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北約何以“巧”度難關 貴在三大點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17日 14:51)
●有意繞開法國 ●新建議有妥協 ●美國施壓北約
新華社布魯塞爾2月17日電 北約防務計劃委員會18個成員國代表經過長時間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於16日在發動對伊戰事時向土耳其提供軍事援助問題上達成一致,從而打破了北約在這一問題上長達一個月的僵局。北約在作出這一挽回面子的決定時可謂“頗費心機”。
首先,北約在這次討論和作出決定的過程中有意繞開了最反對北約“匆忙行事”的法國。法國認為,北約目前決定向土提供軍事援助將給世人發出“伊拉克的確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外交手段已然窮盡”的錯誤信號,會對戰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為了繞開法國這塊“絆腳石”,北約決定避開“北大西洋理事會”,召開法國不是其成員國的北約防務計劃委員會會議討論保護土耳其問題。另兩個持反對立場的國家比利時和德國,在法國不在場的情況下‘獨木難支”,北約終於取得了“一致”。
其次,北約在保護土耳其的新建議中也作出了妥協。由於美國1月15日提出的建議遭到了法德比三國強烈反對,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在上周提出的新建議中刪掉了有關歐洲的部分內容。在16日討論的建議中,北約作出了更多讓步,明確表示向土提供的軍事支持僅允許用來防禦,不能用作進攻。這一妥協也是比利時和德國放棄以往的強硬立場的一個原因。
第三,巨大的壓力促成了北約成員國“一致”意見的形成。隨着戰爭可能性的增加,作為北約“盟主”的美國向北約施加了巨大壓力,把僵局的責任統統推到歐洲成員國身上。沒有北約的保護承諾,土耳其議會可能會推遲作出在發生對伊戰事的情況下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的決定,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此外,北約內部長時間意見分歧,也會使北約的可信度受到懷疑。羅伯遜近幾天就一再發出這樣的警告。北約終於達成妥協,羅伯遜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強調,16日的決定表明,團結仍是北約運行的“基石”。
此外,歐盟將在17日召開特別首腦會議專門討論伊拉克問題。如果北約沒有一致意見,那些同時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的不少歐洲國家將很難表態,歐盟首腦會議的結論也將大打折扣。
正是在上述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約16日才終於度過了難關。然而,北約防務計劃委員會會議從上午一直持續到深夜才作出決定,足見妥協之難。
按照北約的規定,現在僅僅准許開始制訂戰時保護土耳其的相關計劃。計劃的實施還要經過一個較長的複雜程序。據悉,北約在土耳其部署“愛國者”反導系統至少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北約內部是否還會出現波折,計劃的實施是否還會遇到阻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