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國專家和學生對“哥倫比亞”失事表示痛惜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2日 06:49)

  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 參與設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一項實驗的中國學生以及一些中國航天專家1日紛紛對“哥倫比亞”號的失事表示痛惜,對可能已經遇難的7位宇航員表示哀悼,並表示相信這一事故不會動搖人類進軍宇宙的決心。

  “哥倫比亞”號首次搭載了中國學生設計的實驗——“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哥倫比亞”號失事的消息傳來後,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了這一實驗總體設計者北京景山學校的女學生李桃桃。剛剛被父母叫醒的桃桃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説:“我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難過。”桃桃告訴新華社記者:“我不會因為這件事就對太空科學實驗失去信心,相反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太空實驗”。桃桃相信,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完善,她的夢想終會實現。

  參與設計這一實驗的景山學校高一學生趙辰和喻夢旸説,他們曾于去年7月專程到美國進行了“哥倫比亞”號升空前的前期試驗,並提交了有關裝載步驟的方案。趙辰説,他們和其他幾個國家的學生一樣熱切期待著航天飛機的返航,沒想到發生了意外,實在很遺憾。

  趙辰和喻夢旸表示,自己從原來不熟悉蠶到較好地完成了這個試驗的設計,期間經歷了反復喂養、多次失敗、不斷調整設計的過程。這一過程讓他們認識到科學的探索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始終保持追求科學的理想,不輕言放棄就一定能成功。他們相信,雖然這次太空實驗遇到了挫折,但人類探索科學、探索太空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只要有機會他們還將和其他國家的學生一道,繼續完成這個實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懋章得知這一消息後,感到非常痛惜。他説,航天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最危險的是發射升空和重返大氣層時。重返大氣層時更容易出現事故。根據現在情況分析,他個人認為“哥倫比亞”號1日在返回地面前失事可能有4種原因,一是進入大氣層後因與大氣摩擦産生高溫導致隔熱層脫落或燒燬,二是進入大氣層時,受到大氣層的強大衝擊力;三是進入大氣層時飛行姿態不正確;四是可能受到太空垃圾的撞擊。“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的第一架航天飛機,服役時間較長,設計和製造與其他航天飛機相比相對落後,近年來多次出現小問題,因而這次飛行被多次推遲。

  陳懋章認為,人類進軍宇宙深處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必然要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出現挫折,需要找出事故原因,改進設計。但是,人類不會放棄進軍宇宙的夢想。(記者李烽 王思海 李雪梅 姜岩)

責編:周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