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析伊問題中國政策 爭取和平主持公道維護團結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8日 12:11)

  人民日報消息: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舉世關注。中國公眾既關心伊拉克局勢的發展,也關心中國對伊拉克問題的政策和在伊拉克問題上發揮的作用。

  中國始終堅持以和為貴

  中國主張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併為此做了大量工作。去年11月安理會審議對伊決議時,中國以安理會主席國的身份,在安理會成員之間做了大量斡旋工作,推動安理會以全票通過了1441號決議。決議要求伊拉克全力配合核查,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但不含有自動授權動武的內容,旨在給和平提供機會。近半年來,中國政府領導人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多次與美、俄、法、英相應人士通過電話、信件、面談等就伊問題交換意見,尋求解決辦法。中國外長在一個月內三次赴紐約出席安理會會議,以求化解危機。外交部和有關駐外使館、常駐聯合國及有關機構代表團在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內做了大量幕後工作。

  中國對伊拉克問題的政策和立場可以用“一個原則”、“兩個主張”、“三個要求”來概括。“一個原則”就是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即通過協商和對話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兩個主張”,一是主張在聯合國的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維護安理會的團結和權威;二是主張給予聯合國監核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必要的時間、人員和設備進行全面核查。“三個要求”,一是要求有關國家尊重和維護伊拉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二是要求伊拉克認真履行聯合國有關決議,銷毀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三是要求聯合國監核會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以公正、客觀的態度加強核查並提出報告。

  中國的政策體現了中國人“與人為善”、“以和為貴”的傳統思想,反映了中國政府不謀私利、主持公道的良好心態。這一政策是在辯證地分析了伊拉克問題的歷史淵源和當前形勢之後作出的明智選擇。

  目前攻伊的理由不充分

  伊拉克與伊朗因邊界糾紛引發首次海灣戰爭,伊拉克入侵鄰國科威特,給兩伊和科威特三國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要求伊拉克放棄研製和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對其發動戰爭的懲罰,也是維護海灣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需要。忘記歷史,就無法面對未來。

  同時應當看到,經過十餘年的國際制裁,伊拉克經濟崩潰,軍力大減,境內還有南北兩個“禁飛區”,即使伊仍藏有生化武器和超過規定的導彈(一般認為伊沒有核武器),數量也是有限的,在核查人員的“跟蹤追擊”下,“東躲西藏”的伊拉克人難以製造出大量這類武器。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憑現在的力量,伊拉克對任何國家都不應構成大的威脅。從迄今核查進展情況看,伊拉克雖沒有做到全心全意,至少也可以説大致上能以合作的態度配合兩個核查機構的工作。至於伊拉克與恐怖主義的往來,美國的證據還不能説明實質性問題。可見,伊拉克實力有限,表現尚可,目前武力攻伊的理由不夠充分。

  法、德、俄調門雖高,但表態中留有餘地

  海灣局勢緊張之後,法國、俄羅斯和德國等國反對對伊動武的調門很高。這裡既有反戰的要求,也有傳統和現實的利益需要。德國在二戰以後,就一直反對戰爭,國內政治也決定了現政府只能高舉反戰大旗。法國一直標榜自己的獨立性。法、德、俄在伊拉克有重大經濟和戰略利益。在美國單邊主義勢頭正猛、“先發制人”理論流行的大背景下,法、俄作為大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美我行我素的霸道做法十分不滿,擔心美在伊拉克得手後更加有恃無恐。值得注意的是,法、德、俄的表態都是留有餘地的,“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是最後的選擇”就是這一立場的反映,不反對、支持動武甚至參與作戰都是有可能的。

  人民熱愛和平,不希望戰爭

  近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遊行,反映了百姓希望和平、反對戰爭的願望。但是,不能過高估計遊行對制止戰爭的影響。示威遊行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表達情感的一種常見方式。比如,美國人在“母親節”組織過多次百萬人大遊行,要求政府制訂更為嚴格的禁槍法律,然而美國的槍支立法並未因此有大的改進。也有許多國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遊行,不上街遊行,並不表明支持動武;上了街,也不能制止戰爭。如果遊行示威可以制止戰爭,那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早就結束了。西方政治家更看重的是選票,而不是遊行。目前,美國多數民眾支持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布什動武不需付出大的政治代價;相反,如果真能做到速戰速決,還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支持率。

  轟轟烈烈是外交,潤物無聲也是外交

  中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主和政策和公正立場,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贏得了各國的尊敬,也維護了中國的切身利益。外交是政策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藝術:沒有原則,外交就失去了支柱,就無法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和尊重;沒有靈活,外交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剩下乾巴巴的教條,就無法施加影響,也難以爭取朋友。針鋒相對是外交,迂迴前進也是外交;轟轟烈烈是外交,潤物無聲也是外交。

  外交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各國國情不同,處境不同,利益不同,因而在伊拉克問題上,有關國家的政策也不盡相同,手段既不會也不必完全相同。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