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拼命渲染 薩達姆到底有多少錢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4日 19:12)
環球時報消息:最近一段時間,美軍在海灣地區持續增兵,一場針對伊拉克的戰爭似乎在所難免。此時,各國媒體都在狠狠地炒作“薩達姆流亡説”,似乎只要薩達姆帶著他的美元離去,就能避免戰爭。
薩達姆有多少錢,恐怕除了薩達姆及其兩個兒子外,沒人能説得清。可西方情報機構和媒體卻總把薩達姆的財産描繪得有鼻子有眼,説薩達姆在某某國家銀行有多少存款、珠寶、不動産,哪些企業是薩達姆幕後控制的等等。在美國《財富》雜誌所列的世界十大國家元首富豪中,薩達姆名列其中。
近日有瑞士媒體披露,雖然10年前海灣戰爭時,被瑞士銀行凍結的直接同薩達姆有關的資産只有6億多美元,但實際上,薩達姆控制著全球數百家公司、企業,總資産至少超過300億美元。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情報機構和媒體開始紛紛考證消息的真偽。
薩達姆的錢從哪來
據西方情報部門的分析,薩達姆有很多收入來源。2002年9月,美國華盛頓有個名叫“國際司法協會”的組織發表了一篇長達70頁、題為《薩達姆和其兒子的收入來源》的報告。該報告稱,薩達姆的收入主要有幾個來源:一是聯合國“石油換食品”框架協議內的收入。自1997年以來,伊拉克年均石油出口收入為60億美元,報告認為,雖然大部分錢被用於購買人道主義物品,但仍有一小部分落入了薩達姆的錢包。報告中説,在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塞浦路斯等國註冊的有數十家來歷不明的小公司,它們經常獲得伊拉克的石油和其他商品合同。西方情報機構認為,這些公司都有伊拉克背景。二是“石油換食品”協議之外的石油出口收入。報告稱,伊拉克經土耳其、敘利亞、約旦和伊朗等海陸兩路編織了巨大的走私石油網絡,以超低價向周邊國家出售,每年收入高達20億美元。三是大力發展交通、旅遊、對外貿易,每年定期舉辦巴格達國際博覽會等獲得的收入。近年來,伊已與中東11個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對外貿易大步發展。每年一度的巴格達國際博覽會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四是薩達姆家族及其兩個兒子烏代、庫賽所控制的各種官方非盈利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企業等經營而獲得的收入。
最近,美國國務院在一份題為《伊拉克:從恐懼到自由》的文章中認可了“國際司法協會”的調查報告,並認為,通過這些途徑獲得的資金“被暗中用於充實伊拉克政權及其支持者的腰包,用於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強化薩達姆的控制機器”。
銀行存款秘密蒸發
據瑞士媒體透露,自從海灣戰爭以來,瑞士情報部門就一直在暗中調查薩達姆的存款。海灣局勢緊張的時候,心腹手下將他秘密賬戶中的大部分存款,通過投資等途徑轉移出瑞士銀行。到了美國要求瑞士凍結伊拉克賬戶的時候,薩達姆的鉅額財富已經合法轉移,能夠找到的同他直接有關的資金只有大約6億美元。
瑞士情報部門認為,在這一過程中,薩達姆的連襟巴爾讚 阿爾-蒂克裏蒂出了不少力。1990年3月,伊拉克政府花900萬瑞士法郎在日內瓦附近的科羅尼鎮為巴爾讚買了一處豪華別墅。現年51歲的巴爾讚曾任伊拉克秘密警察部門的總監,時任伊拉克駐日內瓦聯合國辦事處大使,在這裡一住就是8年。巴爾讚利用駐外大使的便利條件,結交到
眾多金融界人士。他根據專家的意見,營造了一個有數百家控股公司參加的巨大國際洗錢網絡。他所結交的生意人中,有些是伊拉克人,但大多數是約旦人和巴勒斯坦人。巴爾讚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投資,以他們的名義投入資金,使得這些錢最後出現在西班牙、法國、巴西、印度尼西亞、香港、英國和美國的合法經營者的賬面上。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本來屬於薩達姆的錢財已經過了幾道手,從法律上來説已經同薩達姆毫無瓜葛了。
