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戰場”——美國怎樣對伊打心理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24日 20:16)
新華網消息:現代心理戰被軍事家稱為“區別於陸戰、空戰、海戰的第四種作戰樣式。”伊拉克戰爭開戰以來,美國對伊拉克的心理戰與伊拉克的反心戰鬥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軍事專家針對這次戰爭交戰雙方心理戰的力量對比、心戰手段和特點進行了分析。
軍事專家分析説,在心戰力量對比方面:其一,美軍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在國防部、兵種參謀部、戰區指揮部和聯合司令部都設有心理戰部門,並有獨立的作戰綱要,心理戰部隊達7萬多人。而伊拉克軍隊沒有心理戰部隊;其二,美軍掌握了輿論宣傳的主動權,這次美軍邀請了世界各國的500多名記者隨軍採訪。而伊拉克可利用的新聞媒體十分有限;其三,美軍可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進行電子干擾,可利用飛機播撒傳單,可採用特工人員和特種部隊直接對伊軍官兵進行策反,而伊拉克軍隊不具備這些優勢。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曾靠心理戰致使伊軍8萬多人投降,為此,這次戰爭美軍非常重視心理戰,採取了各種心理戰手段,在用導彈和飛機向伊拉克發動“硬殺傷”的第一戰場之外,開闢出了用流言和虛實結合的新聞信息進行“軟殺傷”的第二戰場。
不過,美國的心理戰有時也適得其反。其中,發佈蓄意製造的虛假信息便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美軍對巴格達首輪打擊過後,美國有媒體立即對外發佈消息説,薩達姆被飛機投下的精確制導炸彈炸死。開戰次日,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説:“包括副總統拉馬丹在內的三名伊拉克重要官員在首輪轟炸中喪生。”
正如國外一些媒體指出的,美國的這些媒體是想以此達到動搖伊拉克民心、士氣的目的,然而,隨著拉馬丹等人的一一露面,這些虛假的報道自然不攻自破;此外,有關伊拉克第51裝甲師8000官兵投降美軍的消息,也不能不説是失敗宣傳。
在近幾場現代戰爭中,撒發傳單和廣播宣傳是美軍心理戰基本手段之一。在伊拉克戰爭中,這兩種基本的手段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利用。截至目前,據美國有關報道不完全統計,美軍向伊拉克拋撒了1200多萬份傳單,企圖使伊拉克士兵投降。
據埃菲社報道,目前有6個由華盛頓操控的電臺正在向伊拉克廣播新聞和宣傳節目。此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説,美軍的情報部隊搞到了伊軍高級將領的手機號碼,雇傭講阿拉伯語的情報人員直接通過電話對他們進行誘降和策反。
“通過宣傳,發動謠言攻勢,進行挑撥離間,也是一些國家進行現代心理戰常用的一種手法。”美軍這次戰爭的目標是推翻薩達姆政權,實現伊拉克的政權更迭,這種戰爭的目標的特殊性,使其將打擊重點直接指向薩達姆政權的核心人物。他們認為,通過心理戰,離間薩達姆與其身邊將領的關係,可以收到一般軍事打擊達不到的效果。戰爭首日,美軍用導彈襲擊巴格達,欲一舉消滅薩達姆。第二天,美國主流媒體十分迅速而詳盡地報道了美軍實施這一秘密決策的全過程,給人以伊拉克政府內部確實有人向美國情報機構透露了薩達姆的行蹤的印象。對這一用意,連英國媒體也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是美國的離間計。海灣戰爭中“沙漠風暴”行動的總指揮施瓦茨科普夫在談到這種做法的效果時説:“其心理影響可想而知。他(薩達姆)現在知道是身邊的人暴露了他的行蹤,接下來他怎會不提心吊膽。”
伊軍在心理戰力量對比上,雖然不佔優勢,但其利用美英軍戰俘在媒體面前露面、薩達姆在美國聲稱其被炸死後在電視上公開講話、伊軍51師師長出面反駁美軍的謠言,可説是反心理戰的經典之作。
可以肯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受到普遍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崛起的現代心理戰,正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到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這次伊拉克戰爭,有可能成為這一戰法發展歷程上的轉捩點,由幕後走向前臺,在戰場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背景資料:心理戰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田兆運、陳輝)在此次伊拉克戰爭中,如果把美軍利用高技術武器裝備對伊拉克實施大規模攻擊稱為“第一戰場”的話,那麼,運用心理手段對伊拉克軍隊展開全方位滲透和影響的無形戰場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美軍的“第二戰場”。
所謂心理戰,是指敵對雙方運用心理學原理,通過宣傳和其他活動,從精神上瓦解敵方國家及其軍隊的作戰樣式。它通常分為政治心理戰、經濟心理戰、外交心理戰和文化心理戰等。
心理戰常用的手段包括:宣傳、恐嚇、威懾、欺騙、誘惑、詭詐、懷柔以及收買等。其中,宣傳是心理戰的基本手段,往往通過無線、有線廣播,散發宣傳品,郵寄心戰書信,實施戰場喊話,宣傳本國的社會制度和政治主張;有時發動謠言攻勢,進行挑撥離間,策劃暴動騷亂,從事破壞暗殺,來動搖和瓦解對方的軍心、民心,削弱其戰鬥意志。
進行心理戰的要求是:宣傳上要主動進攻;充分了解敵軍心理上的強點和弱點;重點是對敵方軍官從心理上進行瓦解;心理戰的手段要與部隊作戰行動對敵施加的心理影響結合運用;要加強己方的心理訓練,及時識破和挫敗敵方的心理戰。
心理戰起源較早,中國古代的“四面楚歌”,就是運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證。現代心理戰作為一種專門的鬥爭手段被普遍重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和軍隊對心理戰的研究和運用逐漸廣泛地開展起來,建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心理戰的理論,蒐集心理戰的情報,制訂心理破壞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響的效能,研製並改進心理戰的技術器材等。
20世紀50年代初,一些國家和軍隊又相繼成立了心理戰學校、心理戰中心、心理戰局和最高決策機構心理戰委員會等。有些國家把心理戰作為總體戰的一個環節,與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鬥爭緊密結合,交互運用。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