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與周邊國家關係:伊拉克與沙特阿拉伯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6日 13:33)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 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沙特阿拉伯曾多次呼籲美英聯軍立即停止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要求通過聯合國這一合法渠道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
沙特阿拉伯位於阿拉伯半島,是伊拉克西南部的重要鄰國。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建立了龐大的阿拉伯帝國,到8世紀時帝國的版圖橫跨亞非歐三大洲。16世紀奧斯曼帝國統治了包括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退,19世紀英國侵入阿拉伯半島,當時半島分內志和漢志兩部分。奧斯曼帝國解體後,阿拉伯半島以北的兩河流域于1921年8月成立伊拉克王國,並於1932年獲得完全獨立。1924年內志酋長阿卜杜勒 阿齊茲 伊本 沙特統一阿拉伯半島,次年自立為國王,並於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阿拉伯王國。
伊沙兩國有著相同的文化淵源。兩國境內居民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兩國宗教相同,伊斯蘭教為國教,且都是伊斯蘭教中的遜尼派執掌政權。目前,沙特境內的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15%,伊拉克境內的遜尼派約佔40.5%,什葉派為54.5%。伊沙兩國之間有很長的邊界線,邊界地處沙特北部、伊拉克西南的大片沙漠。據報道,兩國邊界最先是20世紀20年代由一名英國外交官用紅鉛筆在地圖上劃定的。伊沙兩國既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成員國,又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相互間的政治、經濟利益休戚相關。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包括沙特在內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均支持伊拉克,並向伊拉克提供大量經濟援助。戰後,儘管伊經濟處於停滯狀態,但其軍事力量卻急劇膨脹,伊成為海灣地區的軍事強國,並對海灣國家特別是科威特和沙特構成威脅。
1990年8月伊出兵科威特後,沙特感到伊拉克對其的威脅已迫在眉睫。因此,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沙特出動兵力6萬多人,主戰坦克267輛,作戰飛機216架,參加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成為反伊聯盟中的阿拉伯國家主力之一,並同意向美國提供168億美元資助和17億美元燃料費。戰後,沙特還同意美在沙特駐軍並建立軍事基地,美英戰機曾多次利用沙特境內的基地對伊進行空襲。由於沙特參戰,1991年2月初,伊拉克宣佈同沙特斷絕外交關係。
海灣戰爭後,沙特在聯合國是否解除對伊制裁問題上曾一直堅持只有在伊全面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才能解除對其制裁,但同時支持國際社會要求改善伊人道主義狀況,支持伊與聯合國達成的“石油換食品”協議。隨著伊拉克與阿拉伯鄰國關係逐步改善,沙特在1999年9月阿盟外長理事會上首次表示不再反對聯合國解除對伊制裁,同年還歸還了其凍結的100萬美元伊拉克資産。1999年兩國貿易額突破了1億美元。2000年11月6日,沙特政府決定開放沙伊間已關閉9年多的陸地邊界。
沙特是美國的盟友。但近年來,由於阿拉伯世界反美聲浪漸高,沙特政府與美拉開一定距離。“9 11”事件後,沙特與美國在美對伊實施軍事打擊問題上發生磨擦,沙特政府曾多次表示反對美對伊動武,並拒絕美軍使用設在其境內的軍事基地對任何阿拉伯國家實行軍事打擊。(王龍琴)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