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指責政府誤導國人 反對黨吁布萊爾接受問詢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02日 11:18)
|
|
|
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接受外交事務委員會的相關問詢 |
文匯報消息:英國第二大反對黨自由民主黨領袖查爾斯 肯尼迪1日呼籲英國首相布萊爾出席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就政府在處理伊拉克情報問題上是否蓄意誤導議會及國民接受調查。
自英國廣播公司(BBC)上月初披露政府向情報機構施壓,有意誇大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之後,英國兩大反對黨保守黨及自由民主黨均要求政府成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委員會主持有關對伊武器情報問題的調查。但布萊爾已明確表示這樣做沒有必要,並拒絕接受外交事務委員會的相關問詢。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英國人表示已不再信任布萊爾。
兩份失真報告曝光 政府隨即矢口否認
今年5月伊拉克戰爭主要戰事結束後不久,BBC即在當月29日一個晚間強檔新聞節目中首次披露出布萊爾政府在戰前曾“肆意誇大捏造伊拉克的威脅性以獲得更多支持”的消息。
BBC提出的問題源自英國政府在戰爭前先後向英國民眾公佈的兩份文件。
今年2月,英國政府公佈了一份名為《伊拉克:其用於隱藏、欺瞞和脅迫的基礎設施》的情報文件。BBC之所以稱之為“蒙人文件”是因為調查發現,這份官方文件中部分有關伊拉克擁有違禁武器“證據”的內容竟然是從互聯網上下載的一篇美國大學生論文,而這篇論文已然有12年曆史,其中還“滿是拼寫錯誤”。
而另一份文件的公佈時間則是去年9月。當時布萊爾政府説,該份文件中的信息“全部來自情報機關”,而且其中聲稱,伊拉克擁有的生化武器裝備可以在短短的45分鐘內啟動,並對目標發動襲擊。但英國情報官員則抱怨説,他們向政府呈交報告中的每一條信息後面都署明了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是否適合公開等內容,而關於“45分鐘”這一條信息後面清楚地寫著“單方面消息來源,準確性待定,暫不公開”的字樣,但政府還是將其加入報告並向外界公開了這部分內容。
除此之外,BBC還援引一名未透露姓名的情報官員的話説,45分鐘之説最初並未出現在情報卷宗中,但在這一卷宗被公佈前一個星期被人添加了進去。
英國政府隨即便以強硬姿態表示否認並指責BBC報道失實。由此,雙方展開論辯至今,英國上下兩院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也雙雙成立調查組專門就此事展開取證辯論。
BBC請出重要“證人” 唐寧街10號處境尷尬
在BBC與唐寧街10號展開控辯爭執的初期,BBC曾請出一位重量級“證人”。此人便是前國際開發事務大臣克萊爾 肖特。
肖特在辭職前後曾指責布萊爾首相在對伊戰爭問題上“對國人撒謊”,在6月初接受BBC採訪時,肖特又將“欺騙國人”的觀點再作詳細闡述,她的指責主要來自3個方面:
一、去年9月,布萊爾在美國與美國總統布什達成向伊拉克開戰的秘密協議,但事後他卻對英國政府閣員口口聲聲地説他將盡力阻止美國對伊拉克開戰。
二、在伊拉克的武器威懾能力方面誤導英國政府,並且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妄言伊擁有在45分鐘內就能立即啟動的生化武器。
三、向英國政府及世界其他國家散佈虛假信息,稱法國總統希拉克將會在授權對伊動武的第二份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上投否決票。
肖特的指責立即得到英國在野黨的支持。要求布萊爾作緊急陳述並對布萊爾展開獨立調查的工黨成員的呼聲也越來越多。
“有限度地承認失誤”政府向情報機構道歉
英國《衛報》6月30日報道説,起初,首相府的態度堅決。
