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三百年興衰歷程——聖彼得堡歷史回顧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30日 22:09)


  CCTV.com消息(國際時訊):為慶祝聖彼得堡建城300週年,俄羅斯舉國本週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30日中午,普京總統抵達了聖彼得堡;同時來自40多個國家的領導也已經受邀前來參加這次慶典。為了保障慶典安全進行,大規模的保安工作已經全面啟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聖彼得堡這個城市三百年來的興衰歷程。

  聖彼得堡的誕生

  這是一個廣袤平坦的國家,通往任何一個方向的道路都漫長得沒有盡頭,坎坷得令人絕望。在飽受韃靼人的淩辱後,一個野心勃勃的君主,帶領著斯拉伕人從頓河流域走向波羅的海,擺脫了外族幾個世紀的奴役,在本不屬於他們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城市,從此這個國家終於由公國變成帝國。他就是彼得,沙俄的皇帝。

  1703年5月6日,這一天的黎明和任何一天似乎沒什麼不同,太陽躲在地平線下等待著噴薄而出,而無語的涅瓦河卻似乎在昭示著什麼。此時,涅瓦河三角洲的河沼之間停靠著30多艘小艇。最前面的船上站著一個身材偉岸的指揮官,他就是彼得大帝。對面與他對峙的是來自瑞典查理十二世的堅船利炮。

  一場鏖戰之後,彼得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整個涅瓦河流域上起發源地下至出海口都落入俄軍之手。隨即在涅瓦河畔的野兔島上,彼得的士兵草草地建立起了一座土木結構的要塞。俄羅斯日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城市,聖彼得堡就此誕生了。


  征服廣闊的海岸 打開通向歐洲的窗口

  在聖彼得堡之前,俄羅斯只有一個貿易海港——位於白海的阿爾漢格爾斯克。1693年,彼得大帝曾經前往那裏,並第一次看見了來自歐洲的英國與荷蘭的海船。

  由於地處俄國北端,阿爾漢格爾斯克一年中裏有8個月處於封凍狀態,荷蘭人和英國人又控制了前往挪威海和巴倫支海的咽喉要道,這是前往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必經之地。同時,阿爾漢格爾斯克港遠離俄國經濟中心,與俄國內陸交通十分不便。相比之下,扼守波羅的海出海口的聖彼得堡,不僅比阿爾漢格爾斯克多了兩個月適航期,而且距離歐洲大陸更近。

  如果説,在彼得大帝打敗瑞典軍隊之前,俄國的國際關係只限于東歐和南方的一些國家;在彼得大帝征服聖彼得堡之後,整個歐洲已經出現在俄國面前。

  大自然註定我們要在這裡通過一扇窗戶迅速踏上歐洲。——(俄)亞歷山大普希金

  一個偉人的光榮與夢想

  聖彼得堡已經三百歲了,這對一個城市來説似乎已經是非常悠長的歷史,但和其他歷史名城相比,聖彼得堡卻仍然是個年輕的城市。它的誕生和存在也正是因為一個年輕人的偉大夢想。這個年輕人就是十七歲即位、並以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君主的:彼得羅曼諾夫。

  從小在宮廷內長大的彼得羅曼諾夫,卻一直對大海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嚮往。正是因為這種天生的對海的熱愛和冒險精神,他建立了俄國第一支海軍、第一支艦隊和第一個海軍基地;當然還有一個偉大的沿海城市:聖彼得堡。


  1697年3月,28歲的彼得悄悄地離開了俄國,開始了漫長的歐洲之旅。他在普魯士欣賞繪畫,在意大利見識了歐洲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在英國沉迷于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正是這次旅行,改變了他的命運,也影響了整個俄國的命運。然而,整個歐洲之旅給彼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既不是倫敦,也不是威尼斯、維也納,而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這個幾乎是建造在沼澤上的城市,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排水和築壩技術,荷蘭人與海爭地的決心和智慧,深深吸引著彼得。阿姆斯特丹還擁有四千艘貨船的大型商業船隊,把財富和智慧源源不斷地帶到荷蘭。

