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揭秘】美軍“震懾”戰略源自退役指揮官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6日 11:08)

  新華網消息:美國在對伊戰爭中,利用擁有的尖端軍事技術,進行大規模空襲,威逼對手屈服,這種打法被稱作“震懾”戰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近日載文,介紹這種作戰方法的來歷。

  這種戰略思想發端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七名冷戰時期的鬥士聚在一起,重新思考美國的防務戰略。這在當時並不是個別的現象。許多組織都在探索如何利用美國在速度、武器精確度和電子控制方面的優勢。

  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便是退役的海軍指揮官厄爾曼。他一直著迷于“完美戰鬥”的思想,根據這一想法,優秀的指揮官可以憑藉智勝和震懾的手段摧毀敵人。

  這個研究小組還包括海灣戰爭時期的空軍指揮官霍納和率領美國坦克攻入伊拉克南部的弗雷德弗蘭克斯將軍。

  霍納將軍説,他們希望從“沙漠風暴”行動中“找到一些隱秘的真理”。比方説,美國重點不是擊落所有的伊拉克空中力量,而是通過摧毀對其發號施令的地面雷達站的手段使其失去作用。沒有地面指示,伊拉克的飛行員就成了無頭蒼蠅,暈頭轉向,害怕飛行。

  厄爾曼舉了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個原子彈的例子,他説:“一個準備決戰到底的社會於是發生了轉變。”

  這個小組的成員們於是在想,在廣島後時代裏,在不訴諸同樣毀滅性武器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美國的軍事技術非常先進,在它採取行動時,大多數敵人都來不及做出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心理手段可以起到一種補充的作用。他們在1996年的一份題為《“震懾”:迅速取得支配地位》的報告中,提出了他們的這一構想。在隨後一些年裏,這個組織斷斷續續地聚會,利用論文和專題討論會的形式解釋他們的構想。

  曾經在福特總統手下擔任過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在1999年出席過其中的一次情況介紹會,並和幾名前國防部長一道聯名致信克林頓政府,支持進行軍事戰略的轉變。一年後,當選總統布什讓拉姆斯菲爾德官復原職,重返五角大樓,於是他把改變軍事思維的熱情也帶到了那裏。他們改進自己的理論,建議把溫壓彈和電磁炸彈等新式的武器也列入。這兩種武器能破壞電腦和電力系統,但不會對人命和建築物造成重大損失。

  就這樣,“震懾”戰略從退役將軍們想象的一種理論,變成了美國目前對伊拉克戰爭計劃概念的基礎。美國將軍們曾經警告伊拉克領袖,假使不解除武裝,他們將面對美國的“震懾”戰略。

  厄爾曼説,他是開始聽到美國將軍們使用“震懾”的字眼才知道自己的理論吃香。

責編:高楠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