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評論】美伊相爭 軍火商並未“漁翁得利”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2日 14:13)

  新華網消息: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不少人預測,這場戰爭將給美國軍火企業帶來滾滾財源:工廠夜以繼日地生産軍需品,各種訂單雪片般飛來,受到追捧的軍火股票價格扶搖直上……但這種建立在常理上的推斷並沒有成為現實。

  自戰爭爆發以來,美國的軍火企業基本上“一切照舊”,並未顯示紅火跡象。就在美國總統布什日前在波音公司宣揚伊拉克戰爭“果實”之後72小時內,該公司又有200多名機師被解雇。在華爾街,軍火企業更是令投資者大失所望,軍火股的股價一個多月來徘徊在3月12日創下的52周低點附近。遠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近至海灣戰爭,美國的軍火企業都在戰爭中贏得了巨大收益。為何此次伊拉克戰爭使美國軍火商失望?此間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第一,美國的武器裝備存量充足、消耗不大。

  無論是二戰還是越戰,美國人在電影中經常看到的情景就是前方炮火連天,後方加班加點,大批坦克大炮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實際上這是當時美國戰爭準備不充分或者戰爭進程較長的體現。而在近幾次戰爭爆發前,美國的各類武器彈藥都準備充分,戰時不需要進行大幅補充。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伊拉克投下了兩萬多枚炸彈,發射了約80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但前者相對於巨大的存量來説仍是個小數目,只有“戰斧”巡航導彈的消耗佔存量的比例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

  第二,戰爭沒有惠及美國軍火企業的主營項目。

  對於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等軍火業巨頭來説,主要産品並不是易耗性的彈藥,而是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裝備的生産和新型武器的研發項目。在這次戰爭中,精確制導炸彈比例佔到了70%左右。波音公司生産的使普通炸彈變成精確炸彈的制導系統自從在阿富汗戰爭中亮相後産量已經翻倍,但每套系統的成本只有2.5萬美元,即使訂單大幅增加,也難以對這個年收入達數百億美元的行業巨頭産生重大影響。

  在這次戰爭中,美伊軍力懸殊,美軍重型裝備基本沒有遭受損失。五角大樓日前稱,這次戰爭迄今花費了約200億美元,但其中絕大部分是人員費用,彈藥和裝備花費只有30億美元。此間軍事專家在戰前就指出,除非伊拉克戰爭打上幾個月,而且美軍每天都有重大損失,否則不會在短期內真正刺激軍火企業的生産。

  第三,武器購買熱潮沒有出現。

  對於美國軍火巨頭來説,戰爭是它們展示其新武器性能的良機,更是推銷武器的平臺。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一些新型武器首次亮相,武器購買者競相追逐,如通用動力公司生産的M1主戰坦克在戰場上大出風頭,從而成為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坦克。但經過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美國研製出的新型武器都已陸續登臺。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産的新型愛國者導彈PAC-3首次在戰場上使用,成功攔截了10多枚伊拉克導彈,但它也擊中了一架英國戰機,而且可能還與美軍一架“大黃蜂”戰機的墜毀有關,其性能還有待確定。

  在海灣戰爭後,海灣國家尤其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出於本國防衛的需要,成為美國軍火的購買大戶。但現在這些國家的武器需求已趨於飽和,而對於其它地區的潛在購買者,美國又心存戒心。

  不過從長遠來説,布什政府不斷增加的防務開支將惠及軍火工業。布什入主白宮後,國防開支持續攀升。在今年的國防開支比去年增加15%的基礎上,布什政府提出的2004年國防預算又增長4%,達到3800億美元。白宮計劃到2009年將軍費開支增至4800多億美元,超過冷戰時期的最高水平。這些開支中大部分將用於採購和開發新型武器。(譚新木)

責編:劉英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