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國追隨美國參與對伊戰爭的三大誘因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6日 00:32)
→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控制伊拉克的部分石油儲量。
→第二個好處就是打擊歐洲興起的超國家聯盟運動,減少對農業卡特爾的支持。
→第三個好處就是在戰後伊拉克重建中贏得大筆定單。
|
|
|
英國首相布萊爾 |
中新網消息: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旗下網站25日發表評論,對英國參戰的動機進行了分析。評論援引英國前外交大臣庫克的話稱,“事實很清楚:英國參加了一個沒有任何國際組織同意授權的戰爭,北約也好、歐盟也好、聯合國安理會也好,都未同意發動這場戰爭。美國財大氣粗,有能力獨自負擔這場戰爭,但英國並非超級大國,單邊行動不會使英國利益得到最佳保護,英國需要多邊協議和一個按規則行事的世界秩序。”
但布萊爾和他的外交政策顧問顯然深信,支持和追隨美國的對伊政策更為重要。問題是為什麼?英國從中獲得了什麼好處,使它能夠無視這些重要的國際組織。答案是石油。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確保可以自由獲得波斯灣沿岸國家生産的石油産品就一直是英國的利益所在,以優惠條件獲得那裏的石油也一直是英國的一項政策。美國一件解密文檔顯示,英國政府一直認為,如果科威特和海灣地區的石油不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給英國,如果英國得不到中東地區的大筆投資,如果英鎊的地位失去了中東石油的支持,那麼英國的財政金融穩定將受到嚴重威脅。這就是説,英國參加這場戰爭不只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控制源於石油的利益。
今年1月,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證實,增進英國和全球能源供應安全是英國的戰略優先所在。英國政府的官員們也曾多次在私下裏表示,英國需要找到穩定可靠的石油替代來源,以應對中東、裏海和阿爾及利亞等石油産地的不穩定局面。英國的決策者們擔心,隨著北海原油産量的下降,在四十年裏,英國的石油將完全依賴進口。更糟糕的是,他們認為30年後,歐洲90%的石油和天然氣將依賴於進口。而1998年一項名為“未來國防戰略背景”的審查報告更是明確指出,石油供應是威脅“西方國家根本利益和安全”的關鍵領域之一。這些擔心已經成為影響英國外交政策的因素。
對於英國來説,參加打擊伊拉克的戰爭獲得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控制伊拉克的部分石油儲量。英國石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勞德-布朗甚至曾對能有機會在佔領伊拉克後進入伊拉克的石油市場表示歡迎。
自工黨上臺後,英國政府經常顯露出想成為“歐洲中心”的願望。在國際形勢緊張的時候,英國總是對歐盟成員國的立場漠不關心,這使得法國和德國的關係在過去五年裏日漸緊密,兩國的部長甚至可以出席對方的內閣會議。而他們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支持美國的政策使英國阻礙了法德尋求的“統一歐盟外交政策”。英國如果不能有效地抗衡法德聯盟,那麼將無法發揮其在歐盟事務上的政治影響。1998年攻打伊拉克、2002年阿富汗戰爭的即時後果就是將英國推到了歐盟外交政策的中心。最近的歷史表明,支持美國對伊拉克、波斯尼亞以及阿富汗的軍事政策使英國在歐盟範圍內獲得了額外的政治影響力。這一政策在裏根時代以後就一直為保守黨和工黨認同。
堅定支持美國政策的第二個好處就是打擊歐洲興起的超國家聯盟運動,促進各國獨立性,減少對農業卡特爾的支持。只有不斷擴大歐洲,使法德成為佔歐洲力量少數的國家才能實現這一點。英國在這方面處於優勢,即使不能贏得歐洲內部鬥爭的勝利,它也不會孤立於歐洲之外。
英國參戰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在戰後伊拉克重建中贏得大筆定單。上周,英國貿工大臣休伊特與美國國際發展局進行了聯絡,目的就是為英國公司進行遊説,使他們能夠在伊拉克的戰後重建中獲得定單。據説美國國際發展局目前已經就八個戰後重建項目進行了招標,招標涉及的公司據説均是美國公司,這其中如果會有其他國家的公司,那一定是英國了。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