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美國“聲討”敘利亞用意何在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5日 18:49)
新華網華盛頓4月14日電:伊拉克戰火未息,美國政府最近又頻頻向伊拉克的鄰國敘利亞擺出強硬姿態,而且火藥味越來越濃。美國媒體形容説,開始還是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獨唱”,現在上至布什總統下至政府發言人一起加入了這場“聲討”敘利亞的“合唱”。
正當美國輿論乃至國際社會正在猜測美國的下一個打擊目標是誰之際,華盛頓如此高分貝地“聲討”敘利亞,著實讓世人為伊拉克的這個鄰國捏著一把汗。儘管如此,此間輿論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採取強硬態度,主要原因是對敘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表現不滿,施加壓力迫使敘方就範的成分多,從近期來看,不大可能對其動武。
敘利亞與伊拉克既是鄰國,又同屬阿拉伯世界,對美國在伊拉克乃至整個中東的戰略企圖有著類似的看法或認識。據美國媒體透露,雖然敘伊存在分歧,但雙方近年關係還是有所發展。戰爭爆發前後,敘利亞作為目前聯合國安理會中唯一的阿拉伯國家一直堅決反對戰爭,或為此進行外交活動,或公開對伊拉克表示同情和聲援。不僅如此,美方還指責敘方曾暗中向伊拉克提供軍用物資,為逃亡的伊拉克政府官員提供庇護和便利,並可能替伊拉克“窩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些可能是美國對敘表示強烈不滿和警告的緣由。
有的美國學者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強調指出,如果部分伊拉克政府官員在敘利亞幫助下逃脫美國的懲罰,將來可能給美國造成無窮的後患。從布什政府表態的字裏行間看,這也正是美國最為擔心的事情。布什政府不惜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目的大概是想迫使敘方有所收斂,阻止伊拉克官員通過敘利亞外逃或交出可能已經逃到敘利亞的伊拉克官員。
對美國而言,伊拉克戰事未了,清剿和重建工作還會牽扯大量精力,阿拉伯世界需要安撫,短期內發動一場新的戰爭有一定難度。敘利亞和伊拉克有很大不同。伊拉克有入侵科威特和兩伊戰爭的前科,在國際上甚至阿拉伯世界之中都比較孤立,並且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妖魔化”的對象。相比之下,敘利亞在阿拉伯世界中算是比較有正面影響的國家之一。就戰略價值而言,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近次於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敘利亞難以望其項背。此外,敘利亞與以色列相鄰,如果以色列捲入戰爭,問題就比較複雜。布什政府在決定動武之前,不僅要認真權衡利弊,也得考慮國際社會和國內輿論的態度。
此間輿論認為,雖然布什政府近期對敘動武的可能性不大,但其最近接連釋放的一系列訊息值得關注。繼布什13日指責敘利亞擁有“化學武器”之後,白宮發言人弗萊舍14日強調敘利亞是“恐怖主義國家”,並聲稱美國將保留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各種選擇。鮑威爾當天也敦促敘利亞認真“檢討”自己的“行為”。布什政府當初啟動伊拉克戰爭進程,恰恰從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恐怖主義”挂鉤開始,而這種關聯也是布什政府兜售“先發制人”理論的依據。如果將這些聯絡起來,不難看出布什政府的訊息中存在戰爭威脅的成分。
“9 11”事件之後,美國國內有人主張,要從根本上解決恐怖主義問題,美國需要在中東實行“民主化戰略”,以徹底剷除恐怖主義的土壤。美國總統布什已經明確把這一戰略納為外交政策,並把它作為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重要依據之一。解決了伊拉克問題,美國獲得了實施這一戰略最為重要的立足點。從長遠來看,在新保守主義勢力和單邊主義主導美國外交日程的情況下,不能排除美國進行新的軍事冒險的可能。至於敘利亞最終是否會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目標,一要看美敘關係今後的發展和演變趨勢,二要看美國根據其全球戰略如何作出抉擇。(記者嚴鋒)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