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專家:巴格達和美軍“蜜月”長不了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1日 09:31)
人民網消息:對於阿拉伯世界許多國家居民來説,4月9日從巴格達傳來的電視畫面是令人震驚、悲痛和無法相信的:美軍坦克衝上了巴格達街頭,眾多伊拉克人卻興高采烈歡迎侵略者,更有許多人拖着薩達姆塑像殘骸滿街走。從沙特阿拉伯到摩洛哥,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薩達姆為什麼沒能如其宣稱那樣,誓死保衛伊拉克首都,結果讓阿拉伯土地遭到外人蹂躪?對絕大多數阿拉伯人來説,美軍並沒有解放巴格達,而是將其徹底佔領,並可能引發一場無法遇見的大災難。
一位來自開羅的反戰人士指出,今天的巴格達簡直就是1967年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擊敗阿拉伯國家聯軍場面的重演。他強調,“我曾對伊拉克領導人抱有很大希望,現在卻需要別人來給絕望的我以希望了”。沙特阿拉伯許多報紙的標題是“巴格達被佔領”而不是美國媒體慣用的“巴格達被解放”字樣。許多人表示,我們不喜歡薩達姆,然而為了除去一個“壞人”,卻搭上那麼多無辜百姓特別是孩子的性命,這代價是不是太大了?因此,不少阿拉伯人對巴格達出現的場面並不高興。
伊朗雖然同薩達姆政權打了八年戰爭,但是依然認為,在美國“保護下”的伊拉克新政府比薩達姆的復興黨政權還要糟糕。伊朗方面認為,白宮選定的伊拉克戰後“臨時總督”格諾爾是個“大軍火販子”和以色列的鐵桿支持者。伊朗前總統拉伕桑賈尼甚至要求伊拉克人不要接受美國人統治,以免成為美國保護以色列利益和控制當地石油資源的“幫兇”。其實,即便美國媒體自己也承認,不少巴格達人表示,就是薩達姆在臺上時,街頭也沒那麼多坦克和檢查站,不滿情緒開始露頭。
在伊拉克以外,對巴格達陷入美軍手中“歡欣鼓舞”的除了曾遭薩達姆入侵的科威特外,就是那些長期流亡海外的伊拉克反對派成員了。過去22天中,其他的阿拉伯人則經歷了這樣的煎熬:戰前緊張不知所措;戰爭初期因伊拉克抵抗美軍而有所安慰,對戰爭造成的平民傷亡感到無比憤怒、最終對薩達姆沒有兌現其捍衛巴格達的諾言感到傷心,許多人表示,這位伊拉克領導人再次證明其在敵人面前是個無法實現承諾的“紙老虎”,否則,巴格達怎麼會輕易投降?
阿拉伯國家不明白,薩達姆口口聲聲説要抵抗入侵,然而卻把跨越巴格達天然屏障(河流)上大橋“個個完整無損”交給了美軍,同時缺乏有組織抵抗?他們認為,許多伊軍肯定是到了敵人兵臨城下的關頭才知道大難臨頭,然而為時已晚,只能倉促應戰。在眾多阿拉伯國家心中,美軍坦克駛上巴格達街頭是一種恥辱,他們更不願相信那些作出種種許諾的外國佔領軍。在不到100年前佔領巴格達的英軍也宣稱要解放當地人民,然而卻對阿拉伯土地進行了幾十年的殖民統治,美國真能兌現諾言?
許多憤怒的阿拉伯人指出,薩達姆政權在美軍面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舉動,結果導致阿拉伯人民的心靈受到極大衝擊。美軍坦克輕易佔領伊拉克首都説明,今後中東地區的未來將可能再次由美軍主宰。巴格達不戰而降對阿拉伯世界的震蕩絕對不亞於1948年以色列建國和1967年那場失敗的阿以戰爭。雖然白宮和五角大樓都宣稱不會打擊敘利亞,但是不少當地人依然擔心自己將成為美軍干涉的下一個目標。許多人更對美軍在伊拉克的前景感到“不樂觀”,認為當地人和美軍的"蜜月"長不了。
專家指出,如果美軍以“當地尚未實現和平穩定”為理由,長期賴在伊拉克不走,那麼保持這個國家的和平將遠遠難過發動戰爭。從歷史上看,黎巴嫩南部地區的什葉派穆斯林也曾經在1982年用鮮花和糖果來歡迎佔領(“解放”)當地的以色列軍人。不過,20多年過去了,以色列軍隊早已從恩人變成了敵人,在同當地真主黨遊擊隊經歷無數次血淋淋戰鬥後,以軍最終被迫從當地撤軍。誰也不能保證這種歷史不會在伊拉克重演,因為巴格達已重演了被“解放”的場面。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