,文化是很注重的一塊,他希望在全國世界,美國的價值觀,美國的文化能夠佔領一定的位置。

  主持人:現在這些年過去了,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在十幾年過程中,美國為什麼始終沒有重返教科文組織?

  金燦榮:美國的政治決策過程跟很多國家相比,它比較慢一點,因為它的政治制度制約比較多,它一旦做出一個決定退出再返回去,沒有一個很大的理由,大概也沒有人有積極性做這個事,所以這個事情需要有一種契機。

  主持人:所以大家也注意到時機的問題,因為今天應該是非常敏感的時候,美國決定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現實考慮是什麼?為什麼今天突然宣佈重返?

  張郇:有一點需要澄清的,這件事來得並不突然,為什麼?因為現在很多的報道説,美國是因為反恐,要聯合國通過決議或者説去年布什宣佈説聯合國給他一個授權,但是實際上要求美國返回教科文組織的呼聲在美國國內也一直就有,但是最終做出來是2001年5委月份美國眾議院批准了重返教科文組織的撥款,你回去要交錢,所以2001年5月是“9.11”之前,但是批准了撥款不等於已經回去了,需要什麼時候宣佈,應該説布什“9.11”之後2002年9月12號在聯合國宣佈,應該説布什選擇這個時候,是有他的意圖的。

  主持人:意圖是什麼?

  金燦榮:他的意圖就是要顯示和聯合國的合作姿態,讓聯合國返回來給他反恐問題上以支持,有一種交換在裏面。

  主持人:所以有的人也注意到,這次整個的在聯大出席的儀式也經過了很精心的設計,其中人們最關注的是派出了“第一夫人”勞拉作為代表,為什麼“第一夫人”可以代表美國政府?

  張郇:現在是重返,去年9月份已經宣佈,今年的1月份教科文組織已經把勞拉聘為他的榮譽大使,美國還沒有正式回去,所以説勞拉榮譽大使這個職位已經有了,所以説可以説是上任。

  主持人:按照慣例,應該是什麼樣的人來出席這個儀式?

  金燦榮:如果政府職位來講比較合適是國務卿,但是從另一方面“第一夫人”在美國政治中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美國從行政權力是高度集權的,這跟歐洲的體制是不一樣的。“第一夫人”由於和總統的特殊關係,她實際的政治影響力遠超過部長,所以重要性超過一般的部長。

  主持人:就這個勞拉的出席這個會議,今天有很多人評論,勞拉是一個極佳的人選,為什麼這麼講?

  金燦榮:應該講勞拉在美國國內支持率大概會超過布什總統,應該講多數美國人對勞拉這種類型的女性是非常欣賞的,她比較害羞,有點像東方女性的特點,所以美國很多成功女性,希拉裏是一個代表,她非常能幹,但是大多數人其實對她的接受程度有問題,希拉裏就有一個尷尬的地方,支持他的人很多,但是總是有同樣比例的人反對她。而勞拉的支持率始終比較高。

  張郇: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勞拉個人的背景也很適合這樣一個角色,因為她當了六年小學教師,去讀圖書管理學的碩士,出來以後依然在學校裏當很普通的圖書管理員,只是跟布什結婚以後就不工作了,她不是一個政客,她是看上去比較羞澀,一個很賢惠的角色,當然她又是一個榮譽大使。

  主持人:正好跟先生是形象上很不同。很多記者也注意到了勞拉的形象,他們拍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照片,認為這些照片都是很有深意的,我們一起看一下。

  現在這張照片,猛地一看好像覺得構圖有些問題,因為勞拉在非常下面的一個角,實際上這張照片是非常有意義的照片,我們從勞拉的動作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刻應該是奏美國國歌的時候,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國旗在那邊,勞拉並沒有面對國旗,分析人説這樣是為了以便照片能夠拍到她的側面,今年《紐約時報》對這張照片進行了大幅的分析,説白宮向來是用這種形象傳達他們的政治信息,這張照片裏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信息,國旗、第一夫人和艾菲爾鐵塔,所以《紐約時報》的分析員也説,這張照片實際上是白宮策劃了很長時間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張照片。這張照片幾乎是今天所有的報紙都有,法國總統兩次親吻了勞拉的手,所以也有記者問勞拉説,您怎麼看待這個希拉克的舉動?勞拉説,這不過是法國式的盛情而已。我想問一下張郇,這張照片你讀出什麼信息?

  張郇:實際上我覺得很多的美國報紙在今天報道這個消息都用這張照片,應該説反映了法國總統非常殷勤,能夠讓人感覺到這個。但是實際上我想法國人對女性都是這樣的禮節性的,我覺得並不是很奇怪,而且白宮在官員對外宣佈的時候,也是説希拉裏去了就是社交性的拜訪,不是正式的訪問。所以對一個總統夫人,我覺得這樣的禮節不是非常讓人意外,因為法國跟美國的關係現在是這樣的,所以説所有的記者用這樣的鏡頭對著他們兩個人。

  主持人:所以這次像美聯社的分析,幾乎大家普遍認為,勞拉這次五天的歐洲之行實際上有很強的政治目的,一個是抵消由於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個也是修補美法之間的裂痕。勞拉一系列的行動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實現他們的政治意圖?

  金燦榮:我想會有所幫助,勞拉這樣一種比較軟性化的形象,另外她參加這個行動本身,有助於改善美國在歐洲的形象,可以有助於穩定關係。

  張郇:希拉克行動還是有政治含義在裏面。

  金爛榮:5月份的時候我當時看到一個廣告,法國人拍的廣告片,名字就是《讓我們再次相愛》,宣傳法國的好的形象,所以法國人在伊戰以後一直努力彌補歐美關係。

  張郇:但實際上美國跟法國對外的時候一直説我們的分歧是可以彌補的,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問題上到現在還沒有達到。

  主持人:這個我們先討論到這兒,稍候我們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的關係,以及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後,對將産生的影響,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還是先借助一個短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概況的了解。



下一頁>>
第1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