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述評】掌握世界石油過半 美玩轉石油武器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8日 15:39)

  新華網消息:美國佔領伊拉克以後,對世界石油儲量的54.1%有了影響力,石油資源作為“武器”,不僅能謀取經濟利益,而且還可以在國際政治中謀取其它利益。美國怎樣利用這些“石油武器”,便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隨著薩達姆政權出乎意料的快速倒臺,世界石油資源排名前四位的國家均已在美國的控制之下,且都駐有美國軍隊以保護美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前四名分別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和科威特,分別佔世界原油儲量的24.9%、10.7%、9.3%和9.2%。其總量佔到了世界總儲量的54.1%。依照美國的藍圖,伊拉克將先由美國退役中將加納託管,隨後再建立起一個由伊拉克人組成的親美政權。由此,美國至少對高過54.1%的世界石油資源有影響力,這使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左右原油價格的能力。

  美國經濟的增長與世界石油市場價格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比例的石油資源佔有率,對美國而言,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僅僅為其經濟發展服務的範疇。美國可以,也將會利用石油資源這一武器在國際政治中為其謀取經濟之外的其它利益。

  打壓俄羅斯 減緩經濟復蘇勢頭

  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由於經濟困難,急需“硬通貨”,遂將其的石油政策調整為努力增加石油出口,增加收入,換取美元。俄羅斯的石油儲藏量位列世界第六,是中東以外地區中石油蘊藏量最豐富的國家。俄羅斯石油産量近年來以兩位數的速度在增長著,達到了每日700萬桶。2001年,俄羅斯石油産量約為3.4億噸,其中2億噸用作出口。同時,俄羅斯還制定了趕超沙特阿拉伯的計劃,準備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實現每日産油1100萬桶,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油國。

  但由於俄羅斯出口産品單一,其外匯收入受國際石油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近幾年的經濟好轉主要得益於世界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揚,油價從1998年底的每桶不到10美元漲到了美國打擊伊拉克前的30美元以上。據權威機構估計,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俄羅斯石油收入就會增加10億美元。僅過去兩年,由於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飛漲而給俄羅斯帶來的意外收入就達10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這些錢為普京政府解決了許多問題,也是俄羅斯經濟近幾年有所好轉的關鍵所在。

  問題是,由於儲量有限,後勁不足,石油出口難以成為俄羅斯經濟的支柱。俄羅斯已探明石油資源中的一半已經被開採一空,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不到四十年,俄羅斯將無油可採。俄羅斯不是歐佩克成員,不受配額限制,但俄羅斯石油後勁不足,不具備減産保價的實力,在石油價格下跌的時候,它惟有加大産量才可以保證收入,但這將進一步刺激石油價格的下降,無異於飲鴆止渴。

  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但俄羅斯仍舊是美國全球戰略上的一個競爭對手。制衡俄羅斯的最好手段就是打擊俄羅斯經濟的上升勢頭,伊拉克戰爭以後,石油價格又趨下降,國際油價走低將大幅拉動美國經濟的發展,而將俄羅斯經濟砍于馬下。

  卡住歐洲國家 以能源交換合作

  攻打伊拉克使歐美分歧公開化,美英和法德兩大集團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在北約內部明爭暗鬥。

  現在,儘管反戰的歐洲國家正在積極與美國彌補因伊拉克戰爭而受到損害的雙邊關係,但先前的種種行為使美國意識到,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美國與歐洲利益的一致性正在下降,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北約內部的“歐洲分離主義”傾向,美國在北約範圍內許多問題上的處理將會遇到程序上的麻煩。而應對這一問題的最佳辦法還是利用能源來卡歐洲國家的脖子。

  法國是歐洲大陸的領頭羊,是戰前“反美”的排頭兵。但法國本身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而其自身的石油資源卻寥寥無幾,所需石油基本依賴進口。法國每年在本國開採的石油不足200萬噸,但需求量卻高達1億噸。法國自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就建立起了完善的石油儲備體制,且與中東的一些産油國簽署了長達20年的供貨合同。可見,油價並非制約法國的“利器”。

  但法國為了保證自身的石油供給,同時保證以世界第四大石油企業——道達爾菲納埃爾夫集團為龍頭的法國石化工業正常運轉而經常參與世界石油工程競標,並謀求份額油。戰前的伊拉克就有許多與法國石油公司有關的項目,法國同時還曾是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的最大受益者。美國目前已經表示,希望聯合國撤銷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對於伊拉克石油項目的招標活動也將開始。這種牽扯到國家利益的招標活動其實帶有一定“論功行賞”的性質,法國要想從中分一杯羹,目前看起來頗有些困難。

  另外,隨著石油開採的進行,類似的招標活動在美國掌控絕大多數原油資源的中東地區將會不斷出現,而這就將成為美國要求歐洲盟友在國際問題上與之合作的重要籌碼之一。

  控制伊拉克 加快改造中東體制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對中東國家的政治體制極為不滿,這種情緒在911之後達到了高潮。在美國的一些大學校園裏甚至出現了“我們應該殺光那些恐怖分子和支持他們的人,毀滅滋生出這種思想的制度”的標語。

  另外,阿拉伯國家在打擊伊拉克問題上的曖昧態度也使美國極為不滿。埃及在美國許諾將年資助額由20億美元加至45億美元後依然不公開表示支持打擊伊拉克。阿拉伯外長會議更是通過決議批評一切形式的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而到了現在,阿拉伯國家則是紛紛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這些無疑使美國更加堅定了它要對阿拉伯國家進行“民主改造”的決心。

  相當數量的恐怖分子來自沙特阿拉伯的這一事實使美國認識到,目前的中東政體已經無法適應它在這一地區的國家安全利益。長久以來,美國對阿拉伯國家中的盟友的內部事務通常是不予過問的。縱觀所有的阿拉伯國家,沒有一個是美國所倡導的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在布什不斷強調美國家安全利益的今天,這是美國所無法容忍的。

  伊拉克的後薩達姆政府將是美國的試點,將完全按照美國的意願來組建,同樣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政治制度更加符合美國要求,當然也更加聽從美國的命令。如此一來,沙特阿拉伯在美國戰略天平上的地位將明顯下降。美國目前對沙特王室的綏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沙特的石油資源和戰略位置。但目前,戰後伊拉克的石油足以保障美國內的石油供給,且伊拉克東臨伊朗、西接敘利亞這兩個美國下一輪的“熱門攻擊目標”,地緣戰略位置更勝一籌。在當權的沙特王室對美已不再重要的時候,如果他們還不能夠積極調整姿態,配合美國的民主改革,他們的命運就會變得十分危險。

  沙特是靠石油收入立國的。早在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就指責沙特用石油美元支持恐怖分子。現在,美國控制了伊拉克,油價開始下跌,沙特的石油收入也將大幅下降。而美國政府將抓住這個機會,對沙特政府施加影響,逼迫其打擊恐怖主義。至於與美國交惡的伊朗和利比亞,它們的經濟支柱同樣是石油,油價的下跌將對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而伊朗和利比亞社會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依仗的也是高額的石油收入,而一旦國家財政出現困難,社會將有可能出現混亂,為美國插手它們的內部事務提供機會。

  總之,伊拉克戰爭之後的美國,其左右國際事務的願望和能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膨脹。石油武器——曾經是阿拉伯國家手中的法寶,現在已經落到了美國人的手中,美國會怎樣使用它,無疑將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責編:劉英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