  彼得在荷蘭不僅見識了海運的巨大作用,還學會了造船和醫學知識;1698年底,彼得把數百名技藝超人的荷蘭造船工匠帶回俄國,開始了他建造艦隊和海軍基地的巨大工程。

  1703年,彼得打敗了瑞典軍隊的入侵,在波羅地海的入海口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決定建造一座偉大的城市——聖彼得堡。同樣是一片沼澤,同樣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同樣有條穿越城市的河流:涅瓦河彼得希望能在這裡實現他的另一個夢想,超過荷蘭人,建造另一個阿姆斯特丹。而這座全新的城市最終必將成為他的首都,成為俄國通往歐洲的門戶。

  彼得鐵的意志 改造了俄羅斯——(俄)尼雅齊可夫

  1704年3月1日,隨著沙皇一聲令下,大批農奴、藝術工匠、犯人和瑞典戰俘被送往修建聖彼得堡,來自俄羅斯全境及國外的許多優秀建築師、工藝師參與了設計。作為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風格規劃建造的城市之一,聖彼得堡在當時的規劃中幾乎包括了18世紀世界各國及俄羅斯所有基本的建築風格。

  在最初的設想中,木制城堡仍然是聖彼得堡的主要建築風格。但1712年莫斯科的一場大火,改變了彼得的初衷,他不想新首都像莫斯科一樣是個“木頭城市”,而應該像西方國家的首都一樣,是一座堅固長久用石頭建造的城市。

  然而聖彼得堡的建設工程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石頭和磚頭都太少了,石匠也嚴重不足。於是1714年彼得大帝下達了一個著名的命令,俄羅斯全境無限期禁止建造石頭房子,凡所有途經聖彼得堡的人、車、船,必須隨之帶有鋪設道路的石頭。如果有誰沒有遵守規定將被罰款。彼得大帝的這一命令一直持續到1776年、他死後很久才結束。除此之外,建造聖彼得堡城內雕像、教堂、城堡和皇宮的高級石料則陸續從歐洲各地採購回來。


  儘管由於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聖彼得堡的建造過程備受爭議,但幾百年來,這個城市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和整個俄羅斯歷史上的地位卻從未動搖過——它是俄羅斯人了解歐洲的窗口,也是俄羅斯人最大的驕傲。有人説,聖彼得堡的誕生,與其説是出於彼得大帝對西方的熱愛,不如説是他為了讓龐大而落後的俄羅斯獲得新的生命和力量。正如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建造之初所説:“我們在未來幾十年中都會需要歐洲,然後我們就可以轉過身去,拿屁股(背)對著它了!”

  文化與藝術之都

  聖彼得堡不僅滿足了彼得大帝構築一個強盛帝國的夢想,同時在他的影響下,這座城市還會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三百年來,俄羅斯人對這座城市傾注了無數心血,築就了今天我們眼中的聖彼得堡,一個藝術與文化的中心。

  “我之所以要讓我的家族成員到水上去遊覽,目的是讓他們習慣大海,讓他們逐漸愛上四面環水的彼得堡。”——(俄)彼得大帝

  沿著穿越聖彼得堡全城的涅瓦河漫遊,就象徜徉在俄國的歷史長河之中。300年來,聖彼得堡保留了大量歷史文化遺存。

  涅瓦河畔與聖彼得堡同齡的彼得保羅要塞是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整座城市就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從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所有的沙皇都葬在這座城堡中。要塞中最著名的建築是彼得保羅大教堂。122米高的尖頂鐘樓至今還是全城最高的建築物之一。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博物館無疑是個不錯的去處。聖彼得堡市內有50多座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其中最著名的是與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等齊名的“國立艾米塔什博物館”。這裡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館內現存大約270萬件藏品,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館內還收藏了包括達芬奇、拉斐爾、凡高、畢加索等畫壇巨匠的名作。

