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直播有“盲點” 美軍制勝靠“秘方”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5日 11:07)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不可否認,本次伊拉克戰爭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全程直播的戰爭,全球電視觀眾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看到許多戰爭實況。不過,將於4月21日出版的美國《新聞週刊》撰文指出,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等媒體大肆渲染聯軍的高度機動性和靈活戰術的同時,他們有意無意地漏掉了一些看似沒有新聞價值的東西,而這些才是美軍打贏這場戰爭的“秘方”。
*** 秘方之一:美軍學孫子兵法“攻心為上”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就總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和“上兵伐謀”的道理,曾在越戰深受輕敵之苦的美軍自然將大師的這番話視為戰爭的指導思想。早在戰爭打響之前,美軍的心理專家就已經在緊張分析伊拉克甚至阿拉伯世界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特點了。
《新聞週刊》指出,實戰證明,美軍心理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美軍的作戰效率和效果。舉個例子,美軍心理專家指出,聽到任何辱罵他們沒有男子氣概的挑釁,年輕的阿拉伯人一般都會暴跳如雷。針對這一特點,美軍在進攻巴格達的每支裝甲部隊中,都加入了幾輛安裝有400瓦高音喇叭的“悍馬”吉普車,在進入任何易被伏擊的地段前,不停地播放辱罵阿拉伯人是膽小鬼的阿拉伯語錄音帶。這一招對於那些身材彪悍而頭腦簡單的“薩達姆敢死隊”成員最為有效。一聽到美軍的挑釁廣播,他們都會被憤怒衝昏了頭,直接把身邊的“人體盾牌”推開,從隱蔽點一擁而出,一邊嘴裏大罵美軍,一邊往前“捍衛自己的榮譽”。結果,暴露在開闊地帶的他們,自然成為美軍M1A2坦克和M2步兵戰車極好的射擊目標。
除了上面這種戰術層面上的心理戰外,美軍更是在戰略領域內打一場心理上的“總體戰”。一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早在開戰之前就向《新聞週刊》透露,美軍在戰爭中要用各種手段向伊軍施壓,讓他們“頭腦混亂”。於是在電視屏幕之外,美軍通過強大的空中和地面壓制火力,以及散發大量傳單,不斷向伊軍施壓。最後,向巴格達進軍的美軍部隊,以及全世界在電視機前守候的人們才會發現,伊拉克的道路旁有很多被伊軍丟棄的完好的裝甲車輛和大量伊軍軍服。其中一件伊軍軍服上還擱了一張美軍阿拉伯語傳單,上面最後一句話是:“不要讓薩達姆政權的末日變成你自己的末日。”
*** 秘方之二:美特種部隊是幕後英雄
就在CNN不斷滾動播放通往巴格達路上熊熊燃燒的伊軍坦克畫面、炫耀美軍“戰功”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把鏡頭投向幕後真正的英雄——美軍特種部隊。而正是這些特種兵小隊馬不停蹄地在伊拉克搜索伊軍目標,騷擾他們,將伊軍坦克和部隊引到理想的空闊地帶,交給空中盤旋的聯軍戰機“善後”,最終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美軍戰果。
《新聞週刊》指出,雖然不能在電視上露面,但美英特種部隊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正是由於他們出色的搜索偵察工作,美軍的空中和地面部隊才能夠在伊軍對聯軍構成威脅之前,準確及時地重創伊軍的戰鬥能力。據一位美特種部隊高級官員在戰前透露,美國特種兵在伊拉克境內活動已有數月。他們之中有阿拉伯裔,但更多的人則蓄起鬍子塗黑面孔,看上去和當地阿拉伯人毫無二致。
