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加大停電-上天入地皆不得人人體驗行路難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6日 18:33)
科技日報消息:北京時間15日淩晨4點許(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下午4點),美國紐約市曼哈頓首先發生大面積停電,繼而底特律、克利夫蘭和波士頓等美國東部幾大城市相繼漆黑一片,而與上述城市同用一個供電網絡的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和商業中心多倫多也沒能倖免于難。不少人瞬間産生第一直覺,難道是“9 11”重演?但隨即在美國加州的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這不是恐怖襲擊。”那麼,美國電網怎麼了?它緣何如此脆弱,使美加幾個大城市陷入了長久的黑暗……
受這次停電影響的區域總面積為9300平方公里。面對這有史以來對該地區影響最大的一次斷電事故,身處其中的數百萬美國和加拿大人算是親身領教了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對電的嚴重依賴程度。沒有了電,上至飛機航班,下至地鐵運輸,整個交通系統立時陷入全面癱瘓。
在紐約,成千上萬名乘客被困在漆黑的地鐵隧道裏。公共汽車就地停止運營,造成公路堵塞。同時,辦公樓內電梯停運、空調沒法運轉,許多上班族和商場內的顧客陷入恐慌,不顧一切地衝到曼哈頓的各條大街上。當時氣溫高達33攝氏度,但由於公路被堵,他們只好忍耐炙熱步行回家。想給家人通告一下吧,可該市的移動電話網絡也中斷了,原因很簡單,有成千上萬的人同時用手機打電話!總之,紐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經被完全打亂,紐約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一輛公共汽車、火車、地鐵在運營。
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上班的人們在停電後同時決定開車回家,造成了交通堵塞。
美國鐵路發言人稱,一些電氣火車停靠在了賓夕法尼亞和紐約間的車站,紐約與華盛頓間的鐵路也已停運,旅客都已在中途下車。
在有200萬居民的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交通系統也陷入癱瘓狀態,地鐵站已經被關閉,數千人無奈地冒著30攝氏度的高溫徒步行進。多倫多北部的薩德伯裏還有100多名礦工被困在井下,好在他們還有充足的水,井下通風的電也可由備用電機提供。加拿大安大略省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要求人們沒有急事暫時不要出門。
14日傍晚,加拿大一些城市已陸續開始恢復供電,但官方稱要完全恢復恐怕還要等段時間。
美國航空聯合會14日宣佈,紐約附近的肯尼迪及拉瓜迪亞機場,克利夫蘭的俄亥俄州及東北機場,還有加拿大的渥太華及多倫多機場等6個機場臨時停止運營。聯合會發言人宣稱,如果乘客正打算飛往這6個機場中的任何一個,飛機都有可能不會起飛;如果飛機正在空中,將可能不會正常降落。
停電影響到了機場對乘客的安全保障系統,金屬探測器和X光機無法正常工作,儘管隨即啟動了備用電力系統,機場的控制系統也已逐漸恢復運作,但這些機場還是無法完全正常,只能採取只進不出的策略。美國航空聯合會發言人把這次停電對機場的影響比喻為“遇到一次嚴重的暴風雪或碰上大雷暴天氣”。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官員15日稱,紐約和周邊地區的機場在停電造成一度關閉後,已經啟動了自備柴油發電機組,空中管制和航空進出也已恢復到正常。
事故發生後,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和紐約警方很快做出反應。他們一致認為,沒有證據表明這次大面積停電是恐怖分子發動的襲擊,也沒有證據表明這是一起犯罪案件。聯邦調查局發言人比爾?卡特説:“目前我們還沒有任何東西表明這起事故具有犯罪性質或是一起恐怖行動。”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美國有關人士認為,這次大範圍的停電事故突出地暴露了北美電力系統過於陳舊的弱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北美電力傳輸系統急劇擴展。加州電力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美國的電力需求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30%,但與此同時輸電能力卻僅僅增長了15%。因此,工業部門的官員警告説,面對今天巨大的用電壓力,北美電力系統早已顯得“力不從心”。
8月14日,悶熱的天氣像“毛毯”一樣包裹著美國東北地區,空調的用電量佔了傳輸線總電量的30%,嚴重超過傳輸網絡所能承受的負擔。毫無疑問,這對陳舊的電力系統來説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現在統計出受停電事故影響的確切人數還為時尚早,但地區管理機構表示,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停電事故。與此同時,供電單位預計,在查找到發生問題的真正原因後全面恢復美國和加拿大受影響者的供電大約需要數天的時間。目前重點懷疑對像是從加拿大安大略到美國紐約的高壓線上出現的故障。
新墨西哥州長、前美國能源部部長比爾?理查德森對CNN表示,我們這個超級大國所擁有的電力網是一個“第三世界水平的電力網”,我們需要新的網絡。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願意修建具有足夠能力的電力傳輸網。
美聯社報道説,美國電力公司和政府電力管理部門的官員就曾表示,多年來美國全國的電力供應網一直面臨全面更新的問題。之所以遲遲未能更換,主要存在三個障礙:建設費用龐大、環保主義者反對以及部分民眾不希望電力設施離自家太近。
正在加州聖迭哥的美國總統布什表示,他將下令調查這麼多州遭受停電襲擊的原因。他認為全國的電力網也許應該進行現代化改造了。他表示,現在的頭等大事便是要應對和處理停電造成的後果,同時盡可能迅速地恢復電力供應。 (蘭克 毛黎)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