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美英新決議會獲得安理會通過嗎
——專訪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寧教授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6日 07:12)
中國青年報消息:北京時間2月25日淩晨,美國、英國和西班牙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新的伊拉克問題決議草案,以尋求獲得聯合國對伊動武的授權。
當天,反對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法國、俄羅斯和德國,也向安理會其他國家提出了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新建議,該建議要求至少需要另外5個月的時間解除伊拉克武裝,稱戰爭只是“最後的選擇”。
分析人士指出,圍繞著美英西提出的新決議,以法德為首的“老歐洲”與美英之間的爭吵將會進一步升級。“9 11”以後,歐洲和美國在巴以問題、設立國際刑事法庭、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以及最近的伊拉克問題上,針鋒相對,特別是美國總統布什提出“先發制人”的理論後,雙方的分歧進一步加大。數十年的美歐兄弟關係似乎已處於崩潰的邊緣。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著名歐洲問題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寧教授。2001年,鋻於宋新寧教授在歐洲政治一體化研究中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及享有的學術地位,歐盟委員會授予他“讓 莫內講座教授”的頭銜,歐盟之外的國家只有17位學者獲得這一榮譽。
美歐分歧到底有多大
在美歐關係的界定上,宋新寧認為,美歐之間存在一些利益差異,但沒有利益衝突,美歐的傳統盟友關係仍將繼續,不會出現分崩離析的結果,其爭吵“只是夫妻間的爭吵”。
宋新寧説,在包括伊拉克在內的中東問題上,美歐的具體利益不同。不管是想除掉薩達姆、控制中東石油,還是出於國內政治的考慮,美國有著自己的戰略考慮。歐盟面臨的問題和美國截然不同。歐盟此番東擴,特別是土耳其有朝一日入盟之後,歐盟將直接和中東國家接壤,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是處理和中東鄰國的關係。歐盟當然希望自己未來的鄰居政治穩定,不要出現混亂的局面,不希望通過採取軍事手段強行改變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美歐雙方的利益差異雖然存在,但是美歐同樣不喜歡薩達姆政權,同樣認為伊拉克的武裝必須解除,同樣認為戰爭將是可供選擇的手段,在大的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只是具體的措施有所不同而已。
著名學者羅伯特 卡根日前在分析美國和歐洲對軍事力量的使用抱有截然不同的態度時認為,歐洲是個靠國際法和國家間的合作自我約束的世界,這些國家的安全通過條約和斡旋得以維持。相反,美國則相信國際法是不可靠的,真正的安全、防務以及自由秩序的促進仍然有賴於對軍事力量的掌握和使用。
宋新寧贊同卡根的觀點,他認為,國內的一些學者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美歐之間的分歧,美歐關鍵時候仍然會攜起手來對付共同的威脅。因為美歐都遵從市場驅動的資本主義,具有很多共同點。首先,是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支持使歐洲在戰後迅速恢復;其次,歐洲賴以成功的核心制度與美國一脈相承;再次,北約和歐盟是協調美歐立場的制度保障。雙方分歧的根源在於,美歐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不同,由此産生了明顯而現實的利益差異。
新舊歐洲並無實質差別
學術界存在一種説法,美國打伊會一舉三得。一是除掉薩達姆,控制中東石油;二是單邊主義將取得合法性;三是瓦解歐洲,因為一個在對外政策與安全政策上分裂的歐洲是美國最需要的,美國通過打伊拉克戰爭實際上在部分意義上“解散”或者弱化了歐洲聯盟。歐洲聯盟在冷戰結束後最有可能對美國的“單極世界”構成強大挑戰。在伊拉克問題上,向來對歐洲聯盟三心二意的成員國英國正在幫助美國達到其歐洲戰略目的,讓歐洲聯盟永遠停留在地區合作的範疇,不超出統一的歐洲對外政策與安全政策的範疇。
宋新寧不贊同這種將美歐對立起來的觀點。因為歐洲“用一個聲音説話”實際上對美國是有利的。因為這種聲音是歐洲15國甚至是27國妥協的結果,而且有英國參與發出的聲音將不會損害美國的利益。如果歐洲四分五裂,發出七八個聲音,那將是美國難以應付的。
對於法德等國強硬的立場,宋新寧解釋説,歐洲國家有著雙重身份:歐盟是一個整體,而成員國是個體。當歐盟面對美國時,是以一個整體的身份出現,這時如果出現不同甚至強硬的聲音,反而便於歐盟和美國討價還價,這就是法國經常跳出來反對美國以及最終歐美達成一致的原因。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將歐洲分為“新歐洲”和“舊歐洲”之説,而且以法比德為首的“舊歐洲”和以英西以及新入盟的中東歐國家組成的“新歐洲”之間的對立似乎越來越嚴重。宋新寧認為,歐盟不存在根本的分歧,數十年政治一體化建設的成果並未遭受重挫。最大的差別是新舊歐洲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和採取的策略有異。歐盟共同防務政策防的是誰?是歐盟自己。法德等歐洲國家考慮的是傳統歐盟國家的利益。而新入盟的中東歐國家要考慮的是自身的安全問題,面對俄羅斯,這些國家的安全更加倚重美國。另外,如果徵得美國的支持,這些國家將在與“老歐洲”的談判中增加砝碼。最後,在伊拉克問題上,也將是這些中東歐國家最後幾次獨立發言的機會。一旦這些國家入盟,新舊歐洲的區別將不復存在。歐盟仍將會“用一個聲音説話”,通過針對伊拉克問題的聯合聲明就是一個具體體現。
