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布什的政治前途已綁在戰車上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8日 21:20)

  《瞭望》週刊消息:伊拉克戰爭對布什政府來説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是其推行“先發制人”方針的首次嘗試,也是布什政府的一場政治豪賭。在很大程度上,伊拉克戰爭將直接關係到布什的政治前途,甚至關係到歷史對他的評價。

  道義上,布什失去了人心。此次布什繞開聯合國,單方面對伊開戰,使得聯合國的權威受到重大挑戰,重創現有的國際合作機制。同時,這場戰爭對現行國際法也構成了重大衝擊,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質疑與反對。即使在美國國內,也有專家對於這場戰爭的合法性提出了疑問。人們有理由認為,即使布什打贏了這場戰爭,也嚴重損害了他一再誇耀的美國的“軟力量”。世界各地不斷高漲的反戰呼聲和反美情緒的抬頭已經充分説明了這一點。

  外交上,由於缺乏道義和法律上的支持,布什陷入了極其孤立的境地。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一致反對這場戰爭,主張通過政治手段來解決伊拉克問題。為了掩飾這種尷尬的境地,並增加開戰的合法性,布什宣稱已經獲得了45個國家的支持。然而,“反伊聯盟”中高達1/3的國家卻遮遮掩掩,不願公開表態。事實上,在不少國家,政府所採取的立場是違背民意的。舉例來説,在羅馬尼亞,86.6%的民眾反對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伊拉克動武。

  軍事上,儘管美英聯軍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會取得戰爭的勝利,但還是充滿不少的風險。可以肯定的是,布什低估了伊拉克人的抵抗意志,過高地估計了民眾對於薩達姆政權的不滿情緒。面對即將到來的巴格達巷戰,短兵相接情況下武器優劣的差距會明顯縮小,更多的是雙方意志的較量。可以預想,美軍的傷亡將會明顯增加。國內對布什的反對聲浪就可能會一浪高於一浪。人們還擔心,即使美軍攻下巴格達,扶植了新政府,但伊拉克可能演變成另一個巴勒斯坦,使得衝突和恐怖襲擊連綿不斷,最終使得美軍疲憊不堪。

  政治上,布什將面臨戰略構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假設美軍獲勝,如何改造薩達姆之後的伊拉克將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在充滿敵視的阿拉伯世界,如何對待遭受多年經濟制裁、反美情緒高漲的伊拉克民眾將是十分棘手的事情,況且伊拉克反對派山頭林立,還沒有上臺就已開始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即使未來布什動用大量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也難以確保完成對伊拉克的改造,何況美國國內能否始終如一支持布什這樣的戰略構想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經濟上,伊拉克戰爭還給增長乏力的美國經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對布什的執政前景蒙上陰影。這場戰爭會給正在緩慢復蘇的美國經濟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並影響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而直接遭受重創的則是航空、旅遊等行業。當前石油價格的波動,華爾街股市的振蕩,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人們對於這場戰爭持久化的擔憂。與此相對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調低了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除此之外,這場戰爭還進一步惡化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一方面,布什政府推行保守主義理念,試圖通過大規模減稅來刺激經濟;但另一方面,隨著財政開支的不斷上漲,美國預算收支愈加不平衡,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布什剛從克林頓手中接過大權的時候,美國還有2300多億美元的預算盈餘,而今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將達到1990億美元。目前進行的這場戰爭既是一場高科技戰爭,也是一場代價高昂的戰爭。儘管布什政府估計這場戰爭將耗費大約800億美元,但不少專家認為戰爭開支將遠遠超過這個數額。如果要加上戰後伊拉克的重建,則開支可能高達2000億美元。為了儘量減少過於虧空的局面,美國國會已著手大幅削減布什班子提出的減稅計劃。總體來説,戰爭給美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大於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刺激作用,而且戰事越拖長,對於美國經濟的衝擊就越大。面臨伊拉克戰爭難以速戰速決的局面,布什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在美國社會,普通選民通常所重點關注的是直接影響到他們利益的經濟、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等問題。在目前這種戰爭狀態下,選民的注意力都在戰爭的進程上。然而,一旦戰爭結束,選民的關注點就會迅速轉向國內問題。一旦美國經濟狀況明顯惡化,布什總統的連任之路就會充滿荊棘。

  總之,伊拉克戰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其中不乏風險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未來這些因素將會在國內政治層面上不斷發酵滲透,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到選民對於布什政府的態度。

  人們注意到,在戰爭爆發前後,世界各地不斷爆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布什本人及美國在其他國家民眾中的形象每況愈下,但高達70%的美國民眾卻支持布什的對伊戰爭。之所以出現這樣大的反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遭受“911”恐怖襲擊之後的大背景下,除了布什政府大力誘導公眾輿論之外,美國社會還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就是在戰爭的非常時刻,應當停止國內爭執,一致對外,也就是所謂的“用一個聲音”説話,支持總統的對外行動。事實上,不少人是出於對於前線作戰美軍的支持而支持總統政策的。在美國人看來,這有利於增強凝聚力,更好地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國會參眾兩院都先後通過決議,支持對伊拉克採取的軍事行動,並對布什政府要求追加的戰爭撥款迅速採取了行動。即使參加2004年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也審慎地降低了批評布什政府對外政策的調子,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種時候公開挑戰總統的權威,就很可能付出政治代價,得不償失。

  正是因為如此,戰爭狀態下,總統的支持率通常會得到大幅提高,總統執政所遇到的國內阻力和受到的牽制也要小,因而總統的權力在無形中增大了。然而,一旦戰爭結束,外在的壓力緩解,就會出現挑戰總統政策的不同聲音,一些政策就會受到質疑甚至是抨擊,這尤其是在遭受挫折之後更是如此。到那個時候,美國國內的分歧就會表面化。

  戰爭的持續,往往會為美國的總統大選增加一些新的變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得以四次連任美國總統,創下了美國歷史中前所未有、後無來者的紀錄。然而,處置不當,戰爭也帶來相反的結果。20世紀60年代,由於美國陷入越戰的泥潭,面對國內反戰呼聲的高漲,迫使當時的約翰遜總統不得不放棄連任。由於目前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所以小布什能否保持高支持率從而順利贏得2004年總統大選還不得而知。但是,布什總統的政治前途和伊拉克戰爭捆綁在一起,卻是不爭的事實。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