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中國綜合症"發作 兩國關係受擾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5日 09:57)
中國青年報消息:“中國”二字最近頻頻出現在美國的新聞話題中。除了中國在朝核危機中發揮積極作用是新聞噱頭的一個來源之外,另一個更為尖銳、刺耳的“中國”話題就是關於“被低估的人民幣是否傷害美國就業機會”的大討論。
這些情況告訴人們,美國總統大選開始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還會被更多地提及,對華政策將成為民主黨候選人攻擊現任總統布什的一個方面。“9 11”之後處於良性運行的中美關係面臨著嚴重挑戰,能否成功應對“美國大選中國綜合症”,兩國心裏都沒底。中國外長李肇星9月23日在美國訪問時對此表示了擔憂,他敦促美國政治家尤其要防止美國國內政治對中美關係形成干擾,不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並十分慎重地處理台灣問題。
然而,中國將不可避免地再次成為美國國內政治中的“明星”,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將會源源不斷地轉嫁到中國。
美國的勞動節,即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在美國政治傳統上經常是第二年總統大選的“揭幕”時間。在野黨正式確認本黨的挑戰者,而執政黨則要著手總結現任總統的業績,而將其政策錯誤的負面影響作“最小化”處理,從而為其連任鋪路搭橋。毫無疑問,“9 11”之後公眾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小布什目前是政治最脆弱時期。像他父親一樣,作為戰爭強人的小布什總統,一大政治“軟肋”在國內經濟方面。眾院民主黨首領、來自加州的南希 佩羅斯議員一句話總結了小布什總統上任至今的經濟紀錄——“多了3萬億新債,少了300萬份工作”。
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更因為伊拉克“反恐”戰爭之後的困難重重而招人眼目。美國的歐洲盟友分崩離析,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無影無蹤,小布什總統不得不在上周明確否定薩達姆與“9 11”恐怖主義襲擊有任何關聯。
種種政治的不順心逼得共和黨人下幾劑“猛藥”,包括刺激國內消費的大手筆減稅計劃,為了提高美國産品國際競爭力而放任美元貶值的政策,以及拿起壓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大棒。
毋庸置疑,只要對共和黨政府在國內政治中有利,小布什政府會繼續想方設法,用盡各種手段來向中國施壓。而人民幣升值只是美國指責中國的“第一宗罪”。美國製造業與美國政府將自己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建立在如下邏輯上:人民幣的價格被低估了,所以中國出口美國的産品相對便宜,傷害了美國公司,使本來已經很虛弱的美國勞動力市場雪上加霜,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而實際上,現在大量涌入美國的“中國製造”産品並非是從美國人手裏搶走市場份額,而只是“墨西哥製造”、“韓國製造”、“日本製造”的替代品而已。中國産品在美國總共進口的産品比重不到10%,在美國GDP中佔不到2%,所以,責備中國要對美國上百萬失業大軍負責的説法是毫無根據的。
但是,小布什政府不會因為邏輯錯誤就減少對華批評。第二宗罪、第三宗罪還會接踵而來。在剛剛閉幕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中,中國強調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與美國立場迥異,美國代表竟直言不諱地告訴中國代表,中國應注意美國國內的相關政治討論及氣氛。言下之意即中國若再“頑固不化”,美國人的氣就更大了。
當然,值得慶倖的是,與過去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華盛頓通過單方面措施來迫使中國就範的籌碼越來越少。當初,美國動輒對中國揮舞“超級301條款”的大棒,甚至動輒揚言要取消對華最惠國待遇,把中美關係鬧得天翻地覆。如今,那個政治恐嚇猖獗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雖然美國還會考慮採取單方面措施,但它不再掌握絕對的主動權。
有政治觀察家指出,自從美國發動反恐戰爭以及朝核危機爆發以來,中美之間過去最具爭議的問題,如人權和西藏問題等,在雙邊關係中已經降到次要位置。由於中國在很多問題上儘量避免授人以柄,美國國會鉗制白宮對華政策的機會也大大減少。少了國會的干擾,就意味著中美關係少了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筆者觀察,隨著中國在朝核問題等重要事件上的積極主動,美國越來越不能忽視對華關係。布什將在年內分別會見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國領導人。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更是認為目前中美關係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消息人士向筆者透露,剛剛回美述職完畢的美國駐華大使雷德也向華盛頓傳遞了有關兩國關係的積極信息。就連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在最近訪問東亞時也表示,朝鮮政權的生存之道不是發展核武器,而是向中國學習,走改革開放之路。這實際上間接讚揚了中國政府的現行政策。
種種跡象表明,與過去歷次大選年所不同的是,中美雙邊關係所受衝擊的程度,可能不會太大,一切都會處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筆者願意樂觀地估計,假若台灣海峽不發生突發事件,中美關係可望第一次比較輕鬆地跨越美國大選年;假若美國政府不讓某些消極的民間情緒蔓延到雙邊政治層面,防止某些政客借題發揮,那麼今年的“美國大選中國綜合症”就不會犯得太厲害。 ( 石洪濤)
責編:姚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