安理會終將通過美英新決議
既然美歐在對待薩達姆政權的態度上,在解除伊拉克武裝的問題上一致,所以美歐不存在化解不開的矛盾。宋新寧認為美歐存在的分歧主要是在伊拉克的戰後安排上。上一次海灣戰爭中老布什沒有徹底根除薩達姆的原因是用薩達姆制衡伊朗,但是,一旦薩達姆倒臺,伊拉克出現一個弱小政權,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政治平衡將被打破。誰來制衡伊朗?如果美國直接代管伊拉克,將直接面臨處理和伊朗關係的現實,屆時,中東地區會不會動蕩?以色列的日子會不會難過?中東油庫會不會穩定?這些都是歐盟擔心的問題。
但是,歷次經驗表明,關鍵時刻,歐洲會毫不猶豫地支持美國。此次也不會例外。雖然法德現在態度似乎比較堅決地反對動武,但是,最終將不會在安理會投棄權票,甚至也存在協助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可能。
單邊主義不會成為主導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帝國”。美國的國民經濟總産值幾乎佔世界經濟總産值的三分之一。美國的軍費不僅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超過排在他之後的15個軍事大國的軍費總和。從伊拉克、南斯拉伕到阿富汗,美軍百戰百勝,而且傷亡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維持這樣龐大的軍事機器,只用了美國國民經濟總産值的3%多一些。美國的軍事規模即使再擴大一倍,也對國力無傷。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可能有任何國家可以向這個“帝國”挑戰。
任何時代,任何一個帝國的崛起,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恐慌。美國也不例外。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從阿富汗戰爭到如今的“倒薩”,從先發制人的戰略到伊拉克的戰後重建以及在中東推行民主,美國似乎要真的征服世界了。用美國著名的保守派理論家William Kristol的話來説,上個世紀90年代的美國如同一個成長髮育的青少年,對突然長出來的一身肌肉不知所措。如今應該是好好使用自己的力量、推進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了。布什的“單邊主義”也正是這一“當仁不讓”思路的發展。
但是,二戰以後,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國際組織,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的。總體上看,聯合國、北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組織的存在對美國是有利的。宋新寧認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沒有必要摒棄多邊主義。但是在某些具體領域美國單邊主義的傾向是存在的,特別是在軍事領域。
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至今都沒有拋棄聯合國,仍然希望在多邊機制的框架內加以解決。
中國的立場維護了國家利益
在伊拉克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一貫的。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2月2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再次重申中方的立場:第一,中方還是強調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第二,1441號決議必須得到全面執行,尤其是伊拉克方面,必須全面、嚴格、切實地執行1441號決議;另外,核查要繼續下去,把問題搞清楚。中方認為,現在沒有必要搞新的決議。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剛剛訪問過中國,在處理伊拉克問題的緊要關頭,其訪華的目的不言自明。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待打擊伊拉克的態度令世界矚目。
宋新寧認為,中國在中東地區有很多具體利益,特別是能源問題。中東地區是中國石油進口的重要輸出地,中東地區的任何變化和動蕩都和中國密切相關。同時,中國還不是世界強國,在很多問題上所能發揮的能力有限。中國目前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和中國的國力以及國家利益是相符的。(石洪濤)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