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專稿】痛失驕子 父親的心碎了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8日 18:54)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駐埃及記者梁玉珍報道):3月28日是這些日子以來約旦少有的好天氣。雨停了,雲走了,霧散了,風沙過後的天空清新明朗。藍天白雲綠草,能夠構成一幅很美的圖畫。陽光撒在身上,暖融融的,趕走了多日積蓄的寒氣。如果沒有戰爭,正該是難得的踏青郊遊的好機會。都是這該死的戰爭,糟蹋了這大好春光,也糟蹋了本該因春光美好而同樣美好的心情。從首都安曼一路北行,去北方伊爾比德省的郊區,不是去踏青,而是去參加一個葬禮,一位21歲年輕人的葬禮。在葬禮上,我目睹了一位父親的悲痛,他的心被撕碎了。
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開始以來,先後有五名約旦人在由伊拉克返回約旦的路上遭到美英聯軍的轟炸而遇難。首先是一位名叫巴扎的青年,大約30歲左右,是安曼一家小客運公司的老闆兼司機。以前,他經常在安曼通往巴格達的路上跑長途,戰爭開始還不到24小時,他就被炸塌的建築掩埋而遇難。當時他正由巴格達駕駛汽車駛往約伊邊境,在距巴格達260公里處的拉特巴市,巴扎停下車來到電話局打電話,美軍的導彈落在電話大樓附近,大樓被炸塌了,巴扎被埋在倒塌的廢墟裏無法獲救。
第二天,又有四名約旦學生遇難。他們都是約旦北方伊爾比德省的人,生前在伊拉克的莫索爾大學讀書,其中三名是地理學院大三的學生,另外一名是護理學院大二的學生。戰爭開始之後,學校因戰亂而停課,3月21日,幾名學生結伴租車返回家鄉,在由莫索爾前往敘利亞邊境的路上,美英聯軍的導彈炸翻了他們乘坐的出租汽車,四名風華正茂的同鄉同學,同時魂斷異鄉,再也無法活著回到家鄉,再也無法見到家鄉的親人。他們的屍體昨天才運回到約旦。28日下午,家鄉的親人分別為他們舉行隆重的葬禮。
從首都安曼到伊爾比德,路程110公里,道路平坦,車輛不多。一路上看到大片大片綠色的農田,還有很多優質的橄欖樹。開車的司機叫伊斯萊姆,是位巴勒斯坦人。他告訴我説,這裡的橄欖樹和巴勒斯坦的是一個品種,是世界上最好的橄欖樹。他還説,伊爾比德的農業比較發達,有水有樹有農田,給約旦這樣的沙漠小國增色不少,因此約旦人給他起了個很好的別名叫“北方新娘”。28日,“北方新娘”沒有展示出她的嬌媚,卻讓我看到了她那無比的憤怒。
遇難學生艾哈邁德 嘎裏布的家住在伊爾比德市郊的哈瓦爾鎮。當我趕到這裡的時候,他的棺木已經從醫院運到了鎮上的清真寺裏,幾百名親朋好友父老鄉親們正在寺裏為他做禱告。寺門外擠滿了當地的居民和從首都趕來的記者。
禱告之後,裏面的人們出來了,抬著艾哈邁德的棺木,上面覆蓋著嶄新的約旦的國旗,那是因為他被稱為烈士,有資格覆蓋國旗。在約旦、巴勒斯坦、伊拉克這些阿拉伯國家,他們都把被敵人打死的人稱為烈士,無論有多大年紀,有幾十歲的老人,也有一歲多的嬰兒。
上千名哈瓦爾鎮的男性公民舉行了抬棺大遊行。抬棺的是艾哈邁德的叔伯兄弟們和生前要好的朋友,棺木周圍是上了年紀的長輩,人們簇擁著艾哈邁德的棺木,步行了幾公里,由清真寺走向他的家族墓地。扶棺走在最前面的是悲痛欲絕的老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面,誰看了都會痛心不已。老人在行進中幾次摔倒,幾次被身邊的人扶起。他不能相信這個事實,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那正青春年少、聰明懂事的愛子,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
行進中人們揮動雙手,不停地高呼反戰口號,群情激奮、聲威震撼,蒼天也為之動容。我加入了這個隊伍,感受著群體的力量,感受著民族的精神,感受著一位老人面對戰爭的無奈。老人的心碎了。我的心也在顫動,為這不該發生的戰爭,為這不該離去的孩子,為這心碎的老人。
返回首都的路上,我又注意到了路邊的農田和橄欖樹。嫩綠的橄欖枝在威風中搖曳。誰都知道,那橄欖枝是和平的象徵。幾年前,黎巴嫩南部解放的時候在那裏採訪,曾經看到大批的巴勒斯坦難民,懷抱著橄欖枝在邊界地區,與一網之隔的親人相聚。一道鐵絲網,把一家人隔斷在兩個國家,相距幾十米,人們晃動著橄欖枝,呼喚著對方的名字,天黑了,才戀戀不捨地分手,分手後還頻頻回過頭來,淚眼相望。
最好的橄欖樹長在中東,最綠的橄欖枝握在人們手裏。和平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