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五大地面保障系統 高科技確保及時補給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2日 14:21)
環球時報消息:最近,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的後勤線多次遭到伊軍的襲擾,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美軍中央司令部的官員26日稱,由於戰線拉得較長,美前方的地面部隊補給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地面部隊的進攻不得不暫時停下來。後勤保障成為這次戰爭中決定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據報道,美軍此次啟用了五大後勤系統保障前方部隊的補給。
後勤精確保障準確適量
後勤精確保障主要指充分運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高新技術手段,精細而準確地籌劃和運用各種後勤保障力量,在準確的時間、地點為作戰提供準確數量、質量的物質技術保障,使後勤保障的適時、適地、適量原則達到盡可能精確的程度,最大限度地節約後勤資源。對快速推進的地面部隊來説,直升機直達投送是一個重要方式。它以“蛙跳式”的方法,在前方或敵後方建立臨時性保障基地,利用戰鬥間隙為作戰部隊和前方小型化保障分隊進行快速補給。
比如,美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的一個裝甲團,從伊科邊界出發前攜帶了大約能行駛400公里的油料,在快速推進至納西裏耶以南地區時,設在科威特的後勤基地精確測定出該團的位置,隨後由美運輸直升機向該部隊所在的地點直接空投了軟體油料,坦克履帶從軟體油料上軋過,在數噸重的壓力下,油料自行通過導管補充到坦克裏,坦克即可繼續前進。
自我保障來得方便
美軍一直在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裝備自我保障能力。如此次地面進攻的美軍坦克配備了數字診斷與預測“工具箱”,用電子技術手冊替代書面手冊。裝備使用者可按照新的手冊,對裝備進行簡單修理;對那些搞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借助數字化通信網,向遠在千里之外的專家請教,通過專家指導實現遠程修理。據美軍中央司令部新聞會介紹,擔負南部主攻任務的美軍第3機步師所有的坦克都配備了這種數字化的“工具箱”,士兵們往往在戰鬥間隙參照“工具箱手冊”對坦克進行必要的維護。同時,五角大樓的後勤專家也通過先進的通信網對前方的士兵進行維修指導,從而減少了機械的故障率,保障了部隊的前進速度。
伴隨保障來得及時
伴隨保障能使後勤力量和作戰力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隨時隨地向作戰部隊提供保障。據介紹,即將參加這次伊拉克戰爭的美陸軍第4機步師,師所屬的支援司令部就轄有3個前方支援營、1個保養支援營、1個運輸飛機保養連和1個戰鬥支援航空營,編有各種噸位的運貨卡車、拖車和油罐拖車1223輛,伴隨保障能力很強。如運輸飛機保養連,能夠對師航空旅的各型直升機提供航空保養維修,包括直升機的動力系統、電子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武器系統、飛行控制設備的維修、搶修與撤離。正因為有這樣強的伴隨保障能力,作戰中該師一晝夜可行進150—200公里,被視為美軍未來地面進攻的突擊力量。
快速向巴格達推進的美第3機械化步兵師,所屬的前方保障營,就是由物資、修理、衛生、運輸等部門組成,其中,師所屬的維修營、衛生營、通信營等,負責對全師的直接支援維修和修理零備件的補給。戰鬥中該保障營始終伴隨在進攻部隊後翼,保障對進攻部隊的及時補給。
直達保障來得快速
直達保障是指超越中間保障環節直接將物資投送至作戰部隊甚至單個人員。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採用了越過戰區、集團軍後勤,直接將物資從美國本土保障到前線軍、師後勤,大大提高了保障速度。現在這種方式又有較大發展。前方部隊如需要某些特殊物資,只要向美國本土撥幾個電話號碼,本土即可直接送到作戰部隊。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啟動了“全球戰鬥保障系統”。它可通過普通的計算機存取重要的後勤數據,併為戰略、戰役、戰術各個層次的軍事行動和後勤人員提供急需的緊缺資源可視性信息。士兵可以從該系統中查閱到各種後勤裝備信息,然後直接向後方的後勤部門申請所需物資,從而使後勤保障的效能和效率發生質的飛躍。
社會化保障涉及廣泛
美軍認為,許多後勤保障工作,特別是那些非戰鬥性的保障工作,完全可以由市場承擔,如社會服務、衛生勤務、基地維修等。伊拉克戰爭準備過程中,美大量徵召了從事各種專業勤務工作的後備役人員擴充兵力。這些人從事通信、測地、架橋、醫療、運輸、建築、維修、翻譯等工作。
美軍後勤保障的幾乎所有領域都有私營公司承包的項目。美軍在科威特的營房維修、軍人商店、伙食供應、娛樂設施、郵件、環境清掃等基本上都是由地方服務公司承包,軍隊主要用合同方式規範其行為。同時,作戰部隊的淡水、生活品和油料等物資,也相當大一部分向當地購買。
應該指出的是,隨著作戰部隊的機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的提高,後勤保障的隊伍越來越大,目前美軍後勤人員比例已佔到總兵力的45%左右。儘管美軍後勤保障精確程度已有提高,但離作戰要求仍有差距。伊拉克戰爭中,美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已受制于彈藥、燃料、水和食品的補給。尤其是長達幾百公里的戰場補給線,已成為這場戰爭的敏感神經中樞。伊軍若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破襲、騷擾,不僅能增大美軍的傷亡,還有利於阻滯美軍的攻擊速度。(紫榮)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