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世界]911 一個並非偶然的“機遇”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7日 10:24)

  CCTV.com消息(世界):

  策劃:張郇 朱鋒

  編導:陰麗萍

  助編:包玉婕 王菁

  攝像:劉藝

  播出日期:2003年9月14日


  米麗沙(電話錄音):肖恩,是我,我只是想告訴你我愛你。我現在被堵在紐約的這棟大樓裏,有一架飛機撞到了這棟大樓,或者是一個炸彈爆炸了,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的周圍滿是濃煙,我只是想告訴你,我永遠愛你。

  主持人:我第一次聽到這個電話錄音是在2001年的9月,直到兩年後的今天,我仍然難以忘記聽到這個錄音時內心的那種難過和悲傷。轉眼之間,911事件已經過去整整兩年了,兩年前,紐約世貿大樓坍塌時激起的漫天煙塵和將近3000人的死亡數字,都如刀鑿斧刻一般深深烙在了世人記憶的黑洞中,恐怕永遠無法消失。

  悲劇發生在9月11日或許不能説是一種必然,但國際恐怖主義的産生和氾濫並非偶然。兩年後,人們懷著複雜的心情看到,並非偶然的911事實上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機遇。


  2003年9月11日,人們再次來到世貿大廈的廢墟上,來紀念兩年前那個令他們刻骨銘心的日子。

  200多名在911中失去親人的孩子來到廣場上,一一誦讀那些逝去的名字,雖然曾經是最親密的人已經成了手裏的照片,但是親情的溫暖仍在心頭。

  小孩念名字:我深愛的父親,派翠克亞當斯,我們愛你!想念你!約翰萊斯理艾爾伯姆,還有我的父親丹尼爾伯斯特。


  白宮外人們也點亮了祝福的蠟燭,與這些點點燭光相對應的,是幾十里外的兩道光柱,這裡曾經矗立著世界上最雄偉的兩座大樓,但是兩年前的那場悲劇,使911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永遠難以驅散的噩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對政府來説,911事件是一場重大的考驗,那麼如何有效地進行危機管理,並且在這樣的突出的危機或者我們也稱之為災變面前,來反映出政府的處置的能力,反映出政府的果敢,堅毅,以及克服各種困難的這種勇氣和決心,當然一方面是一種考驗,另外一方面也恰恰是為布什政府的這種能力和才幹的表現提供了一個可以淋漓盡致的讓他們去進行發揮的舞臺。對於美國人民來説,911事件,首先意味著一種驚恐,其次意味著一種悲劇,第三意味著他們可能心頭揮之不去的痛,畢竟有2792名無辜的美國人民在這次襲擊中喪生,而且突如其來的恐怖,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産傷害的,這樣一種恐怖行動,是否還會繼續發生,或者會在什麼時候發生,還會在何地發生,我相信直到今天都是依然飄散在美國人民心頭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主持人:對美國人民來説,“911”是心中永遠的痛,是貼在美國如此強大身軀上的“脆弱”標簽;對美國政府來説,“911”是空前的挑戰。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對美國來説,要最大程度上運用其超強勢力,尤其是軍事勢力來實現全球戰略目標,“911”很難得。

  2001年10月8日,悲憤的美國人就收起了震驚和傷心,宣佈對阿富汗發動軍事進攻。一個屬於美國的全球反恐時代開始了。

  布什:兩年前,我告訴國會和整個國家,反恐戰爭是一場持久戰,一場不一樣的戰爭,它的戰線會遍佈很多地方。

  就在阿富汗戰爭結束,殘局還沒有收拾乾淨的時候,2003年3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對伊拉克宣戰,倒薩戰爭正式打響。  

  布什:我們向敵人主動出擊。我們正在擊退恐怖主義對文明的威脅,不是僅觸及其皮毛,而是擊中其要害。這項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阿富汗、伊拉克,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呢?

  主持人:911對美國來説是一個機遇,我想讓您用幾個形容詞形容是一個什麼樣的機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我們説911對美國來説是一個機遇,首先他對布什政府新保守主義強硬路線來説,是一個不斷兜售它的政策理念,進一步推進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從而可以使得美國在今天的世界,根據自己的這種超強的國家實力,將世界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的機遇,對於今天的布什政府這樣一種外交政策的鷹派來説,911事件同樣可以盡可能的説服美國公眾,所謂支持政府的強硬路線,推動美國國會可以更好地為美國海外的戰爭行動撥錢、出力,包括我們説,也可以更好地使得今天的世界各國,似乎難以找到一個足夠對美國這樣一種新的海外軍事戰爭行動和權利擴張進行足夠公開的抵制和反對的藉口。


  主持人:布什政府在反恐問題上給世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單邊主義的權力意志和如流水一般滾滾而出的美元了。911事件後的這兩年,是美國打仗的兩年、是布什政府大筆花錢的兩年,也是國際關係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與調整的兩年。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毋庸質疑,阿富汗之後是伊拉克,那麼下一個目標會是誰?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倡導的反恐鬥爭會演變為新意識形態下的全球戰爭嗎?這是嚮往世界和平的人們的另一個擔心。

  “911事件”後的這兩年,美國太忙了,從阿富汗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從在也門向恐怖分子發射導彈到關塔納摩灣關押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監獄,從伊拉克重建到立志要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升起“美國産”亞喀巴的太陽,美國馬不停蹄抗著反恐大旗在全世界遊走。

