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德媒預言:伊拉克戰爭期間將很難看到客觀的報道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21日 21:12)

  千龍新聞網消息:“德國之聲”廣播電臺日前出版的一份刊物提醒世人:萬一爆發了伊拉克戰爭,你想獲得事態發展的真實消息就太不容易了,即使你擁有各種信息來源,也保證不了你在腦海裏能夠描繪出一幅客觀的圖景。

  假如爆發了戰爭,交戰雙方為其自身利益都想把國內外的輿論引導到自己方面來。對“不合適宜”的客觀情況報道將被扼殺,或者吸引媒體受眾關注對自己一方“有利”的方面。美國政府會這麼做,薩達姆侯賽因也會這麼做,而且做起來會更容易。因為薩達姆是獨裁者,他嚴密地控制著伊拉克國內的大眾傳媒。況且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人們到底能通過什麼途徑才能獲得真實的消息?再一個就是,把假消息硬是塞給人們究竟會有多大的風險?

  薩達姆控制一切

  由於伊拉克媒體受到嚴密的控制,所以萬一打起仗來,伊拉克媒體能夠給予讀者、聽眾和觀眾的就只能是薩達姆及其親信准許的東西了。外國報紙或者諸如CNN和阿拉伯語的“半島”電視臺播放的新聞節目,普通公民是看不到的,再説,在伊拉克,上網是很不普及的。此外,凡是西方重要的新聞網站都被封鎖住了,因為一切信息都必須經過由政府監管的唯一一個服務器。

  一般來説,持中立立場的新聞報道,比如Deutch Welle、Radio Monte-Carlo或者BBC,這些廣播電臺用中、短波廣播的新聞,其處境要好一些。儘管伊拉克的新聞檢查機構總是試圖扼殺它們,但完全扼殺是做不到的。“德國之聲”廣播電臺阿拉伯語播音部有個編輯叫阿卜杜拉拉赫曼奧特曼,他去年10月份曾到過巴格達。他的印像是:許多伊拉克人是聽不到他們的節目的。

  用他的話來説,也不要以為伊拉克人什麼都不知道。他們知道美國人都提出了什麼動武的論據。不過,這位編輯認為:伊拉克人都非常仇視美國人。因為對伊拉克的制裁首先惡化了普通居民的處境,所以該國人民都不相信美國人。

  華盛頓的兩個戰略

  美國政府當然知道這些情況,於是試圖抵制反美情緒。美國人試圖通過廣播和撒傳單來搞好反薩達姆的宣傳。與此同時,華盛頓力圖説服本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人民相信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在這當中他們採用兩個戰略。

  其中一個戰略是:試圖把相當大一部分記者吸引到自己一邊來,經過培訓,讓他們了解自己的“使命”,然後再把他們派到前線去。這樣做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少寫批評性的報道,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事件的參與者,並且負有一定的“道義上的責任”;與此同時,他們還可以迅速地從戰場上獲得必要的圖片和音像資料。

  “德國之聲”廣播電臺記者、中東問題專家彼得菲利普曾親自到過許多“熱點”地區,對布什針對大眾傳媒的“新政策”頗有微詞。他認為:不該對華盛頓鼓吹的“坦誠”態度心存幻想;到前線去的只是那些“專門挑選出來的記者,首先是美國記者”,以便確保美國媒體和社會輿論都能有個“正確的心態”和“正確的做法”。

  心理戰

  華盛頓的另一個戰略是打心理戰。華盛頓故意為各國公眾提供假消息的計劃雖多次遭到人們的批評,結果還是得到了官方的批准。美國已經建立起一個以發佈假消息為目的的組織,原打算給它取名為“戰略影響局”。現在一切照舊,唯一的變化是最終決定給它取個中性色彩較濃的名稱——“全球交流局”。該組織採取的首批行動之一就是:讓美國許多媒體自相矛盾,散佈什麼“薩達姆早在1998年就把聯合國核查員非法趕出了伊拉克”的消息。這種説法至少是有爭議的。據其它消息來源報道,當年的聯合國監核會主席理查德巴特勒的實際情況是:當他得知美國即將空襲伊拉克以後,是他自己拍板決定中止監核會的活動的。

  90年代初,在入侵科威特的戰爭中,不光是伊拉克為各國公眾提供假新聞,美國人也採取同樣的戰略。在操縱輿論方面,美國多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之一就是:他們廣為散佈“伊拉克士兵故意殺害數百名科威特兒童”的消息。後來卻查明,這個“故事”整個都是由一個廣告代理商杜撰出來的。還有一個例子:1991年伊拉克聲稱美國人居然轟炸和平居民。美國卻胡説什麼:伊拉克當局故意把坦克、導彈和大炮部署在居民區附近,意在用平民打造“人體盾牌”。

  “謠言”與客觀性

  在戰爭進行過程中,記者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核實這類消息的真實性。與此同時,他們也無權無視這些消息,即使他們明知道這些消息來自某個“有關方面”。於是,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他們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那些未經核實的信息,才能避免讓“謠言”取代客觀實際呢?

  同伊拉克人不同,西方國家的居民卻有選擇的機會。他們可以對“親美”和“反美”的消息進行比較。然而記者們可以呆在美軍方面還是去巴格達,這種流動自由卻是受限制的。因此,即使擁有各式各樣的消息來源,這本身仍保證不了他們能夠客觀地把握事態的全貌。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