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背景:哥倫比亞號是人類第一架航天飛機(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2日 08:02)

  北京青年報消息:“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第一架投入商業運行的航天飛機,也是人類第一架投入實用的航天飛機。1981年4月12日首飛,至今機齡已超過20年,其間曾進行過數次現代化改造。

  美國在1969年初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載人航天下一階段發展方向的小組,由副總統領導。這個小組經過調查研究,建議發展空間運輸系統,首先研製一种經濟效益高的飛行器,即航天飛機作為這個系統的支柱。

  航天飛機的研製計劃中規定製造5架軌道器,分別命名為:“開拓”號、“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和“阿特蘭蒂斯”號。

  整個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用“開拓”號和“哥倫比亞”號進行地面試驗、進場和著陸試驗以及研製性飛行試驗。“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軌道器在試驗結束後加以修復,再參加商業性飛行。第二階段是生産階段,繼續完成後3架軌道器的生産,直接投入商業性飛行。總週期預計約需7年。航天飛機計劃完成後,每年可安排飛行60次。

  1972年航天飛機進入全面工程研製階段。由於經費緊張,液氫液氧主發動機技術難度大和防熱瓦脫落達不到技術指標,使研製進度推遲了3年多,原計劃的生産數量經過壓縮,5架軌道器削減為4架,研製性飛行試驗由6次減到4次。航天飛機工程的另一重要項目是選擇適用的發射場和著陸場。1971年4月組成航天飛機發射和回收小組從事這項工作。最後確定把肯尼迪航天中心作為航天飛機的發射場和著陸場,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作為備用著陸場。

  1977年2月,“開拓”號軌道器開始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進行進場和著陸試驗。

  自1981年4月12日到1982年7月4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軌道器成功地完成了4次研製性飛行試驗。航天飛機的研製工作正式結束。

  航天飛機工程涉及航空和航天的眾多領域,系統複雜,採用新技術多。整個工程是由政府機構、工業企業和高等院校的龐大隊伍合作,並靠國外一些組織的協助,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按照嚴格的分工和進度分階段組織實施的。工程歷時約12年,耗資150多億美元。

責編:周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