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專稿】破譯"哥德堡"號之謎(一)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3日 13:45)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駐歐洲記者 顧玉龍報道):
"哥德堡"號為何神秘觸礁
用"陰溝裏翻船"這句老話來形容瑞典古帆船"哥德堡"號恐怕是比較貼切的。
|
|
|
哥德堡港 |
200多年前,"哥德堡"號古商船三次往返于中國與瑞典之間,地球都被繞了幾圈,竟然在離哥德堡港口900米處撞在一塊明顯的礁石上沉沒了,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這好似一個征服了喜馬拉雅山的登山勇士竟然磕死在自己家門口的門檻上一樣。
為了弄清楚"哥德堡"號觸礁沉沒的確切海域,在瑞典採訪期間,頗有旅遊癖好的我特地徒步來到眺望觸礁海域的最佳位置——哥德堡阿爾夫斯大橋中央現場察看。
哥德堡海口礁石林立,如今的哥德堡港早已今非昔比,這裡到處都是油罐和大吊車,工業區主要加工從挪威運來的石油。若不是阿爾夫斯炮臺和礁石上的燈塔依舊,很難讓人想到這裡原先是一個古老的港口。
"哥德堡"號觸礁沉沒了,但"哥德堡"號卻留下了兩項奇跡:一是"哥德堡"號上的80名船員當時無一死亡;二是從"哥德堡"號上打撈起來的小部分貨物竟然足夠彌補這次出海的費用。
於是,有關"哥德堡"號為何神秘觸礁成了當時、也是直到如今依然使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意外事故,有一種説法是船員自沉。其推測是船尚在半途,船員已經把船上的貨物賣給了兩個買主,為了避免醜行敗露和逃避法律責任,只好自沉于港口。另一種推測是公司面臨倒閉和破産,為了求得破産保護,只好上演了一幕"苦肉計"。據説當時曾有司法介入,但調查了很長時間,結果還是不了了之,"哥德堡"號的沉默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250多年過去了,如今重新整合的東印度公司講究的是與時俱進。下水典禮前我們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哥德堡"號船塢門口採訪約根先生時正好遇到一群參觀者,我問約根先生:"如果此時你是這群遊客的導遊,你認為最重要的是告訴他們什麼?"約根先生説:"我所要告訴大家的是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既不要忘記歷史和傳統,同時更需要有開拓未來的勇氣和智慧,中國和瑞典都是具有這種精神的偉大國家。"
沒有化粧的"新娘"
|
|
|
“哥德堡”號復原效果圖 |
隨著3聲禮炮,"哥德堡"號倣古帆船終於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然而讓許多人驚奇的是"哥德堡"號帆船既沒有桅桿也沒有帆,只有一個光禿禿的船身,看上去實在談不上有多少美感,觀眾的這一驚奇的發現不亞於在婚禮上發現溫情脈脈的面紗後面的新娘好像沒有化粧一樣。我在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做現場直播時本來想早點給國內的觀眾解釋為什麼這艘帆船還沒有桅桿和帆,但由於現場氣氛熱烈,直到"哥德堡"號在我背後露出了半個身子,我才恍然想起。
"哥德堡"號的船體建造都是在室內進行的,由於搭建的室內船塢高度有限,所以高達30多米的桅桿只能挪到露天進行。按照瑞典東印度公司的計劃,"哥德堡"號將於明年秋天遠航中國,所以造船工人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安裝桅桿和帆。
在"哥德堡"號明年首航中國後,還將在2010年再次遠涉重洋前往上海參加世界博覽會,屆時"哥德堡"號將成為瑞典的參展展臺。
雙腿沒有雙手跑得快
"哥德堡"號是一艘1150噸的大木船,東印度公司的副總工程師帶領我們參觀了存放風帆的車間,並告訴我們"哥德堡"號一共有大小風帆13塊,總面積有1900多平方米,相當於有10塊網球場那麼大。如果把這些帆布做成一個提包,足夠可以寬寬鬆松地把"哥德堡"號裝在裏面。
我看到帆布上的針腳密密麻麻,那位副總工程師説,為了保持"哥德堡"號的傳統工藝,這些都是由有經驗的老水手縫製的,每米80針,使用的都是精選的麻線。如果讓這些工匠沿著自己用雙手縫製的線路跑一圈,估計這些已經禿了頭頂的老水手恐怕很難用雙腳完成這幾萬米長跑。(待續)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