  然而,這一切都是要付出鉅額資金的。2001年1月克林頓下臺的時候,給他後任的共和黨政府留下了2300億美元的政府財政盈餘;短短兩年後,到2003年年底,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很可能將超過3500億美元。“911”不僅給了美國政府反恐的勇氣、也給了布什總統花錢的膽子。


  布什同期聲:我會迅速向國會提交一份870億軍費的申請,這份軍費將包括現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地方的一切軍事和情報開支。

  這是2003年9月8日,布什總統在向國會提出為伊拉克重建和駐軍撥款要求時候,下的斬釘截鐵的誓言,870億美元,如果這筆錢一旦通過,加上伊拉克戰爭至今500億美元的花費,單純一場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軍費和預算投入,將超過1980年裏根政府上臺到2000年克林頓政府下臺這20年間,美國所有的海外軍事捲入支出的總和。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反恐給了美國打仗的理由,也給了布什政府花錢的膽子,因為很大程度上,反恐對布什政府來説,已經成為他權利的貨幣,成為他新的權利的資源,他可以在反恐這樣一個,我們説有效地,甚至是合理,對美國人民來説,是可以接受的藉口下,進行美國新一輪的全球權利擴張,同時來進一步的兜售,事實上美國從90年代初,冷戰以後,美國長期想要實現的基本戰略意圖,另外也可以通過反恐作為一個臺階,來進一步的去追求和實現美國長期想要實現的戰略目標。

  主持人:911告訴我們,恐怖主義正在向全人類挑戰。恐怖主義不管來自何方、由何人所為、其目的如何,都是國際社會所不能容忍的罪行。這是911事件後世界各國形成的基本共識,也是全球反恐行動的重要基礎。911事件促成了全球反恐聯盟的建立與形成。

  兩年之後,一系列的事實告訴人們重要的一點,任何期待反恐戰爭很快取勝的想法都是幼稚的。

  就在全世界都猜測拉登是死是活的時候,9月10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播放了一段新的錄像帶,基地組織一、二號人物拉登、扎瓦赫裏同時出現。從畫面上看,錄製事件大概在4月底5月初。在錄像裏,基地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裏宣稱,基地組織將有更多的襲擊,以前的僅僅是小戰鬥,真正的行動尚未到來。


  911之後的世界,是不是已經越來越不安全?一連串的事實讓我們震驚。恐怖行動此起彼伏,恐怖分子仍然大肆橫行。在全球範圍內,主要發生了九起重大的恐怖慘案,造成數千人喪命。

  2002年10月12日,印尼巴厘島爆炸事件中,189人死亡,309人受傷。本拉登的基地組織曾在自己網站上宣佈對此爆炸事件負責。

  2002年10月17日,菲律賓三寶顏的爆炸事件,造成5人死亡,120人受傷。懷疑為伊斯蘭分離分子製造。

  2002年10月23日,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劇院,約1000人被綁架,100多人死亡。車臣第29集團軍自殺小分隊聲稱對此人質事件負責。

  2003年5月16日,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12名自殺性襲擊者製造了五起爆炸襲擊,共有44人被炸死。

  2003年5月12日午夜,沙特首都利雅得發生三起爆炸,10人喪生,多人受傷,其中包括40名美國人和3名日本人。基地組織駐沙特分支機構首腦人物之一的阿裏加姆迪被捕後承認是連環爆炸案主犯。

  2003年8月5日,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萬豪酒店附近發生爆炸,至少造成14人喪生,另有150人受傷。印尼伊斯蘭祈禱團被懷疑是此次爆炸事件的兇手。

  2003年8月19日,聯合國駐伊拉克辦事處所在的巴格達運河飯店發生爆炸,造成至少24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2003年8月25日,印度孟買接連發生兩起爆炸事件,至少46人死亡,150人受傷。目前沒有任何組織對爆炸負責。


  2003年8月29日,伊拉克納傑夫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至少125人死亡,142人受傷。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恐怖主義的存在和發展,賴以的基礎,最重要的,不管怎麼樣,我們説圍繞意識形態也好,還是圍繞種族衝突也好,還是圍繞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好,或者説是圍繞著不同的物質文明之間的碰撞也好,恰恰是這種碰撞對立、衝突越激烈,我們説恐怖主義生存發展的土壤,相對來説就很難消失。因此911事件以後,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世界,都必須深刻反省這一點,美國以反恐的名義來進行伊拉克戰爭的時候,恰恰他的結果是激發了整個伊拉克局勢進一步的混沌和複雜,這樣恰恰給恐怖主義在伊拉克新的滲透和發展的機遇,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知道,911事件以後,美國所主導世界範圍內的反恐進程,在相當程度上是激化了不同社會群體,包括某些國家、某些地區,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宗教團體,他們在圍繞著種族、信仰,圍繞基本的利益和價值取向方面發生激烈的衝突。

  主持人:911事件兩週年了,美國政府聯合全球反恐,在打擊了恐怖主義的同時也做到了一些在911之前就努力完成的事情。

  然而,在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屢禁不止的時候,問題是:為真正剷除國際恐怖主義的毒瘤,世界是否已經採取一切正確的手段?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讓世界遠離恐怖,説到底,需要依靠的是人類社會生活整體健康的發展,需要依靠不同文化、不同國家和不同的價值信仰之間的相互寬容,更需要世界各地自由與繁榮的發展。

  在一個安靜而美好的早晨裏,如何才能讓相愛的人們不再因恐怖主義而別離?這是世界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們任重而道遠!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