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伊拉克戰爭對國際局勢的衝擊(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21日 21:33)
|
|
|
伊拉克戰爭挑戰聯合國權威 |
新華社華盛頓4月21日電:違背國際社會意志的伊拉克戰爭基本結束。20多天的戰爭雖然短暫,但戰爭的殘酷特質通過現代媒體一幕幕定格于熒屏,讓人們看到了兩萬多枚炸彈投向一個弱小國家的無情。與此同時,人們也聽到了全球反戰的強烈吶喊。戰爭雖是局部的,但它對未來國際局勢卻産生了重大衝擊和深遠影響。
“先發制人”破壞主權原則
伊拉克戰爭對國際局勢的消極影響莫過於對主權原則的衝擊。主權是國際社會不可動搖的基石,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維繫國與國之間關係穩定的基礎,也是構成國際安全體系的基礎。然而,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美國輿論和“鷹”派大肆炒作各種名目的“威脅論”,特別是“9 11”事件後,“威脅論”更是甚囂塵上。在他們的催生下,“先發制人”理論終於在2002年9月伴隨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出籠。“先發制人”的要害,用美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話來説,就是“違背了已經確立的主權原則”。也就是説,美國可以憑藉是否對其安全構成威脅的判斷,使用武力強行改變一個主權國家的政權。日本《朝日新聞》文章明確指出,美國用自己的標準判斷國際社會的威脅,即使沒有證據顯示對手正加緊準備進攻美國,即使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美國也有出於自衛而決定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的權利。
伊拉克成為美“先發制人”戰略的第一個目標和試驗場。美國對伊開戰的理由就一條: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安全構成了“威脅”,儘管至今美英仍未從伊拉克找到任何這方面的證據。由此就不難理解,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偶然的。美將“先發制人”戰略付諸實施,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給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帶來嚴重的消極後果。正像一些西方媒體指出的,“先發制人”戰略嚴重危及主權國家的安全利益,若為其他國家傚法,將不可避免地加劇世界安全形勢的動蕩與不安。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署名文章指出,半個世紀以來,世界耐心地致力於讓各國遵守法治原則,這一努力很可能毀於一旦,使弱肉強食的法則在地球上重新盛行。
對伊開戰損害聯合國權威
聯合國是以主權國家為基礎的國際機構,其首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聯合國是當今世界解決國際爭端有效的多邊合作機制,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美國原本欲借聯合國這面大旗為其對伊動武披上合法外衣,實未料到難以得逞。在聯合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上,美國借聯合國之名行美國強權之實的戲已上演多次。但自詡比任何時候都強大的超級大國此次在尋求安理會動武授權問題上卻受到挫折。其實,國際社會很清楚,戰前在安理會大廳內發生的長達數月的論爭,表面反映的是“戰”與“查”之爭,本質卻是圍繞國際新秩序的建立而發生的兩種觀念的較量,也即未來國際格局朝多極還是單極方向發展的較量。
面對國際社會的堅決抵制,美國終於拋開聯合國單幹,對一個主權國家大動干戈,使國際社會的巨大和平努力付之東流,使國際社會維護聯合國權威的努力遭受重挫。其直接的嚴重後果是削弱了聯合國的地位,損害了聯合國的威信。美國在安理會受挫後,已揚言要對聯合國進行“改造”,並切實顯露排斥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中發揮主導作用。美國有報紙指出,聯合國正處在一個“新的關鍵的十字路口”。
戰爭導致國際關係變化
伊拉克戰爭使跨大西洋關係嚴重受挫,導致歐洲內部分化,大國關係發生新的演變。伊拉克危機爆發以來,法國領銜,攜手德國、比利時等國在北約圍繞伊拉克問題與美對抗,令美國始料不及。尤其是法、德等國在美國尋求安理會授權的第二個決議問題上寸步不讓,使得大西洋兩岸之間原有的裂痕加大,使歐美關係出現了冷戰結束後最嚴重的危機。伊拉克戰爭也使歐洲出現了嚴重分裂,形成了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稱為“新”、“老”歐洲的對立。以東歐國家為主要構成的“新”歐洲的出現,使人懷疑歐洲能否實現在外交上“用一個聲音説話”的目標。
大國關係也因伊拉克問題發生了重大變化。法美關係已降至冰點;在德國大選期間已遭創傷的德美關係也處於低潮;俄羅斯對美國的疑慮明顯增加。其中,以法美關係的變化最為突出。由於法國堅決反對美國不經聯合國授權就對伊開戰,在過去兩個多月美國總統布什的“電話外交”中,法國總統希拉克被冷落。本月15日,希拉克主動向布什展開“電話外交”,試圖修補雙邊關係。但《華盛頓郵報》認為,儘管希拉克採取主動行動,布什政府對法國在聯合國和北約反對美國對伊動武的不滿情緒仍很強烈,並將在近日討論限制法國在北約的決策權和參與伊拉克重建。此間觀察家認為,兩國如何協調各自在戰後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將可能成為未來法美關係的晴雨錶。眼下,大西洋兩岸在應由誰主導伊拉克重建問題上又起紛爭。基辛格認為:如果目前的跨大西洋關係繼續發展下去,那麼國際體系將會發生“根本改變”,歐洲將會以與美國合作的態度為標誌,分裂成兩個集團……那將是長達半個世紀夥伴關係的“悲劇性結束”。
戰爭改變地緣政治版圖
法國《費加羅報》曾載文説,“戰爭是改變地緣政治格局的最好手段”。如果説因“9 11”事件而發生的阿富汗戰爭使美國在垂涎已久的中亞得以立足,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政治版圖,那麼,伊拉克戰爭必將對中東的地緣政治及安全格局帶來重大變化。美國對伊動武顯然是為了石油,但其戰略目標又不止于石油。通過武力推翻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政府,用槍炮給伊拉克人民送去“民主”、“自由”,是美國的政治目標。美國輿論和一些官員認為,如果伊拉克“改造”成功,就會起到“樣板”作用,輻射周邊國家,從而最終達到改變中東政治版圖的目的。《華盛頓郵報》4月10日透露,布什及其高級助手早在戰前就承認,這場戰爭不僅僅是針對伊拉克一國,而是在中東傳播“民主”、為解決以巴問題開創一個新戰略所邁出的第一步。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