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以色列駐華大使談大選:為什麼選擇強硬的沙龍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30日 07:58)

  中國青年報消息:“兩年前,沙龍打出的競選口號是‘只有沙龍才能帶來和平與安全’,然而在其執政期間,以色列人並沒有等到和平。但是此次沙龍的選票卻為何不降反升?”以色列駐華大使海逸達首先自問。

  台下,是來自中國幾家主要媒體的記者和部分研究中東問題的學者。1月29日,以色列大選剛剛結束,以色列駐華大使館就召開新聞發佈會,由大使海逸達通報大選結果,並回答有關問題。

  “以色列人最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安全。10年前開始的和平進程沒有給以色列人帶來安全,使他們越來越迷信武力。以色列人決心團結在強硬的沙龍周圍,至少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海逸達開始回答自己的問題。

  過去,在以色列人眼裏,沙龍是一個桀驁不馴的魯莽將軍,和平談判時期是用不着他的,他出來做事只是惹禍,這是1982年沙龍導演黎巴嫩戰爭以來絕大多數以色列人的共識。就是這樣一個沙龍,在2001年的總理選舉中,高差額戰勝了“拉賓的繼承人”、發誓要實現“勇敢的和平”,並在2000年7月的戴維營談判中“做出了最大讓步”的巴拉克。這次在醜聞纏身的情況下,又戰勝了工黨的米茨納,成為自1980年以來第一位連任的以色列總理。一位中東問題專家認為,這反應了經過兩年多的血腥衝突後以色列民意右傾的現實。

  由於利庫德集團沒有獲得超過議會120個議席半數的席位,根據以色列法律,沙龍應在42天內與獲得議席的其他黨派組建聯合政府。工黨已明確表示將不加入沙龍領導的聯合政府。那麼沙龍很可能聯合右翼小黨成立一個右翼政府。

  海逸達大使對這個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以色列的政治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不行”,雖然米茨納不贊同組成聯合政府,但並不代表工黨的其他人也同意。這關鍵要看這“不行”後面的“但是”,看利庫德能否接受這後面隱含的條件。

  有消息稱,沙龍準備邀請工黨元老佩雷斯出任新政府的外長,本埃利澤擔任國防部長,組成中間政府。也有分析家指出,大選後的米茨納未必能保住工黨主席的位子,以色列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工黨有可能會分裂,甚至消失。

  從表面上看,以沙龍為首的利庫德集團是本次大選中的贏家。其實贏家還有一個,就是中小黨派。小黨革新黨獲得17個席位,一躍成為以色列的第三大黨。輿論認為,以色列的政黨結構可能因此會發生變化,以往由利庫德和工黨對決的情況可能會成為歷史。

  一位資深記者認為,以色列大使館這樣及時地向中國新聞界和學術界通報情況,一方面因為以色列向中國公眾介紹自己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説明以色列十分看重對華關係,另外大部分中國人更傾向於同情巴勒斯坦人。此前,以色列大使接受記者採訪時委婉地表示,以色列希望中國在巴以衝突中立場再平衡一些,這樣,中以關係會更好。

  其實,不管是到場的記者和學者,還是普通的中國民眾,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共同的,沙龍再次組閣會不會不利於巴以和平進程。

  海逸達大使重申了以色列政府的立場,即阿拉法特是恐怖分子,恐怖活動不停止,和平談判就不能重開。但是,這位從事了近40餘年原教旨主義研究的大使也坦陳,“巴以雙方最後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但是我也不知道其間還會經歷多少磨難。”他説,“以色列人的最大願望就是像中國人一樣安全地生活,人體炸彈讓以色列人現在的心理狀況比二戰期間遭納粹屠殺時還糟糕。”

  海逸達大使最後講了一個笑話。“沙龍問上帝,巴以衝突何時能夠結束。上帝哭了,‘不會在我活着的時候’。”(記者 石洪濤)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阿拉法特發表談話 願與沙龍立即進行會談 (2003/01/30/ 06:54)
  • 新聞分析:沙龍為何連任及其面臨的組閣難題 (2003/01/29/ 22:10)
  • 利庫德贏得以色列大選 沙龍稱將組建聯合政府 (2003/01/29/ 19:08)
  • 沙龍:如不能組建聯合政府就重新大選(2003/01/29/ 16:41)
  • 埃雷卡特:沙龍當選意味和平進程無法取得進展(2003/01/29/ 11:53)
  • 以色列大選塵埃落定 沙龍任期內可能無所作為(2003/01/29/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