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央視專稿】塔利克:終於遠離了戰爭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0日 16:01)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特派約旦記者劉茁野報道):塔利克阿尤布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名記者。4月8日,美國導彈襲擊了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在巴格達的記者站,為半島臺工作的塔利克不幸喪生。

  塔利克的家人説,塔利克是個苦命人,他不喜歡戰爭,卻從生到死,始終與戰亂相連。命運似乎不公平,註定不要他過上太平的日子。

  還在娘肚子裏的時候,塔利克就飽嘗了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戰亂迫使居住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城市的塔利剋父母遷移到科威特。不久塔利克降生了。

  塔利克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從戰爭開始的。5歲那年,他剛剛懂事,聽到大人整天談論的就都是戰爭。其時,第四次中東戰爭激戰正酣。整個80年代,正是他長大成人的時候,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伴隨了他成長的8年。後來就更糟了,伊拉克軍隊進攻了科威特,塔利克和家人只好再度遷徙,輾轉來到約旦。戰爭是他生活中永恒的內容。

  塔利克憎恨戰爭,他曾經慶幸自己遠離了戰爭。他在平靜的安曼城裏讀書工作,娶妻生子,從一名自由撰稿人成為專職記者。誰料到伊拉克戰爭又一次爆發,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他來到巴格達報道他所憎恨的戰爭,並最終成為這個戰爭的受害者。這一天,三名記者喋血巴格達。終於,戰爭再不會來困擾他了。

  塔利克死了。他的死在安曼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都很震驚。尤其在記者中間。35歲的塔利克同時還是約旦《言論報》和《約旦時報》的編輯,這兩家報紙在約旦都頗有影響,擁有眾多的讀者。得到這個消息後大家都非常的難過。很多人都認識他,熟悉他的作品,有些就是他曾經朝夕相處的同事。他們回憶説,塔利克當時就是從我們下榻的飯店出發,去了邊境地區,後來又去了巴格達。他們甚至還回憶了在飯店門口分手時的情景,拿出了塔利克曾經使用過的麥克風。睹物思人,塔利克音容笑貌尚在,而大家已經陰陽兩隔,誰能不熱淚盈眶。

  在安曼,目前大約還有外國記者1600多名,很多人都是戰爭爆發後從伊拉克撤退出來,留在這裡繼續報道戰況。而巴格達激戰之際,塔利克卻來到了這座戰火籠罩的城市,義無返顧。所以很多外國同行也對他表示了深深的敬意。這幾天,讀者、觀眾、當地記者與外國同行紛紛涌到塔利克家,寄託他們的哀思。很多人對美國五角大樓就記者遭到襲擊一事做出的解釋不滿,對在卡塔爾的美軍司令部的説法也不滿意。他們要求國際組織對此事進行調查,要美英聯軍隊採取措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他們更呼籲儘快結束戰爭,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

  塔利克遇難當天,約旦政府發表講話,譴責美英聯軍襲擊記者的事件。約旦新聞大臣阿德萬還對塔利克的家人表示慰問。第二天,《約旦時報》用了幾個整版刊登對這他的悼念文章和生平介紹。平時一向套紅的報頭當天也換成了黑色,頭版刊登了塔利克的大幅照片。半島電視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也在這家報紙上刊登整版廣告悼念他。 當地報紙介紹説,塔利克學過政治經濟學,又在印度獲得了英文碩士,才華橫溢,很敬業,也很能幹,而且有很好的口碑,沒想到他進入巴格達才4天,就遭此不幸。文章為他英年早逝而惋惜。

  一篇文章回憶説,就在他遇難的頭一天夜裏,塔利克向《約旦時報》發回了他在巴格達的第一篇,也是最後一篇電話報道,而幾個小時之後他就遇難了。當時他的同事請他到樓頂幫忙修理電視傳送設備。雖然他一夜沒有睡覺,還是滿口答應了。但恰恰就在他忙碌的時候飛來了導彈。塔利克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塔利克有個賢惠的妻子和剛剛14個月大的孩子,小傢伙聰明而漂亮,十分地惹人喜歡。很多人給孩子帶來了禮物,祝願孩子的命運能強過他的爸爸,過上沒有戰爭的太平日子。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