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英國“伊拉克門”風波升級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0日 10:04)
新華社倫敦7月19日電(記者徐劍梅)7月19日,英國警方正式確認參與過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英國國防部化學與生物武器顧問戴維 凱利割腕身亡。近兩個月來一直困擾著布萊爾政府的“伊拉克門”風波驟然升級,大有演變為“政治颶風”之勢。
此前,正在日本訪問的英國首相布萊爾表示,凱利之死是“一場可怕的悲劇”。他下令就凱利之死展開“史無前例的獨立司法調查”,呼籲英國政界和媒體對凱利之死保持“克制”。但這一呼籲被媒體當成了耳旁風。凱利之死佔據了19日英國所有報紙的頭版和評論的頭條。電視臺更是不停地滾動播放凱利生前接受議會下院詢問的畫面。
一貫口吻冷靜、態度中立的《金融時報》當日罕見地使用三個整版報道凱利之死,認為凱利之死是“對布萊爾政府的巨大打擊”。右翼的《每日電訊報》則聲稱凱利之死使布萊爾面臨“執政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每日郵報》宣稱凱利是“政治犧牲品”,布萊爾及其領導的工黨政府正面臨著“鬥牛場上的最後一劍”。英國第一大反對黨保守黨更是不失時機地攻訐布萊爾,要求布萊爾縮短外事訪問行程,召集剛剛休會的議會下院開會接受議員質詢。
此間政界人士和媒體普遍認為凱利係自殺身亡,並因此提出尖銳質疑:政府對凱利之死應負多大責任?5月29日,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吉利恩援引一個匿名英國情報官員的話報道説,英國政府可能授意對去年9月發表的伊拉克武器報告“添油加醋”,加入了“薩達姆45分鐘內即可部署生化武器”的説法。7月上旬,英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説,凱利承認曾與吉利恩見過面。許多媒體認為,如果國防部不發表上述聲明,那麼性情溫和內斂的凱利就不會“像一隻驟然被媒體聚光燈籠罩的兔子而無處逃遁”;也不會被迫接受議會下院外事委員會“傲慢、嚴厲的盤詢”,使他受到“難以承受的精神重負”。正是吉利恩5月29日播發的這則報道,直接引發了英國的“伊拉克門”風波。
本來,持續數月的英國“伊拉克門”風波一度有漸趨平息之勢。7月7日,英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説,布萊爾政府雖然在使用有關伊拉克武器情報過程中存在“不適當”之處,但並未“蓄意”誤導公眾,也未“渲染”有關伊拉克武器的情報報告。但凱利之死卻使這一風波重新升級。而且,這一回看來難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伊拉克戰爭結束了,人們卻還在尋找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所謂薩達姆甚至可以在45分鐘之內部署和使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這一尋找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英國公眾懷疑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懷疑政府“誇大”伊武器情報以誤導公眾支持對伊戰爭。布萊爾政府的政治信譽因此遭受重創。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6%的英國人認為,布萊爾在參與對伊戰爭問題上有意無意地誤導了英國公眾;35%的英國人因為對伊戰爭已經對布萊爾失去了信心。凱利之死更使“伊拉克門”風波愈演愈烈。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