  艾米塔什博物館最早是冬宮的一部分,始建於1754年的冬宮是聖彼得堡最大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最初冬宮有1057個房間,117個臺階,1886扇門,1945窗戶,飛檐總長近2公里,必須從涅瓦河對岸眺望,才能一覽全貌。雖然經歷了火災和戰爭的摧殘,重建後的冬宮依然如往昔般富麗堂皇,其中的孔雀大廳是用兩噸多的孔雀石鑲嵌而成的,極盡奢華。

  城內另一處盛景是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的夏宮。與通常意義上的宮殿不同,夏宮是一座兩層高的石樓。其內部裝飾極其華麗,不論是鍍金的穹頂還是浮雕裝飾都體現了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夏宮建在聖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園“夏季花園”裏;由於花園內有大大小小170多處噴泉,因此又被稱為“噴泉花園”,其中最美的一處是在夏宮前,被200個鍍金雕像簇擁著,是天人合一的傑作。

  此外,青銅騎士、涅瓦大街、普希金城、瑪琳劇院,滴血教堂、亞歷山大紀念柱等等,太多的名字,太多的建築都是這個藝術之城的文明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這些建築中你很難説出哪一座是聖彼得堡最美麗的;每一座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每一座都是這個城市興衰榮辱的見證,無不彰顯著這個城市輝煌的過去。難怪有人説,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歷史的縮影。

  然而,聖彼得堡人精心保存的這份歷史的完整,卻難逃戰火的洗劫。在“二戰”期間,聖彼得堡城外的八個行宮全部被炸毀,夏宮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琥珀廳,也被德軍洗劫一空。

  但聖彼得堡人一直沒有放棄,即使在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們仍然在盡力籌集資金,一點點修復這些古跡。經過2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琥珀廳終於基本恢復了原貌;並作為慶祝聖彼得堡建城三百週年的一份厚禮,重新對外開放。

  俄羅斯偉大精神的搖籃

  與這些長存的建築相比,這個藝術之都還擁有許多更珍貴、更雋永的財富——那就是這座城市所孕育的偉大的俄羅斯“精神”。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音樂的搖籃。

  音樂巨匠柴可夫斯基,8歲時就來到聖彼得堡,在聖彼得堡生活了20年,完成了他的精神奠基。

  出生在聖彼得堡的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有感於聖彼得堡內在的力量感和它的美麗浪漫,二戰期間,他創作了被稱為“英雄主義頌歌”的《列寧格勒交響曲》——表現了聖彼得堡反抗德軍圍困,無法被壓制、無法被戰勝的強悍生命力。

  音樂家們用音符記錄著聖彼得堡的力量和激情,文學家也用文字記錄著聖彼得堡的優雅和浪漫。俄羅斯文學巨匠屠格涅夫雖然並不出生在聖彼得堡,但他在這裡完成了大學學業。屠格涅夫的作品裏優雅從容、浪漫抒懷的筆調與聖彼得堡的氣質一脈相承。

  300年來,俄羅斯太多偉大的靈魂縈繞著這座城市,普希金、果戈裏、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他們的成功都得益於在這座藝術殿堂的浸潤,而他們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專家訪談:“這一切構成了聖彼得堡,它是整個俄羅斯精神與文化淤積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是一座令人生畏的城市,有太多偉大的靈魂徘徊在這座城市的各種空間,他們散發出來的東西使得兩次世界大戰、兩個妄想征服全世界的人最後都在冬日、在這片土地走向了沒落。它就是俄羅斯民族的精神源頭,或者説它本身就構成了一種象徵。”

  遊移不定的首都 堅不可摧的聖彼得堡

  在俄羅斯歷史的長河中,遊移不定的首都,從基輔到弗拉基米爾,從弗拉基米爾到莫斯科,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再回到莫斯科。每座城市都曾被佔領、被夷為平地,只有一座城市從未陷落,那就是聖彼得堡。

