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美軍後勤補給“軟肋”何在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7日 13:14)
新華網消息:36小時吃一頓飯;伸手向平民索要食物;一隻雞蛋成了士兵最美的食物;車輛因缺少零件拋錨;為躲避風沙官兵在車輛下席地而臥——伊拉克戰場不斷傳出這些畫面或消息。
人們看到,戰場上的美軍官兵蓬頭垢面,早失去了“山姆大叔”的嚴謹禮儀。有特殊要求的女兵更是苦不堪言。於是,“打到巴格達去,到薩達姆宮殿裏痛痛快快洗個澡……”似乎令許多美國軍人望梅止渴。
開戰後,有關美軍補給困難的消息不斷傳來。美軍後勤補給的“軟肋”何在?有關軍事專家對此做了分析。
戰略運輸自稱有“搬山能力”
在海外作戰,美軍主要靠其海空戰略運輸。據統計,在美軍戰備物資中,人員的95%靠空運,裝備的95%靠海運。美國本土距海灣海上航線1.2萬海裏(1海裏合1.852公里),空中航線1.9萬公里。從美國本土到海灣空運需十一二個小時;海運需8天左右,其中快速滾裝船時速最快32節,一般為24節,大約一週到達。進行較大規模的戰爭,美軍的各種保障物資數量驚人。據報道,當年海灣戰爭消耗物資總量高達700萬噸。有人説,這等於“將阿拉斯加全體居民家當運到大洋彼岸”,如同“搬山”。美軍人士説,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傢具有如此戰略運輸能力。
空海戰略運輸令伊無奈
美軍空運力量主要靠空中運輸部隊和民用後備航空隊。前者有中遠程運輸機,如:104架C-5運輸機、58架C-17運輸機、88架C-141運輸機、418架C-30運輸機以及472架KC-135空中加油機和54架KC-10加油機等。一次全部出動可將4萬多噸重的物資運送到5000公里以外。
民用後備航空隊和其他商用飛機是美軍戰時空運的重要力量。對伊開戰後,根據國防部與22家國內航空公司達成的協議,美軍第一階段徵用了47架民用飛機和31架寬體運輸機。
美國還租用外國飛機。2月14日,美軍租用兩架俄制安一12大型運輸機,運送軍需食品和裝備,以供戰爭之需。此後,美軍還租用安一12運輸機從德國和法國向保加利亞空運軍需物資。
海上是美軍主要運輸渠道,絕大部分物資靠大型遠洋船隊運送。軍事海運司令部擁有19艘大型滾裝船,其餘11艘用於陸軍師的早期作戰和支援裝備。這11艘大型中速滾裝船全部是海灣戰爭後建造的。去年底,美國海軍3艘可承載坦克的軍用大型運輸艦抵達海灣地區。
其他8艘大型滾裝船參與從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海軍基地向海灣運輸物資任務。美國國防部還徵集約50艘大型商船,運送坦克、彈藥及直升機等重裝備。據報道,戰爭打響前,美國向海灣運輸了大約2萬輛坦克、裝甲車及上千具導彈發射架。
專家認為,由於伊拉克軍隊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難以對實施空海運輸的美軍實施打擊。
前沿保障基地露出空檔
在戰場上,美軍實行三級保障——前沿基地保障、機動基地保障、伴隨保障。從美軍補給暴露的問題看,美軍的前沿基地保障不如海灣戰爭。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周邊國家普遍給予美國後勤支援;而此次戰爭中,土耳其等國家不允許美國建立前沿基地,其保障能力有所下降。
美國的主要後勤保障基地不得不建在少數國家內,如在科威特等盟國國土上部署了大量後勤保障人員,從事裝卸、運輸、供水、補給、醫療、維修、工程建築等後勤保障。
美國海軍大型醫療救護船“安慰”號停泊在海灣地區。這是一座流動的海上醫院,有1000張床位,配有50個急救室,12個手術室和其它排污設備。
鋻於美軍掌握著戰區周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因此,這些前沿基地至少沒有受到來自伊拉克方面的襲擾。否則,美軍為數不多的前沿基地將更受到限制。但是,隨著戰爭進程發展,美軍能否開闢新的前沿保障基地,對戰爭勝負將有直接影響。
