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專稿】戰爭:殘酷的魔術師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7日 15:53)
CCTV.com消息(中央電視臺駐約旦記者劉茁野報道):戰爭爆發幾天之後,為了報道難民的情況,我們和國際廣播電臺的記者一道,再次踏上了前往約旦—伊拉克邊境的道路。
在同一片天空下
由於幾次赴伊拉克和邊境地區採訪,我對這條道路多少有些熟悉。這是從安曼直通巴格達的10號公路,全長1000公里。斷斷續續持續了10多年的伊拉克危機使這條公路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屢屢被世界各地的媒體所提及。它也被稱作“石油大道”,平時,每天都有數百輛運送伊拉克石油的巨大油罐車馳騁在這條路上,其密度之大,幾乎會讓人以為這是一條通往煉油廠的專用公路。
10號公路兩旁,景色依舊。戈壁沙漠一望無際,使你想到宇宙的永恒,感慨人類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而那些大小一致、均勻地覆蓋了整個沙漠的黑色石頭會激發你再一次去猜測它們的來歷,是天上的飛來之物,還是鬼斧神工?對所有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這都是個永恒的謎。從車窗往前方眺望,藍天白雲依舊,一如前幾次途中所見。偶爾有一兩頂貝督因人的帳篷從窗前閃過,貝督因人的生活千古不變,他們的帳篷和羊群也同樣給你似曾相識的感覺。
然而此時此刻,我們已經沒有心思去找尋這條路留在自己腦海中的印記。我們的思緒已經飛到了邊境,那裏的難民正在惶恐中度日。我們的思緒飛過了邊境,飛到了公路的盡頭,那裏是巴格達。正是炮火連天的時候,那裏的百姓可有藏身之處?
起程之前,我還在旅館房間的電視裏看到了巴格達的畫面:湛藍湛藍的天空,幾朵輕飄的浮雲。這浮雲與我頭頂上的雲朵如此相象,以至於我以為是剛從那裏飄來的同一多雲。然而,在那一側,千里之外公路的那一端,就在這白雲的下面,卻是熊熊的火光,滾滾的黑煙,此起彼伏的爆炸聲和防空警報那淒厲的叫聲。人們在流血,宮殿化做了廢墟,商店的大門緊閉。家長安慰膽怯的孩子説,外面的爆炸聲是有人在放鞭炮。車窗打開了一個縫,呼呼的風聲入耳,仿佛是導彈呼嘯而過,又像是千千萬萬的人在嗚咽。
油罐車和越野車
整個公路顯得異常的空寂,油罐車已經見不到了,偶爾只有一兩輛卡車迎面駛過,司機説這些都是往邊境運送難民救援物資後返回的車輛。最大的一個車隊不過由四輛卡車組成,清一色的白色車身上,噴著巨大的紅十字,不用問,大家也知道它們來自前方的難民營。而以往,路上的油罐車一輛緊跟一輛,前後左右,密密麻麻,甚至讓你找不到超車的機會。雖然戰火沒有蔓延到約旦,但是戰爭卻瞬間掐斷了約旦的這條經濟命脈,沒有片刻的耽誤。於是這個只有不足500萬人口的王國只好動用自己的石油戰略儲備來應急。約旦卡車車主協會是這裡頗有實力的一個組織,擁有的油罐車和其他卡車有一萬多輛。它因運來了伊拉克的石油而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約旦的經濟,而如今的數萬名卡車司機卻與趴在路邊成片的油罐車一樣無聲無息,無可奈何。這些車再也不能趾高氣揚地噴著黑煙,拉著刺耳的汽笛,轟隆隆地揚長而去,讓你腳下的大地顫動不止,讓帶動的風把你吹得站立不穩。
這時候,一輛噴著TV字樣的越野車呼的超過我們,急馳而去。這是一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産的GMC大型越野車,凡是在這條路上走過的人大都認識這種車,記者們更喜歡坐著它去伊拉克採訪。與一般車相比,它的長度和高度都要超出一塊,十分的搶眼,也能多拉快跑,是這條路上的客運主力。在安曼,只要你提出要租用GMC,大家就知道你要去巴格達了。上次去伊拉克採訪,我們也全靠的是這種車。然而戰爭爆發前後的一週裏,我幾次嘗試著再去租輛GMC卻始終租不到。最初,是大批記者從約旦蜂擁進入伊拉克,大家都爭搶GMC。從伊拉克撤出的中國商人説,在邊境檢查站,他看到了將近20輛的GMC,車身上都貼著CNN的標記,正排隊等待進入伊拉克。估計是人家肯出好價錢,才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到後來,隨著戰爭的臨近,大批的人們開始逃亡,GMC往返巴格達的租金從300美元漲到了1400美元,依然十分搶手。最後,乾脆每個座位賣450美元,就像我們在北京坐小巴一樣,只是這票價賽過了飛機。讓“旅客”們最不滿的是,美國的三套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來到約旦以後,跟過來的那些美國大兵也只認自家的GMC,一下子包用了200來輛。當地報紙報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別人就只好死了心,就如同在追求一個姑娘的時候,忽然聽到了她訂婚的消息。
顧客成了新面孔
沙漠中,沿公路有幾家路邊店,形成了個小鎮子,原本是專供往來司機和客人休息的地方,油罐車司機是他們最大的主顧。戰爭一爆發,卡車不跑了,司機也不見了,小鎮上的人們忽然感覺自己被外部世界遺忘了,被孤零零地拋棄在這荒漠中。他們熟悉過往的每一輛汽車,知道穆哈邁德、哈桑等每個司機喜歡吃什麼,他們的茶裏要放幾勺糖。然而一夜之間他們全都消失了一般,鎮子上的人們甚至感到手足無措了。
還好,他們開始不斷迎來新的顧客,這就是擁向伊拉克的眾多記者和從巴格達逃出的大批各國人士。這裡是必經之地,大家都來小店休息吃飯和方便。為商之道,新朋舊友來者不拒,於是小店照樣興隆。我們吃中午飯的時候,小店裏前後來了20多個人,其中,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日本人有八九個,英國人有五六個,還有幾位不知道是"何方神聖",沒聽懂他們的語言,但是大家互相打招呼,見面就熟,因為一看就知道,全是同行。只有角落裏坐的兩位像是當地人,在默默地看著電視節目,畫面中,幾具屍體正從被導彈炸毀的建築廢墟下拖出來。
戰爭真是個魔術師,用殘酷的手段改變了很多東西。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