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第101空降師接到命令將前往海灣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7日 23:00)

  CCTV.com消息(世界報道): 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昨天已接到命令,將開赴海灣地區部署。第101空降師由2萬名士兵組成,配備270架武裝直升機,是美國陸軍中唯一能夠進行空中攻擊的部隊。目前部署在海灣地區的美軍總數已達11萬3千人,到本月15號將達到15萬人。

  伊拉克之背景:解讀“薩拉丁雄鷹”

  收看有關伊拉克的新聞報道時,人們總能看到一種鷹的圖案,那就是伊拉克國徽上的“薩拉丁雄鷹”。我們將從這只鷹説起,了解伊拉克的過去和現在。

  【歷史的輝煌】薩拉丁雄鷹之所以飛上了伊拉克的國徽,是因為它在阿拉伯世界中代表了崇高,勇敢和強悍,也象徵着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文明之一——兩河文明。

  伊拉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面積約為44萬平方公里。五千多年前,如今貫穿伊拉克南北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孕育出了巴比倫文明,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先後建立。巴比倫城一度的繁華令世人稱羨。

  公元前550年,新巴比倫王國被臨近的波斯帝國征服,巴比倫輝煌的歷史落下的帷幕。

  【近代的夢想】除了輝煌的古代史,薩拉丁雄鷹還講述了伊拉克如何在近代實現自己的夢想。在這只鷹的底座上,有這樣一行字——“伊拉克共和國”。伊拉克人深知,這幾個字多麼來之不易。

  “伊拉克”的名字由來已久。古阿拉伯人認為,兩大河形成的水網猶如人體的血管,所以把這個地區叫做“血管”,而這個詞在阿語中的發音就是“伊拉克”。然而,伊拉克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卻是二十世紀的事。

  1918年,英國從土耳其手中奪取伊拉克,並扶植費薩爾親王登基,建立伊拉克王國。伊拉克在名義上獲得了獨立。1958年,卡薩姆為首的自由軍官發動政變,推翻費薩爾王朝,伊拉克共和國問世。

  【今日的雄心】伊拉克今日的雄心也清楚的畫在這只鷹上。雄鷹胸前的盾牌上,正是伊拉克國旗的圖案,這個圖案象徵着伊拉克執政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奮鬥目標。復興社會黨曾提出要建立統一、強大的泛阿拉伯國家,正是這一主張促使復興黨迅速崛起。

  1968年,復興黨發動政變,貝克爾出任伊拉克總統。1979年,貝克爾因病辭職,薩達姆侯賽因接任總統一職。20世紀70到80年代,伊拉克依靠世界排名第二的石油儲量,逐漸發展成為中東強國。人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3000美元。伊拉克的經濟和文化水平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軍事實力突飛猛進。

  在風雲變幻的政治舞臺上,伊拉克從此扮演起引人注目的角色。

  伊拉克之背景:美伊關係之“蜜月”期

  如今的美國和伊拉克可以説是一對不共戴天的死對頭。然而,就在大約二十年前,美伊關係曾一度相當密切。如果沒有這段美伊親密合作,如今的美伊對抗恐怕也不會讓美國如此“寢食難安”。

  伊拉克從來就不是一個親西方的國家。二十世紀中期起,美國就在中東地區全力扶持以色列和伊朗,可以説是不遺餘力。被以色列和伊朗東西夾擊的伊拉克深感背腹受敵。

  1979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視為固若金湯的伊朗巴列維政權突然垮臺,以霍梅尼為首的什葉派穆斯林根本就不買美國的帳。伊朗學生佔領美國大使館後,德黑蘭與華盛頓徹底鬧翻。為遏制伊朗,美國看中了薩達姆。

  1980年,由於長期積怨和領土爭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爆發戰爭。隨着戰爭的深入,美國與伊拉剋日益接近。美國《新聞周刊》去年報道説,如今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二十年前,也就是1983年的12月,曾作為裏根總統的特使,來到了巴格達,拜見了身穿軍裝、腰配手槍的薩達姆,兩人的手親熱的握在一起。拉姆斯菲爾德為薩達姆帶去了裏根的一封親筆信。

  1984年,美國與伊拉克正式恢復外交關係。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不僅向伊拉克提供大量軍事情報和裝備,甚至還幫助伊拉克頻頻襲擊伊朗的運油船和護衛艦。此外,美國還默許向伊拉克出口尖端技術設備,以及有關細菌戰的資料,其中就包括如今令美國人聞風色變的炭疽熱技術。這恐怕也是美國如今聲稱伊拉克擁有生物武器的原因之一。

  兩伊戰爭一打就是八年,美國雖然實現了遏制伊朗的目標。但在伊拉克問題上卻棋輸一招。美國驚奇的發現,自己親手在海灣塑造了一個軍事巨人,那就是薩達姆領導人下的伊拉克。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