而且,國際社會在關注CNN報導美軍保護伊南部油井的消息時,不可能知道特種部隊才是真正的幕後功臣。他們在戰爭的最初階段中,不僅通過軍事行動,佔領並保護了伊南部的關鍵油井設施,還通過賄賂,説服一些伊軍指揮官不要在撤退時點燃油井,從而使薩達姆命令炸毀伊南部石油設施的計劃化為泡影。此外,美軍之所以順利地渡過幼發拉底河,也是特種部隊阻止伊軍炸壩和奪橋的功勞。
在美軍對薩達姆等伊拉克領導人實施第二次“斬首行動”的背後,也有特種兵的默默努力。幾個聯軍特種兵小隊一直隱藏在巴格達市區,搜索有關薩達姆等人活動的蛛絲馬跡。就在伊拉克國家電視臺播出薩達姆在巴格達街頭和群眾會面的畫面後不久,美國中央情報局立即分析得出結論,認為不管真假與否,薩達姆所在的應該是巴格達的曼蘇爾區。特種兵隨後立即趕到了該地區,並於4月7日發回情報,稱薩達姆一行人進入了該區一所住宅。不到一小時後,全世界都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條消息:美軍出動一架B-1轟炸機,對巴格達曼蘇爾區一所可能藏有薩達姆的住宅投下了4枚威力巨大的JDAM炸彈。
*** 秘方之三:美軍C3I系統立大功
《新聞週刊》指出,雖然在戰爭中有眾多記者全程報道美軍向巴格達的進軍過程,但光看到畫面上美軍坦克在沙海中疾馳,還不足以讓全世界認識到美軍的高速推進。實際上,在整個西方軍事史上,只有1940年納粹德軍對法國發動裝甲閃電戰的速度,才能同此次美軍的表現媲美。而且,與當年處處受限的隆美爾和古德里安相比,美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和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坦克指揮官得到的命令是,採取一切辦法,儘快趕到巴格達,在薩達姆能組織起有效防禦之前摧毀他的統治。
同樣,在CNN的電視畫面上也不可能出現太空中24小時不停頓經過伊拉克上空的偵察衛星、高空預警機和低空無人偵察機。而正是這些被媒體“忽略”掉的C3I(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不僅幫助遠在後方的美軍中央司令部制定作戰計劃,讓前線美軍士兵更加了解周圍的戰場情況,更使美軍戰史上首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部隊的“協同作戰”。C3I系統的升級,使美軍打擊的準備時間大大縮短。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美軍要經過3天的偵察分析,才會發射一枚“戰斧”導彈打擊伊軍目標,而現在這一時間縮短到了45分鐘。
*** 秘方之四:美軍空中優勢一錘定音
美軍在阿富汗戰爭的經驗顯示,空中火力在某種程度上能取代地面傳統炮兵的地位。因此在本次伊拉克戰爭中,美空軍首次對伊共和國衛隊使用了新型反坦克集束炸彈。這種炸彈經投放後,母彈能在空中分成數十個熱尋的子彈頭,在依靠自身降落傘下降時自行搜索地面目標,並直接攻擊坦克最為薄弱的頂部裝甲。雖然美軍沒有最終宣佈這種炸彈的戰果,但據前線部隊估計,有多達數百輛薩達姆共和國衛隊的裝甲車輛遭到了“滅頂之災”。
但是這種景像是不會在電視直播中出現的。正當全世界關注著美軍士兵對付沙暴和自殺襲擊的畫面時,屏幕下的美海軍和空軍戰機正在對伊拉克的數個裝甲師投下數以萬噸計的精確制導炸彈。美國白宮一位高級官員向《新聞週刊》透露,布什本人在戰爭期間從來不看報紙,也不看CNN的電視直播,他只要聽弗蘭克斯將軍彙報説“瞧,我們又幹掉了薩達姆一個師”。
正是美國空中力量不懈的“幕後工作”,美軍第3機步師的士兵和他們身後關注這場戰爭的人們才會驚異地發現,在他們面前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精銳已經是潰不成軍了。而那些戰前期望薩達姆“有所作為”的軍事專家們如果只憑CNN的電視畫面,到死都不會猜出共和國衛隊不堪一擊的原因。(陳凡)
責編:I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