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美國此時主張為伊鬆綁另有玄機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8日 17:26)
新華社華盛頓4月17日電 美國當初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執意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藉口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目前戰爭並未結束,美軍經過數周搜尋還未找到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美國總統布什4月16日就敦促聯合國安理會解除包括石油禁運在內的經濟制裁。美國官員表示,美方不久將正式就此向安理會提出有關決議草案。伊拉克的混亂局面尚未緩解,美國為何此時急不可耐地要為伊拉克鬆綁呢?
美國官員説,解除了制裁,伊拉克便可以出售石油,收入可以用於資助人道主義援助和戰後重建。表面上看,這似乎頗有道理。多年的經濟制裁給伊拉克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早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和關注。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近年來多次敦促聯合國安理會解除或緩解對伊制裁,但美國和英國都置若罔聞,並從中作梗。在飽受多年經濟制裁和這次戰火帶來的災難之後,伊拉克人民理應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但這顯然不是美國目前急於解除制裁的主要動機。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現在要求聯合國解除對伊制裁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國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動武,因此在開戰後一直不遺餘力地試圖營造美國並非單幹的形象,這恰恰從反面説明美方自己也感到底氣不足。美國媒體曾就伊拉克戰爭的“合法性”徵求美國法學專家的意見,多數專家認為美國動武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如果安理會現在根據美國的要求通過新的決議解除制裁,等於間接認可這場戰爭,或者至少被視為認可戰爭的結果,美國政府借此顯然就可以去除一塊“心病”。
第二個原因當然是石油。伊拉克石油儲量豐富,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極易開採,成本很低。美國官員曾私下對媒體透露,如果美國在伊拉克得手,今後幾十年石油來源便可高枕無憂。但據美國公共電臺報道,布什政府不久前曾組織法律專家就美國動用伊拉克石油的法律依據進行研究,但得出的結論是,在聯合國制裁依然有效的情況下,美國和其他國家從法理上説是不能從伊拉克大量進口石油的。
第三,伊拉克戰後重建商機無限,美國編出各種理由堅決排斥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中發揮“中心作用”,一個關鍵考慮就是想夥同少數盟國瓜分這塊利潤豐厚的大蛋糕。事實上,戰爭尚未打響,美國一些公司早已躍躍欲試,第一批合同未經公開招標便已悉數被美國公司拿走。鋻於貿易與投資也在聯合國制裁的範疇之內,要落實新的合同,前提條件也是要解除對伊的封鎖。
由此可見,只有解除對伊制裁,美國才能“名正言順”地兌現發動戰爭的實惠。但解除制裁並不能由美國一家説了算,因為根據安理會有關決議,只有在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確認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後,才能由安理會決定解除制裁,這一點也是美國過去一貫堅持的。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17日在吹風會上也無法否認。
麻煩隨之而來。要證明伊拉克已經沒有違禁武器,必須由聯合國核查人員恢復核查。但為了防止聯合國“插手”伊戰後事務,美國以“戰爭仍在進行”為由明確拒絕核查人員返回伊拉克。美國到現在為止就是見不到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蹤影,而查不出結果就難以宣佈伊拉克沒有違禁武器,制裁便不能解除。於是,美國只好出爾反爾,企圖回避或繞開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難題。鮑徹17日辯解説,因為薩達姆已經下臺,所以制裁應當解除。但俄羅斯和法國等國家已明確表示,對伊制裁不能“自動解除”,只有聯合國安理會才有權做出決定。看來,美國雖然心急如火,但要想事事如願也沒那麼容易。(嚴鋒)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