瑞士情報部門早就注意到了巴爾讚的活動,對他進行了嚴密監視。但由於巴爾讚採取現貨交易,兩國情報部門無法在銀行賬目往來中發現任何蛛絲馬跡,以至於多年來只是懷疑,但是從未得到確切證據。一名曾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多年的幹探最近在接受瑞士媒體採訪時承認:“薩達姆的心腹辦事很有一套,從不留下任何文字資料,讓別人抓不到任何把柄。”2002年10月底,瑞士政府宣佈禁止巴爾
讚入境。瑞士的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一方面是因為一些非政府組織在瑞士起訴巴爾讚犯有種族滅絕罪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政府揚言要對伊拉克動武,瑞士政府不願意在這個節骨眼上節外生枝。
跟伊拉克做過生意的都上了“黑名單”
瑞士情報部門手中有一張秘密名單,上面羅列了若干“為伊拉克效力”的瑞士商人。這張名單雖然保密,但是無孔不入的媒體還是設法得到了幾個名字,其中的一個叫作阿瓦內斯 阿爾丁 歐漢斯。
此人是美國籍的亞美尼亞人,在日內瓦的阿爾夫河邊有套住房。他被認為是薩達姆的珠寶供應商,因為同伊拉克高層的關係而發家致富。據説薩達姆愛好收集瑞士手錶,並且經常向賓朋慷慨饋贈名錶,而阿瓦內斯 阿爾丁 歐漢斯就是個二道販子。20世紀90年代初,他是在日內瓦註冊的“米德高(MIDCO)”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不久前瑞士媒體發表一張薩達姆手握一把由“瑞士朋友”饋贈的寶劍的照片,薩達姆志得意滿,顯出十分欣賞這把寶劍的樣子。照片于去年10月攝于巴格達,被認為是雙方“各取所需”的最好例證。
由瑞士情報部門確定的嫌疑名單已有相當時日,美國情報部門據此對薩達姆的生意往來進行了嚴密監視。不少被列在名單上的人已經知道自己被情報部門盯上,這些商人和公司多年來一直處於毫無作為的狀態。雖然他們不再同伊拉克有聯絡,但是依然無法擺脫干系。
據瑞士報紙報道,日內瓦有位B先生,從事諮詢業,在業界頗有名氣。他在海灣戰爭爆發以前曾同伊拉克石油公司有業務聯絡,發了一筆財。如今,這段業務往來已經成了他的心病,顧客一旦知道他曾同薩達姆打過交道,目前還被瑞士情報部門盯著,都紛紛避之惟恐不及。他幾次抱怨:“我同伊拉克已經至少有6年時間沒有任何聯絡了,為何到現在還不放過我?”
還有一個叫作布魯諾 布勒爾的商人,曾在米德高公司任職一直到1998年。瑞士媒體稱,此人面相和藹,不像大姦大惡之徒,但他在瑞士情報部門嫌疑名單上也已經列名達10年之久。他説:“我專門向美國駐瑞士大使館提交了一份書面申請,希望他們把我從懷疑名單上除名。”但他一直沒有收到任何答覆,可見“上船容易下船難”,一旦同薩達姆有染,就無法在美國人那裏得到信任。
西方説薩達姆貪婪別有用意
不過,要説伊拉克的收入都落進了薩達姆家族及高級官員的腰包並不可靠。海灣戰爭後,伊拉克經濟遭受致命打擊,損失達2000億美元。伊由海灣最富有的國家一下子跌為最窮國,債臺高築。百廢待興的伊拉克最缺的就是錢。1996年“石油換食品”協議啟動,伊開始對外出口石油,但仍是杯水車薪。有西方評論稱,近幾年來伊拉克軍事力量不斷恢復,經濟狀況好轉,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其中石油走私收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收入可以用來進行國內道路、能源和電力建設,為公務員漲工資,給老百姓增加食品和藥品配額,繼續提供免費的醫療、教育等服務,以鞏固政權。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肆渲染薩達姆家族擁有鉅額個人財富,用心很明顯。主要是為了向全世界,特別是伊拉克人進行宣傳,以搞臭薩達姆,證明美國“倒薩”的正義性。
事實上,薩達姆並不是惟一的例子。在人們記憶中,每當美國要“搞掉”不受其歡迎的外國領導人時,都將其描繪為“無恥貪婪之徒”幾乎已是模式。在某些西方人的心目中,幾乎每一個第三世界的“獨裁國家”都有薩達姆這類的人物,他們都十分貪婪、生活糜爛和奢侈,都藏有猶如金山似的個人小金庫,而他們的國家卻十分貧窮,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責編:張麗