機動保障頻受襲擾麻煩不小
機動保障基地是指在戰場上,為保障作戰部隊的各項後勤補給所建立的可隨時開動和轉移的後勤保障基地。據報道,開戰後不久,美防務專家就警告説,向巴格達快速推進必定拉長補給線,這是危險的決策,應在部隊開進同時鞏固已佔領地區,建立有防護能力的機動保障基地。
由於美軍後勤補給線路已深入伊拉克腹地,伊拉克小股部隊經常襲擾美軍後勤支援部隊,使美軍物資運輸受到威脅。美軍後勤支援部隊不止一次受到伏擊。
開戰後,伊拉克軍隊抓獲了美軍第一批俘虜。從伊拉克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中可以發現,這5名戰俘屬美軍後勤部隊。
美軍在開戰後,一般均在敵後縱深腹地開闢油料、彈藥臨時集散地。隨著地面部隊推進,則採取躍進式,向前依次開設補給點,及時補給油料、彈藥、給養等。由於美軍沒有建立起機動保障基地,加上伊拉克遊擊隊不斷襲擾,美軍後勤保障遇到了困難。
在今後的戰爭進程中,伊拉克軍隊有可能發揮前一階段出擊襲擾美軍後勤支援部隊的做法,破壞美軍的補給,使其陷入被動。
伴隨補給仍有變數
在地面作戰中,為保障美軍裝甲部隊快速推進,美軍後勤廣泛使用高機動性的多用途輪式裝甲車、M-88型裝甲車伴隨戰鬥部隊車輛,實施油料、彈藥的運輸以及傷員護送與車輛維修等。
要使伴隨保障有力,美軍支援部隊必須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安全進入伊拉克境內。在美軍的後勤補給線路已經深入伊拉克腹地的情況下,在美軍開進部隊身後的烏姆蓋斯爾、巴士拉、納西裏耶等城市,美伊雙方激戰時有發生,影響了伴隨保障。
另外,美軍後勤支援不斷受到伊拉克小股部隊的威脅,多次遭受伏擊,物資運輸經常遇到困難。要做好伴隨保障,美軍運輸部隊還要不斷克服沙漠中容易出現的車輛事故,克服惡劣氣候給運輸帶來的極大不便。美軍負責運送重裝備的車輛中,包括負重後達32噸重的軍用大拖車。在伊拉克戰場上,美軍運輸車輛組成的車隊有時綿延數十公里,車輛一輛挨著一輛,行動不便。
美軍在“斬首行動”和“震懾行動”中,後方補給線拉長,暴露出了後勤部隊防護差的弱點。於是,伴隨保障頻頻發生困難。在隨後的戰爭中,美軍的伴隨保障仍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
就地取材補給困難很大
據軍事專家介紹,在戰場上,就地取材補給非常重要。海灣戰爭時,美國除動員本國的物資生産能力和動用本國的物資儲備外,注意就地取材補給。當時,美軍及多國部隊得到了伊拉克周邊眾多國家的支持。
而此次伊拉克戰爭中,20多萬美軍雲集海灣,僅在科威特境內就屯兵10萬人之眾。美軍後勤部門一時難靠本土運輸,難以實施保障。為此,一些物資只能就地取材,如洗衣粉、香皂、床單、枕頭、手紙以及水果、食品、帳篷等都在美軍採購清單之列。
在所有作戰物資中,油料是戰爭消耗之首。在上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及多國部隊在戰爭後不久就奪取和控制了伊拉克的煉油廠,美軍用油料立即源源不斷得到保障,大大減輕了後勤保障的壓力;而此次戰爭中,據美方宣佈,至今他們只控制了一個煉油廠,但尚不知能否被美軍利用。美軍機械化部隊對油料極為依賴。目前,一輛M-IA2坦克跑半英里就要消耗一加侖(1加侖合4.546升)汽油;兩個“阿帕奇”直升機營夜間加強飛行,僅吞噬的油料就達6萬加侖。
雖然美方宣佈已鋪設了一條輸油管道至科威特北部,但是,大量任務還得靠加油車完成,這就加大了油料保障的壓力。
此外,在伊拉克境內,美軍對於其他後勤保障物資,如淡水、蔬菜等給養也難以就地取材。
美軍第101空降師首席醫療官理查德 托馬斯提醒説:“隆美爾曾説過,‘戰鬥在第一槍打響之前是由軍需官決定的。’這話一點兒都沒錯。”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