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分析:美軍後勤補給的“軟肋”何在?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6日 16:55)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 伊拉克戰爭開始後,有關美軍補給困難的消息不斷傳來。美軍後勤補給是否出了問題?在正在全面展開的巴格達城市攻防戰中,美軍的這一“軟肋”會不會再受到伊拉克的襲擊?有關軍事專家對此做了分析。
空海戰略運輸“搬山能力”令伊無奈。進行較大規模的戰爭,美軍的各種保障物資數量驚人。據悉,當年海灣戰爭消耗物資總量高達700萬噸。有人説,這等於“將阿拉斯加全體居民家當運到大洋彼岸”,如同“搬山”,美軍有人説,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戰略運輸能力。
美軍空運力量主要靠空中運輸部隊和民用後備航空隊。海上是美軍主要運輸渠道,絕大部分物資靠大型遠洋船隊運送。專家認為,由於伊拉克軍隊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難以對實施空海運輸的美軍實施打擊。
前沿保障基地露出空檔。戰時,美軍實行三級保障——前沿基地保障、機動基地保障、伴隨保障。從美軍補給暴露的問題看,這次美軍的前沿基地保障不如海灣戰爭。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周邊國家普遍給予美國後勤支援,而此次戰爭中,土耳其等國家不允許美國建立前沿其地,其保障能力有所下降。
美國的主要後勤保障基地建在少數國家內。在科威特等盟國國土上,美軍部署了大量後勤保障人員,從事裝卸、運輸、供水、補給、醫療、維修、工程建築等後勤保障。鋻於美軍掌握著戰區周圍的制海權和制空權,所以,這些前沿基地至少沒有受到來自伊拉克方面的襲擾。但是,隨著戰爭進程發展,美軍能否開闢新的前沿保障基地,對戰爭勝負有直接的影響。
機動保障頻頻受到襲擾。機動保障基地是指在戰場上,為保障作戰部隊的各項後勤補給所建立的可隨開動和轉移的後勤保障基地。戰後不久,美防務專家警告説,向巴格達快速推進必定拉長補給線,這是危險的決策,應在部隊開進同時,鞏固已佔領地區,建立有防護能力的機動保障基地。
由於美軍後勤補給線路已深入伊拉克腹地,伊小股部隊經常對美軍後勤支援部隊襲擾,美軍物資運輸不止一次受到伏擊。開戰後,伊拉克軍隊抓獲的第一批俘虜便屬美軍後勤部隊。
美軍在開戰後,一般均在敵後縱深腹地開闢油料、彈藥臨時集散地,隨著地面部隊推進,以躍進式方式,向前依次開設補給點,及時補給油料、彈藥、給養等。由於美軍沒有建立起機動保障基地,加上伊拉克遊擊隊的不斷襲擾,其後勤保障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今後的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有可能利用美軍補給線長的弱點,繼續不斷襲擾美軍後勤支援部隊,破壞美軍的補給,使其陷入被動。
伴隨補給今後仍有變數。為了做好伴隨保障,美軍運輸部隊要不斷克服沙漠中容易出現的車輛事故,克服惡劣氣候給運輸帶來的極大不便。美軍負責運送重裝備的車輛中,包括負重後達32噸重的軍用大拖車。在伊拉克戰場上,美軍運輸車輛組成的車隊有時長達數十公里,行動不便。
就地取材補給困難較多。在戰場上,就地取材補給非常重要。海灣戰爭中,美國除動員本國的物資生産能力和動用本國的物資儲備外,注意就地取材補給。當時,美軍及多國部隊還得到了伊拉克周邊眾多國家的支持。
這次伊拉克戰爭中,20多萬美軍雲集海灣,僅在科威特境內就屯兵10萬人之眾。美軍後勤部門一時難靠本土運輸。為此,一些物資只能就地取材,如洗衣粉、香皂、床單、枕頭、手紙,以及水果、食品、帳篷等,都在美軍採購清單之列。
在所有作戰物資中,油料是戰爭消耗之首。一輛M1A2坦克跑半英里,就要消耗一加侖汽油;兩個阿帕奇直升機營夜間加強飛行,就要吞噬油料6萬加侖。在上次海灣戰爭中,美軍及多國部隊開戰不久便奪取和控制了伊拉克的一些煉油廠,使軍用油料源源不斷地得到保障,大大減輕了後勤保障的壓力。而在這次戰爭中,美方迄今只控制了一個煉油廠,但尚不知能否利用。
據美方消息説,雖然他們已鋪設了一條輸油管道至科威特北部,但是大量的供油任務還得靠加油車完成,這就加大了油料保障的壓力。此外,在伊拉克境內,美軍對於其他後勤保障物資,如淡水、蔬菜等給養,也難以就地取材。
中國古語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方兵家也有類似共識:軍需官決定打響第一槍時間。這些話都沒有錯。(楊柳 郭軍)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