  1703年5月16號,彼得大帝建立了[聖彼得堡](St.Petersburg),一個帶有鮮明日耳曼語系特徵的名字,以此顯示出俄國向西方敞開大門的決心。

  1712年初,彼得大帝正式遷都聖彼得堡,從此一直到1918年的兩百多年裏,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首都。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在1914年去掉了首都名稱中的日耳曼語系色彩,將聖彼得堡更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改稱[列寧格勒](Leningrad)。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九百多天,有一百多萬居民在戰火中遇難。1965年,[列寧格勒]榮獲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的“英雄城”稱號。

  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恢復了它的歷史名稱——[聖彼得堡]。

  舊城換新顏

  經歷了二戰的炮火硝煙、和一段時期的政治和經濟困難後,聖彼得堡似乎已經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在聖彼得堡建城三百週年之際,俄羅斯政府投入了數百萬美元,大張旗鼓地對聖彼得堡的市容市貌進行整修,希望抓住這次契機,重塑聖彼得堡的形象,將它變成歐洲最美麗、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聖彼得堡市民:我認為對聖彼得堡進行復原、美化、修繕,對重振聖彼得堡的精神非常重要。這次300週年慶典,對聖彼得堡這個城市和聖彼得堡人都非常重要。

  這次聖彼得堡300週年慶典,不僅對聖彼得堡和聖彼得堡人意義非常,對整個俄羅斯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專家訪談:“俄羅斯已經在動蕩中生活了近10年,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社會動蕩之後,俄羅斯人亟須重新塑造自己強大帝國的形象。而聖比得堡作為俄羅斯的歷史和文化積澱,和俄羅斯的精神象徵,這次慶典的隆重舉行將有助於重新建立俄羅斯人自信。”

  期待再度輝煌

  早在三年前,為了這次慶典的成功舉行,俄羅斯聯邦政府早在三年前就就做出了有關隆重慶祝聖彼得堡建城300週年的決議,為此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慶典委員會”。普京總統親自擔任了慶典委員會主任這一職務。

  普京總統肯出任慶典委員會主任一職,一方面是因為他是聖彼得堡人,他要通過這一方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感情;另一方面,俄羅斯要借聖彼得堡建城三百週年之機,將慶典辦成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一次活動。普京總統明確指出,聖彼得堡不僅是俄羅斯“復興的象徵”,這裡還有發展國際貿易、科學與文化交流的歷史傳統。

  普京曾經擔任過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年輕時就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從他大學時的畢業論文《一個國家如何才能獲得別國的平等對待》就可見一斑。彼得大帝曾經説過“給我20年,我還給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如今從聖彼得堡走出來的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也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追求。

  2000年3月20日,車臣發生叛亂,代總統普京親自駕機到前線慰問士兵。

  2000年5月7日,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

  2002年10月23日,莫斯科劇院發生車臣非法武裝綁架人質事件。

  2002年10月26日,對峙三天后,普京總統毫不妥協,特種部隊衝進劇院成功解救人質。

  ……

  就任後,普京一直在為振興俄羅斯而積極奔走,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棘手問題上,普京機智果斷的行事作風給俄羅斯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普京在滑雪場上的身姿和柔道場上的身手也在民眾心頭留下傳奇的色彩。在很多俄羅斯文學作品中普京已經被刻畫成一個英雄,其肖像也被製成各種套娃、挂件、紡織品、年曆等等。有一首名叫《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的歌曲更是在俄羅斯廣為流傳。

  《嫁人就嫁普京這樣的人》:我心裏暗暗發下誓/願一定要嫁一個像普京的人/像普京那樣雄壯有力/像普京那樣酒不沾唇/像普京那樣讓人信賴/像普京那樣永遠守著我的心……

  對於這個一向崇拜英雄的民族來説,俄羅斯人已經把找回俄羅斯民族的自尊、重塑民族形象的希望寄託在普京身上。“給我20年,我還給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這已經不僅僅是普京的誓言,也成為所有俄羅斯人對未來的期待。

  聖彼得堡建城300週年慶典,不僅僅是聖彼得堡人續寫輝煌的渴望,也是俄羅斯人重振國威的需要。30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一段歷史將在這裡終結。明天,歷史將在這裡翻開嶄新的一頁。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