但隨著肖特等人在下院獨立調查委員會聽證會上獲得越來越多的支持,唐寧街10號的態度從“矢口否認”轉變為“有限度地承認失誤”。6月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説,布萊爾的高級顧問阿拉斯泰爾 坎貝爾以個人名義向英國負責國外諜報的秘密情報處(軍事情報六處)負責人理查德 迪爾拉伕發去一封含解釋和道歉意味的信函。坎貝爾在信中承認,政府對此前公開的一份有關伊拉克隱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處理不當”。
同日,英國內政大臣戴維 布倫基特在接受BBC採訪時也承認,政府當初不該公佈今年2月那份報告,並委婉地把罪責歸咎於坎貝爾。“我認為它只是阿拉斯泰爾 坎貝爾一份忠實的個人評估。”
目睹官員過濾情報 庫克向媒體道實情
但由於唐寧街10號始終不願意向BBC讓步,這一老牌廣播公司的指責聲便開始更加激烈。6月中旬,BBC報道説,情報官員當初在蒐集伊拉克情報時就受到了來自政府的壓力,只“出産”能支持“伊拉克擁有違禁武器”、從而説明“開戰有理”的情報。而這種説法得到了布萊爾政府前外交大臣羅賓 庫克的證實。
《衛報》援引庫克6月在接受BBC採訪時的話説,他親眼目睹政府官員有“選擇性”地過濾那些情報。“當他們看情報時,他們不是抱著要從中得到一個公正判斷、以引導政策制定的目的,”庫克説,“他們是在尋找適當的情報去支持一個他們已經得到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他們決定要開戰。”
政府要求BBC道歉 記者要訴議會領袖
6月28日,英國政府大臣嚴肅要求BBC就其“不實”報道道歉,坎貝爾也指責BBC及本次對政府情報失誤進行報道的國防事務記者安德魯 吉利根“撒謊”。
BBC記者出身的漁業大臣本 布拉德肖説:“BBC規章十分明確地規定不得依據單一匿名消息來源(進行報道)。”他將BBC的報道稱為“我所記得的對任何政府的最嚴重指控”,指責BBC在進行報道前沒有試圖加以確證,也沒有給予政府應答權。
而BBC則回應説,它在播出這一報道前向國防部通報了此事,給予了政府回應的機會。但英國國防大臣胡恩28日出面表示,國防部未收到通報,BBC應該道歉。
吉利根也不甘示弱。他當天威脅要對工黨議會下院副領袖菲爾 伍拉斯採取法律行動,稱伍拉斯幾天前發表的言論“玷污了我的人格”。吉利根説,幾天前伍拉斯給他寫信,指責他誤導了正在對政府相關行為展開調查的議會下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而且這封信于26日被散發給了新聞界。吉利根指責信件具有誹謗性,使人們對其職業操守和誠實産生了疑問。
各執一詞互不讓步 牽扯麵廣積怨難了
目前,唐寧街10號的態度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一方面向情報機構和兩院道歉,承認在情報取證等方面“存在失誤”;但另一方面對BBC採取強硬政策,絕不向BBC道歉,並強調要追究該公司“惡意中傷政府”的責任。
而BBC的立場也很鮮明,不但不承認錯誤,而且還強烈反對政府目前極力轉移公眾視線、希望把媒體注意力從兩份失真報告遷移到政府與BBC之間糾紛上的企圖。
《衛報》29日公佈了該報網站日前的一項網上民意測驗結果:75%左右的被調查者都認為這次英國政府與BBC之間的糾紛最終要麼是不了了之,要麼是無法獲得徹底解決。該報評論文章説,這一事件牽扯到的方面太多,整個關係錯綜複雜,難以查明頭緒。 (淩朔)
新聞資料
唇槍舌劍六十年 BBC與英政府的五次交戰
1940年,溫斯頓 丘吉爾在出任英國首相後的一週內就致信英國新聞部,要求加強對BBC的監管和控制。“我十分願意加強對BBC的控制……如今,我們有的反對黨和多數黨,我們就應當收回BBC手中的一些自由。”
1956年,蘇伊士危機期間,時任英國首相的羅伯特 安東尼 艾登曾經一度準備凍結BBC的海外服務權。
1982年,當時的撒切爾政府和BBC在英國與阿根廷爆發的馬島戰爭問題上産生嚴重分歧。時任BBC董事長的阿利斯特岩 米爾恩還因此被傳喚至議會並遭數落。
1986年,時任保守黨主席諾曼 特比特嚴厲指責BBC在“美軍空襲利比亞”一事上的報道失真。他當時批評BBC説:“我並不是想欺負或者故意貶低BBC,我是想提醒他們,在需要講原則的時候堅持原則。”
1999年,BBC駐前南首都貝爾格萊德國際新聞資深編輯約翰 辛普森嚴詞反駁政府對他“為塞爾維亞人説話”的指責。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